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每天一堂經典國學知識課

每天一堂經典國學知識課

教育 更新时间:2024-12-25 22:16:52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繼續學習分享國學經典《大學》。

今天要探讨的内容是:親民

前面我們說過,明明德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自己明明德,另一種是要通過我們自己的努力,讓其他人和我們一樣,也能感受到人性的光輝,進而來發揚人性光輝,保持良好品德。昨天我們說,做好每天都要做的一些小事,就是自己明明德了。這是第一種方式的明明德。那怎樣算是第二種方式的明明德呢。

大家還記得我們微信讀書會第一輪一起學習的《了凡四訓》吧,那裡面講了很多積善行德做好事的故事。對,行善做好事,就是第二種方式的明明德。我們關心幫助他人,在别人有困難的時候給别人以溫暖,就是明明德。我們家在北京的姑姑和姑爺參加的關愛陪護活動,還有胡顯赫同學去年夏天時參加的為民衆提供飲品的愛心活動等,都是明明德。

好,我們探讨了什麼是明明德、怎樣做到明明德,而且還講了明明德有兩種主要的方式,這是理解今天要學習的“親民”的基礎。

《大學》在“明明德”之後,接着就是“親民”,原文是這樣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每天一堂經典國學知識課(過好日子22講之三)1

那親民是什麼意思呢?

我們這個微信群的名字是什麼?“胡氏一家親”,這個名字取得真好,不知道是誰取的。《大學》裡“親民”的親字就是我們“胡氏一家親”的親字的意思。這個“親”,就是家人之間的愛,是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愛,是夫妻之愛,是兄弟姐妹之愛。

細心的親可能要問了:你這樣說,那親就是家人之間的愛,是親人之間的愛,那應該是“親親”呀,《大學》為什麼說“親民”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要探讨一下親和愛是什麼區别?

一般來說,我們現在是“親”“愛”不分的,我們小朋友是不是有時候聽到爸爸媽媽經常說“親愛”的這人詞?其實,在古代,“親”、“愛”是有分别的,是不一樣的。

《孟子》中有一句話:“君子之于物也,愛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

要理解孟子這句話,就要明白:愛,原意是喜歡,特别是對物品或動物或事情的喜歡。比如說,胡顯赫同學愛讀書,胡梓明同學愛設計模型,劉子KE同學愛跳舞,胡一銘同學愛藍球,而胡一銘的爸爸小時候愛螞蟻。這裡說的愛都是喜歡的意思,也叫喜愛。

仁,是指愛他人。《論語》《孟子》裡都說,“仁者愛人”。

我們要注意了,愛本來有三種,就是喜愛、仁愛、親愛。 “喜愛”、“仁愛”、“親愛”,三者對象不同,程度也就不一樣了。我們再回頭來看“君子之于物也,愛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這句話,是不是就清楚一些了呢?愛物,仁民,親親,對象不同,程度也不同。在古代,我們隻能說“愛物”,不能說“仁物”,更不能“親物”,但是現在三種不同的愛變成一種愛,統統都用一個“愛”來表示了。

聽到這裡細心的親可能又要問了,《孟子》裡說“仁民,親親”,那《大學》為什麼說“親民”呢?“仁民”、“親親”、“親民”到底怎麼區分?

這個問題,就留着我們下一次再繼續學習探讨吧?

祝大家有好心情,過好日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