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晨報 記者 宗琴 通訊員 羅旻敏
陳書濤、胡小偉、蔡偉超和張利晶(從左到右)。
宿舍四人齊心考研,一起"上岸"。近日,這一勵志故事成為集美大學師生們熱議的話題。張利晶、陳書濤、胡小偉、蔡偉超便是故事的四名"男主角",他們來自集美大學海洋信息工程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住在同一個"學霸"宿舍。
自認"太菜" 入學就想考研
2017 年 9 月,來自山西、福建三明等地的這四位性格迥異的大男孩走進了集美大學,成為同班級同專業的同學。大一下學期,因"臭趣"相投,他們加入了 405 實驗室,成為好朋友。大二時,學校重新分配宿舍,四人選擇同住五社區 4 号樓 207 室,就此成為上下鋪的兄弟。
"我們入學時就有考研的想法。"胡小偉說,身邊有很多優秀的同學,他覺得自己"太菜"了。
在集大學習期間,四兄弟除了上專業課外,最喜歡窩在實驗室裡。尤其是周末,在實驗室裡"搗鼓"成為他們的娛樂項目,他們對專業的學習興趣也越來越濃厚。2019 年,胡小偉和蔡偉超在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本科組)中獲得了二等獎。之後,四兄弟合力在 2019 年福建省大學生合泰杯單片機應用設計競賽中獲得了三等獎。
提到考研,蔡偉超說,經過思想鬥争,他明白了自己的内心選擇,決定和舍友并肩作戰。
高效複習 拒絕盲目"苦讀"
"這道政治題你們幫我分析下?"去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學校推遲開學,四兄弟在家裡開啟了線上學習模式。雖然相隔甚遠,但他們保持着"每天一問"的好習慣。每個月他們還會開一次視頻會議,跟"上岸"的學長學姐讨教經驗。
去年 8 月,四兄弟再次齊聚宿舍,一邊忙專業課,一邊為考研沖刺。那一陣子,每天早上 8 點,四兄弟都會在圖書館就位。陳書濤說,考研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太急,一定要有自己的計劃和節奏,每天要高效地完成制定的學習計劃,始終将效率放在首位。
"圖書館、教室、食堂、宿舍,四點一線,那段日子就像一個單機副本遊戲,固定着時間,不斷地刷,不斷地重複。偶爾看别人找了工作,内心也會慌,但我都會及時調整過來。"張利晶說,考研過程中,孤獨是不可避免的,但一想到他不是"單槍匹馬"在戰鬥,還有兄弟做伴,就充滿了動力。早出晚歸是四兄弟的常态,但無論再晚,回到宿舍,四人還是會分享每日所學。
互相鼓勁 最終考研成功
準備就緒,考場見真章。去年底,陳書濤、蔡偉超和張利晶參與了研究生考試。
"考完英語,我感覺考砸了,想放棄第二天的考試。"蔡偉超說,但陳書濤勸他既然已經出發了,就不能半途"跑路"。在陳書濤的鼓勵下,蔡偉超重拾信心,繼續奮戰第二天的數學與專業課考試。
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這同一宿舍的四兄弟整整齊齊全部"上岸"。胡小偉保研廈門大學,陳書濤考上廈門大學,蔡偉超考上汕頭大學,而張利晶考上福州大學。他們将踏上另一段嶄新的求學旅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