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最高級”的幾個技術,無外乎鋁合金車身、雙離合變速箱、渦輪增壓技術。
目前來看保留下來的隻有後兩者,關于鋁合金車身不再有企業願意提及,曾經對鋁合金過度癡迷的歐美企業,在遇到各種各樣的安全問題之後,停止了對這一新技術的探索。
鋁合金上身,最大的特點就是一個:給車身減負。
一直以來對堅持運動的企業來說,車身太重是一個非常頭疼的事情,即便企業再進行輕量化設計,但結構總量不變,很難去減掉看得見的5%自重。
反向思維是,如果自重無法進一步降低,更換綜合強度差不太多的材料如何?
所以鋁合金就被人注意到了,因為密度比鐵低三分之一的特性,企業開始動起了鋁合金的心思,通過增加其它元素提升鋁合金的強度,讓其廣泛用在核心部件上。
一些部件使用鋁合金被保留下來,一些則被淘汰了。
比如說發動機、輪圈這種部件使用鋁合金被保留,一方面是因為這些部件工作環境惡劣,需要更加防腐的能力,另一方面這些部件不是關鍵部件,不影響人身安全,輪毂有包裹的橡膠輪胎,而發動機則不受外力影響。
根據數據分析,如果全面用鋁合金代替鋼結構車身,汽車質量至少減輕1/3的重量,這将會直接提升操控,降低發動機油耗,降低排放。
多麼美妙的一件事,但理想總是豐滿的,鋁合金的另一面非常尴尬。
鋁合金除了輕,其它各方面機械素養都被鋼鐵甩了一條街,比如說加工工藝複雜,處理鋁合金不能用常規的焊接,一般都是鉚接,同時其可塑性極差, 發生事故一般都是直接更換零部件,事故如果較大,直接就可以拉去報廢了。
一台車什麼最重要?其實不是發動機,不是變速箱,更不是電池,而是白車身,如果白車身出現較大程度的損傷而且是無法修複的狀态,影響的是轉向、懸架、平衡以及安全性。
所以說,鋁合金上車的唯一目的就是為了輕量化,如果不是輕量化,那麼沒有企業願意使用這玩意兒,同時如果有一種新的低成本、輕量化、高強度材料出現,那麼市場抛棄鋁合金的動作還會更快一些。
回頭來看今天乘用車市場對鋁合金的态度,所有的企業都不會把鋁合金用在關鍵部位,因為其韌性差的問題,如果受力超過鋼材極限将會直接崩壞,既不會有任何維修空間,也不會有任何緩沖的餘地。
所以我們看目前所有汽車的A、B、C柱、底邊梁、縱橫梁都是高強度鋼材,主流的車型都會把鋼材強度提升到1500Mpa,來應對突然而來的撞擊力。
目前出現的一個新技術是鋼鋁混合車身,就說白車身設計方面,核心部件一定是高标準、高成本的高強度鋼材,而非受力部位則是鋁合金,目的是為了降低車身重量。
比如說凱迪拉克CT6,核心乘員艙前後左右都是高強度鋼材,外圍部件都是鋁合金,這是一種成本非常高的設計方案,因為大量的鋁合金上身不僅僅意味着生産成本很高,而且拼湊起來的難度增大,對工藝來說也是一種挑戰。
目前普通家用車徹底放棄鋁合金車身的想法,隻是在懸架結構、前後防撞梁兩大闆塊使用鋁合金,其它都是便于維修、成本低、強度高的鋼材,而更高級的豪華車也不會在核心受力結構上用鋁合金材料。
能出現鋁合金材料的部件,基本上都不承受外力,隻是承載輕量化的任務,所以知道了這個事實,今天的市場中既沒有企業為鋁合金過度買單,更不會有消費者認為它是種很高級的技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