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卦是《周易》當中八個經卦之一,兩個經卦震相疊,組成别卦的震卦。震卦可以說是迷你版的複卦,在經卦當中,是一陽始生。一陽始生,是春天萬物複蘇的狀态,大地由冬天靜的狀态進入春天動的狀态,而這個動的狀态,就是以第一聲春雷為标志。所以,震的卦象為雷,為動。對應于人倫,震卦是一陽在下,所以,象征長男。
震卦的“震”字出自下半部分的“辰”,而震卦中的“震”帛書本都寫作“辰”,使用了“震”的本字。“辰”的本義為動的生發。如“震”、“振”、“娠”等。
“震”初指雷震,雷震是下雨的先兆,與雨相關,所以,作為六書規範的形聲字,“辰”字的上面冠以“雨”。《說文》說:“震,劈曆,振物也。從雨辰聲。”“劈曆”,現在寫作“霹靂”,與雷同義。而“振物”,即振動萬物之複蘇。“振”從“手”,是以手撼動。“娠”指孕中婦女感受到受孕之動或者胎動。
“辰”是十二地支之一,以月論,夏曆建寅,寅月為正月,那麼辰月就是陽春三月,正是雷震而萬物複蘇的季節。以時論,晝夜之間,辰時相當于一天的早晨七點到九點,正是一日之内的開始,因此,這一時辰又稱作“晨”,在“辰”字之上冠以“日”,是日出之“振”。
“辰”,《說文》說:“震也。三月陽氣動,雷電振。民農時也,物皆生。”古“農”字不論寫作“農”還是“辳”,都是以“辰”字為主幹。關于“辰”字,段氏說:“《釋名》曰:辰,伸也。物皆伸舒而出也。”可見,“辰”還有伸舒之義。
那麼,“辰”的振動和伸舒之義從何而來?追溯其源流,可從甲骨文和金文中窺見其端倪。
“辰”字甲骨文、金文都是象形字。這個象形文字畫的是什麼呢?原來是一隻水中的蛤蚌,啪地一下打開雙殼,把舌頭伸出來取食。原來“辰”字字形始于“蜃”。蜃是一種大型的蛤蚌,古人認為野雞入水後化為蜃。所以蜃也是一種神秘的軟體動物。正是由于它的神秘性,古人把生于海上的幻象稱作“海市蜃樓”。蜃在取食時需要打開硬殼,由此生發了動的義項。而将舌探出殼外,生發了伸的義項。由此可見,“辰”最初是“蜃”的本字,而“震”是其引申義。
震卦從卦辭到各爻爻辭均有“震”字,基本上指的是雷震的“震”。
關于震卦,我們主要來看《彖傳》的解讀。
震卦的卦辭是:
震:亨。震來虩虩,笑言啞啞,震驚百裡,不喪匕鬯。
《彖傳》的解讀是:
彖曰:震亨,震來虩虩,恐緻福也。笑言啞啞,後有則也。震驚百裡,驚遠而懼迩也。“不喪匕鬯”,出可以守宗廟社稷,以為祭主也。
震卦的彖傳與其他各卦的彖傳不同。彖傳往往從不同的卦象和爻位關系的角度,來解讀卦名和卦辭,但奇怪的是,震卦的彖傳隻有對卦辭的解讀,而沒有涉及卦象和爻位關系。彖傳另外一個奇怪之處,是第一段的文字和初九爻的象傳完全相同,似乎是對初九爻象傳的複制粘貼。因此,震卦的彖傳很可能有亂簡現象。但在沒有發現其他有效的證據之前,我們隻能按照流通本的彖傳加以解讀。
彖傳對卦辭“震亨,震來虩虩”的解讀,是“恐緻福也”。“虩虩”是恐懼的樣子。“震來虩虩”,意思是有巨大的雷聲傳來,人們因此而感到恐懼。雷聲的轟鳴給人們帶來的恐懼為什麼會“緻福”呢?這也是一件很奇怪的事。
原來,易傳是切換了一種思維模式來理解人對雷的恐懼。雷發于天空,可以視為具有上天的意志。雷的巨大聲響,确實能産生恐怖情緒,人在這種狀态下,就會有敬畏心。而敬畏心恰恰是得到上天福佑的先決條件。一個沒有敬畏心的人,可以肯定地說,不會有一個好的結局。所以,敬畏心是一個人獲得幸福的法寶。
“笑言啞啞”,彖傳的解讀是“後有則也”。“啞啞”是象聲詞。“笑言啞啞”,是談笑自若的樣子。作為君子,在巨大的雷聲面前,要做到的是提醒自己保持敬畏心,而不是亂了方寸。所以,内心的敬畏,反而會帶來鎮定自若、處驚不亂的表現。正因為能做到處驚不亂,所以,在雷聲之後,仍然可以按照規矩行事。這就是“後有則也”。
“震來虩虩,恐緻福也。笑言啞啞,後有則也。”完全是爻辭象傳的表述模式。
“震驚百裡”,彖傳的解讀是“驚遠而懼迩也”。雷聲如此巨大,驚到了遠處的人,吓壞了近處的人。
“不喪匕鬯”,彖傳的解讀是“出可以守宗廟社稷,以為祭主也”。“匕鬯”是用來盛酒分酒的工具,猶如今天的酒勺子,或者稱作酒提。主持祭祀的人正在盛酒,突然一聲巨雷在頭上的天空中炸響,由于主持祭祀的人鎮定自若,所以,手中的“匕鬯”并沒有掉落。有這種氣質的人,彖傳認為,他可以“守宗廟社稷”,有資格做“祭主”。
由此可見,按照彖傳的理解,震卦卦辭至少包含了含義:一,“震來虩虩,恐緻福也”,天雷帶來的恐懼,其實是福的前兆;二,“震驚百裡”之後,有“笑言啞啞”“不喪匕鬯”的從容,才是靠得住的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