南都訊 6月9日,時值全國第21個“安全生産月”,以“遵守安全生産法,當好第一責任人”為主題的廣州市2022年房屋建築(含管廊)施工“安全生産月”和“安全生産廣州行”現場觀摩活動在中建四局蘿崗保障房項目舉行。
據悉,此次觀摩的蘿崗保障房項目是廣州市重點民生工程,該項目将通過BIM正向設計、CIM試點加持、裝配式工藝、海綿城市建造,融合綠色生态、智慧科技的設計理念,打造集日常居住、商業互動、休閑娛樂于一體的多功能複合型社區。該項目預計2023年5月底完工交付,建成後将提供3072套保障性公租房,托起民衆的“安居夢”。
與會人員參觀項目智慧展廳。通訊員供圖
廣州近年未發生較大以上責任事故
本次活動由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主辦,廣州市開發區建設局(黃埔區住房和建設局)、廣州市建築業聯合會協辦,廣州市住房保障辦公室、廣州城投住房租賃發展投資有限公司、廣州市建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廣州珠江監理咨詢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建築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承辦。
中建四局副總經理王國祥、廣州城投住房租賃發展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梓蓉、廣州市建設工程安全監督站站長張勇、廣州市黃埔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陳偉依次代表項目施工單位、建設單位、監督機構以及屬地政府,分享相關安全生産管理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功經驗。
張勇表示,近年來,廣州市建設工程安全監督站努力确保市管建設工程安全生産形勢始終平穩,揚塵治理水平顯著提升,未發生較大以上責任事故。他介紹道,主要做法有四點:一是以危大工程為着力點,構建風險分級管控和隐患排查雙重預防體系,實施重、較大風險實施告知制度,依托信息化手段實現風險全流程管理;二是落實安全文明生産标準化圖集,提升項目安全文明規範化、标準化水平,着力打造精品工程;三是緊盯現場起重機械重大危險源,開展監督執法抽檢、驗證檢測,督促各方落實主體責任,開發應用起重機械全流程管理系統實現設備全流程安全管控;四是不斷創新監管方式,試點實施重點項目整體安全評估,為項目把脈問診,針對薄弱環節加強安全管控,不斷夯實安全基礎。
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王保森在活動上講話。通訊員供圖
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王保森指出,各方要進一步認清安全生産形勢,明确責任,持續抓好生産安全隐患排查,抓好整改整治,嚴肅執紀問責,全面落實貫徹安全生産發展的各項工作,堅決做到“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為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創造良好、安全的“廣州環境”。
随後,活動宣布2022年房屋建築(含管廊)工程“安全生産月”和“安全生産廣州行”正式啟動。
讓項目“智慧 安全”創新并進
作為此次觀摩主會場的蘿崗保障房項目位于廣州市黃埔區水西路北側,占地面積6.6萬平方米,總規劃建築面積約40.02萬平方米,其中主要包括12棟33層限價房,3棟1層的垃圾轉運站及417.2延米的山體邊坡支護及擋土牆,是華南地區在建體量最大的公租房項目。
活動現場,與會代表們依次前往質量樣闆展示區、安全體驗觀摩區、綠色智慧展廳以及雲平台指揮中心等觀看智慧工地應用實例。南都記者看到,質量樣闆展示區展示了裝飾抹灰樣闆、ALC輕質隔牆闆樣闆、衛生間及安裝樣闆等不同類型樣闆,并将不同應用技術清晰标記。如在衛生間及安裝樣闆區,套管預埋、排水立管、防水封條等技術清晰明了,直觀反映質量樣闆的安全性、品質性。
裝飾抹灰樣闆。
ALC輕質隔牆闆樣闆。
衛生間及安裝樣闆。
實際上,“智慧建築”是蘿崗保障房項目的最大特色。據中建四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具有“六個第一”的關鍵建設特色,即廣州市第一個CIM平台試點項目、第一個EPC模式保障性住房項目、第一個采用BIM正向設計的保障性住房項目、第一個裝配率達到55%以上的裝配性住房項目、第一個融入海綿城市設計的保障性住房項目、第一個采用機械停車位的保障性住房項目。并且,該項目在日常施工中積極踐行“六節一環保”的綠色施工理念,實力建造“智慧 綠色”城市。
作為廣州市首個CIM平台試點的保障性住房項目,蘿崗保障房積極響應BIM正向設計、廣州市CIM平台建設試點工作,配合平台數據小組進行測試與優化,融入廣州城市信息有機綜合體建設,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積極采用智慧工地平台,從工程概況、全景監控、進度查詢、質量監測、安全生産、勞務實名、設備管理等九大模塊進行大數據管理及展示,積極落實“新城建”理念。
CIM智慧平台中心圖。通訊員供圖
在創新技術應用上,該項目采用智能高墜防護服、花籃式懸挑腳手架以及複雜地物無人機巡航攝影測量施工技術。中建四局以該項目為依托,相繼榮獲“龍圖杯”全國BIM大賽二等獎、“新基建杯”三等獎等BIM技術獎項,以及專利授權3項、QC成果2項。
值得一提的是,該項目充分發揮“黨建 安全”優勢,項目黨支部以主題黨日活動、聯學共建、劃分“黨員安全責任田”、簽訂“黨員承諾書”,并積極開展“行為安全之星”活動,激勵一線人員由“被動安全”的思想轉為“主動安全”,牽好安全責任“牛鼻子”。
采寫、攝影:南都記者 莫郅骅 通訊員 葉艾鑫 夏翔
部分為通訊員供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