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延續幾百年,穩固周朝的禮樂制度出現衰敗。
各階層仁人志士都提出自己的看法,逐漸形成百家争鳴的局面。
老子、孔子和墨子等人,相繼登上曆史舞台,他們的學說也大放異彩。
老子提出一切順其自然,不要去刻意追求什麼。
老子哲學的精髓是他的樸素辯證法思想,認為天地萬物都是相反相成的。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高下相傾,聲音相和,前後相随”,矛盾雙方相互依存,互為條件。
老子政治思想崇尚“無為”,主張順其自然,合乎天理,否定有神論。是當時較為先進的思想之一。
這一思想後來在莊子那裡得到發揚光大,形成老莊哲學思想。
《道德經》是老子深入思考,歸納總結,而留下的智慧之言。
“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至今被廣為傳誦。
孔子謙虛好學,打破貴族壟斷教育限制,開辦私學,招收各階層願意學習的人,逐漸形成了儒家學派。
他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為政在于省民力”的政治觀點。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禮。
“仁”的主張是“仁者愛人”,這一主張是要求統治階級體察民情,反對苛政。
孔子認為,要實現“愛人”,還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
“禮”的主張是“克己複禮”,就是說要克制自己。
孔子雖然沒實現政治理想,但形成了完整而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體系被後來的政治利益階層所采納。
後來,儒家學派又先後出現孟子、荀子等大師級人物。
孔子的仁說,體現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禮說,則體現了禮制精神,即現代意義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義是人類永恒的主題,對于任何社會,任何時代,任何一個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會則是建立人類文明社會的基本要求。孔子的這種人道主義和秩序精神是中國古代社會政治思想的精華。
被稱為科聖的墨子,曆史上最著名的技術牛人。
墨家立足于先進技術和才幹,掌握着那個時代的核心科技。
墨家的核心思想:兼愛利他,以墨愛人。
墨子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更顯得接地氣,在平民中影響深遠。
他的政治主張提出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等主張,主張從天子、諸侯國君到各級正長,都要選擇賢能的人來擔任,而百姓也要服從君主和上司,做到“一同天下之義”,人人相親相愛,反對恃強淩弱的戰争。
這種觀念倡導德治,同時也提出個人奮鬥,與儒家所倡導的恢複大同有較大差異。
墨家認為,如果人人都能做到兼愛,也就是愛人如愛己,不分貴賤。那麼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尊重和平等就自然而然地産生了。
如果人與人之間相互尊重和平等相處的局面普及開來,利益的沖突就會減少,國與國之間的動蕩和戰争也就能随之相應減少了。
墨家所提出的“兼愛”愛人思想,要比儒家的“仁者愛人”更加廣泛,墨家更加注重無差别的愛。
墨家思想代表那個時期國家内較為底層的平民的利益,墨家認為平民是最需要團結的。
在百家争鳴時期,墨子的學說一度成為當時的顯學,也是因為“兼愛”思想的廣泛性。
從根本上來說,墨家的“兼愛”思想是一種利他的思想,對他人無差别的奉獻,發光發熱。
周朝禮制維持不下去後,老子、孔子、墨子、莊子等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場上,通過自己的奮鬥,提出相應的解決之道,也分别成為一派宗師,于是形成了百花齊放、百家争鳴的局面。百家争鳴局面的出現,又極大地鼓勵了個人奮鬥,擴大了個人奮鬥範圍。
百家争鳴對當時思想、學術發展起了促進作用,對社會經濟的發展也有深刻的影響。
我國的百家争鳴政策,既是文藝界的百花齊放、百家争鳴;也是一種政治民主形式,廣泛聽取各種黨派和各界人士的意見,制定出符合廣大民衆的管理政策,有利于國家的和諧穩定和長治久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