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義與内涵
所謂運營型增長,就是通過運營與營銷,提升産品在弱關系客戶的影響力與強關系客戶的轉化率,最終實現業績的持續增長。
當我們有了一個“好産品”之後,接下來我們應該做什麼呢?
當然是要做“好增長”,或者叫運營型增長。
從運營型增長這個角度來看,
增長就是運營,運營就是零售;
零售就是細節,細節就是魔鬼。
二、運營型增長三個維度
運營型增長有幾個維度呢?
我們說有一個本質、兩大流派、三大運營。
(一)一個本質
本質是什麼?運營型增長的本質,就是從商家認為的好産品,換位成客戶認為的好産品。
商家認為的好産品,是商家認為客戶價值高、商業價值高的産品。這種産品,也是比較難打造的。因為,通常我們會遇到商家認為客戶價值高但商業價值低的産品(比如共享單車大家愛用但是公司虧損),還有商家認為商業價值高但客戶價值低的産品(比如高技術的單反相機被低技術的手機照相取代了)。
所以,站在商家角度,有些“好産品”,是需要重度運營或者重度營銷的。
那我們再換到客戶視角,客戶認為的好産品是什麼樣子的?
答案很簡單,就是客戶認為客戶價值高且客戶認知易的産品。
這裡出現了兩個維度:
一是認知難度。
客戶認知易,就容易觸發輕度決策;
客戶認知難,就容易導緻重度決策。
二是價值認定。
客戶價值高,就容易做出決策;
客戶價值低,就難以做出決策。
于是,不難發現。
運營型增長的本質,
就是圍繞着,怎麼降低客戶決策難度,怎麼提升客戶認知效果,這個核心來開展的。
(二)兩大流派
我們看到商家認為的好産品,帶來了兩大流派:一是重度營銷,二是重度運營。
恰好,這也是傳統企業和互聯網企業的區别所在。
傳統企業擅長抓商業轉化,重點是渠道和廣告。渠道是規模化的客戶觸點,廣告是突破渠道流量的局限。總體上都是圍繞着線下引流、門店流量、店内轉化、售後服務等交易導向型流程來設計的。
互聯網企業不一樣了。他們擅長“流量導入、關系沉澱、價值變現”。也就是互聯網企業,一般不直接賣貨,首先是把人的注意力聚集起來,再根據這些人的标簽與屬性,匹配不同的變現産品。總體上是圍繞着流量運營、日活促進、标簽定義、産品變現等關系導向型流程來設計的。
這兩大流派最大的區别,
一個是交易導向,在河裡撈魚,每次流量來了,都要計算成交率與商業效果;
另一個是關系導向,先把魚養起來,成熟一批,轉化一批。
傳統企業,擅長客戶需求挖掘;
互聯網企業,擅長客戶行為誘導。
那有沒有缺點呢?都有。
傳統企業,不善于流量運營和客戶運營;互聯網企業有一些日活很高但是變不了現,或者流量很大但都是靠花錢買來的獲客成本高。
(三)三大運營
運營型增長,總體上還是偏互聯網思維多一些,融合了傳統企業的商業本質。從這個角度來看,它有三大運營:産品運營、内容運營、客戶運營。
産品運營,是面向弱關系的,單次博弈的;
客戶運營,是面向強關系的,重複博弈的。
産品運營和流量運營,往往是一體化的。産品與流量疊加之後的效果,就是要産生銷售。這就是前面提到的,為什麼交易屬性必須要強的原因,不然,銷售成本就居高不下。
客戶運營和私域運營,往往是一體化的。客戶與私域疊加之後的效果,就是要産生營銷。營銷的交易屬性比銷售要弱,營銷的關系屬性、價值屬性比銷售要強,實際上從非交易維度,來促進銷售。這就是為什麼德魯克會說:好的營銷,會讓銷售變得多餘。
這時,内容運營的重要性突然變大了。因為,客戶決定是不是購買某個産品,就被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内容消費階段,二是産品消費階段。95%的C端消費者和85%的B端客戶,都是先在網上獲取産品知識,後進入購買決策流程。
同時,産品的屬性發生了質的變化。在公域流量中,商家要想辦法把1件商品賣給100個人(标品化、規模化);在私域流量中,商家要想辦法把100件商品賣給1個人(差異化、個性化)。
這就使得我們對同業(企業的邊界)和産品的定義(需求的導向),都發生了質的變化。以前,我們認為的同業是同一個行業,現在我們認為的同業指的是我們服務同一個目标客群。
産品的定義,也就真正變成了客戶需求驅動,真正的以客戶為核心。
三、運營型增長的核心動作
運營型增長的核心動作,就是品效銷一體化運營。
新消費品牌,擅長明星 流量 種草;傳統品牌,擅長品質 供應鍊 渠道。品效銷一體化運營,就是要把二者的長處與優勢融合起來。
品,是聲量。
效,是流量。
銷,是銷量。
品,重點抓客戶認知管理。
效,重點抓客戶行為管理。
銷,重點抓客戶決策管理。
品牌,增加勢能,形成認知溢價。
效果,增加頻次,形成關系觸點。
銷售,增加欲望,形成決策引導。
我們來看看近3年來網紅的新消費品牌,通常:
第一步,都是走明星 KOL來拉升産品勢能與品牌勢能,先拉升勢能,後推向市場;
第二步,至少是雙結構流量運營,在交易市場,抓天貓、京東的流量運營。在内容市場,抓小紅書、抖音的内容運營。形成了客戶在購物場景與非購物場景的雙用戶觸點;
第三步,在流量中如何提升轉化率,新消費品牌就各不相同了,有的靠顔值吸引,有的靠KOL輻射,有的靠精準的投流,有的靠賣點的提煉。
這樣就把傳統商業的客戶決策點從需求這一個維度,拉升到了客戶需求、行為誘導、關系變現三個維度上,從而實現指數級增長。
四、總結
運營型增長高度地依賴增長團隊,這種增長團隊既要懂互聯網,又要懂客戶與産品,負責增長的全鍊路。
熟悉增長黑客的人都能理解,運營型增長,包含了産品、運營、銷售、營銷、品牌、客戶等多個環節。
如果讓我們給運營型增長一個簡單粗暴的小結,那就是:
品,是聲量,拉升産品勢能後推向市場;
效,是流量,非購物場景中低成本引流;
銷,是銷量,購物場景中優化客戶決策。
作者:曹升 灰度認知社創始人。擅長認知拆解與重構,專注後互聯網時代的營銷戰略,幫助大格局企業實現業績倍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