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意的是質量而不是數量?作者:陳 源(北京師範大學南山附屬學校語文科組長),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在意的是質量而不是數量?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作者:陳 源(北京師範大學南山附屬學校語文科組長)
這一年,我們減了校内學生的作業,減了課外學科培訓的繁重任務,也“撿”回了學生的幸福童年,“撿”起了老師們的思考和教學的改革。學期結束,學生收獲了知識的增長,也收獲了對未來學習生活的動力和期望。
向教研要方向
我所在的北京師範大學南山附屬學校為十二年一貫制學校。學校着力于貫通培養。而随着“雙減”的到來,幼小銜接、小初銜接的内容和形式上都産生了一定的變化。
老師們在協同教研中,大膽發表自己的建議,分析如今小學語文課堂中需要改進和提升的地方。大家普遍認為,小學生要提高閱讀速度,拓展閱讀的廣度和深度。否則,面臨中高考的大閱讀題量,學生無從适應。對這些心中有數後,我們的教研就着重思考如何做到課堂結構科學化,如何實現知識系統化。在智慧的火花碰撞中,小初教師協同教研顯現出它獨有的作用。
向課堂要質量
課後學習時間的縮減,必然要求課堂更高效。
在五年級下冊《楊氏之子》一課中,我一改從前老師講授為主的文言文教學方式,而是讓學生試讀課文,感受這篇文言文和現代文的不同之處。當學生讀音和停頓有誤,我也不輕易打斷,而是在讀完後讓同學們進行評價和糾錯。我還給出問題:你讀出了哪些信息?學生紛紛找到文中的依據,有的是直接從文本中提取了楊氏之子姓氏年齡特點等信息,有的則從文中推論出楊氏之子家庭條件等信息。整個初讀課文的環節,幾乎都是學生主動開動腦筋積極在參與。
之後,我又抛出一個大問題:默讀課文,說說從哪些地方看出楊氏之子“聰慧”?再一次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思考。最後學生找到的依據不僅限于文中突出的“應聲答曰”“未聞”等方面,甚至還有“為設果”等細節部分。最後孩子們通過自己的分析和思辨,不僅從文字中了解到古代兒童的生活,更深深感受到他們的智慧,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從而進一步産生文化認同和自信。一節課結束,各種形式的讀,背誦,字詞的理解,文章的立意,學生全部掌握到位。學生紛紛歡呼:好喜歡上語文課!優質高效的課堂,才能真正解放學生的思維和心靈。
向作業要效果
在學校組織的科組長會議中,各位組長都提到了一點:學科和生活實際的融合越來越緊密。因此,重視語文在生活中的應用,讓語文回到生活中,便成了我設計作業的重要标準。比如在設計基礎性作業時,我會給出學生熟悉的語言環境,在語境中認字解詞;在設計拓展性作業時,我會以學生感興趣的主題進行訓練。
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涉及非連續性文本的教學。在進行本單元作業設計時,我會選取和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場景,如玩具店購物,地鐵乘坐,美食制作等,讓學生有興趣地閱讀,主動地思考,愉快地答題,這樣的作業,讓學生對語文興趣變濃,深切感受到,原來語文能教會他們這麼多生活的常識。如此,不但夯實了語文基礎,還提升了語文學習的深度和廣度。
《光明日報》( 2022年07月26日14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