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清明時節,許多地方都有吃青團的習俗,網絡上也有許多教大家怎樣做青團的視頻。
我看做青團用的原材料,有的選用艾草,有的用菠菜,還有的用麥草汁,甚至還有用色素做青團的。
在我的老家浙江浦江,我們做青團,用的卻是泥胡菜。我們當地人叫它為“青”。
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必删
我們浦江人做青團,用的還是比較傳統的手工制作法,做出來的青團,也跟别處的味道不大一樣。
其實,浦江人叫青團為“清明馃”。清明馃的出現,是為了紀念古時的介子推,寒食節不動煙火,大家才發明了這種食物。
現在做清明馃,不再有古時寒食節不動煙火的習俗,但對逝去的先人的祭拜意義還在。
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必删
浦江人,清明掃墓祭拜先祖,一定得有清明馃。清明馃除了含有祭祀意義外,還有對春天到來的感恩與欣喜,所以,浦江人做清明馃,用傳統的手工制作方法,也是對春天心懷感恩。
首先,是去地裡挖泥胡菜。泥胡菜在全國各地都有生長。泥胡菜的表面是青綠色的,背面有白色的細絨毛,比較好辨認。
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必删
泥胡菜是一種野生菜品,本身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
它含有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以及人體所需要的鈣、磷、鎂等多種物質,還可以促進骨骼再生。
泥胡菜還能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
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必删
挖回家的泥胡菜,洗淨後,用開水燙軟,然後放入清水裡浸泡一夜,去掉它的苦澀味。
第二天撈出來,擠幹水分,切碎,放入糯米粉和米粉裡(一般是三分之二的糯米粉,三分之一的大米粉),和成濕米團。
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必删
做的好的清明馃,是看不到泥胡菜的影子的,隻能看到它的色澤,聞到它的味道。
泥胡菜和米粉充分混合是關鍵,這也是做清明馃最費力的一步。
浦江人采用的是傳統的制作方法。
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必删
把濕米團放在洗幹淨的石臼裡,用一根幹淨的木棒使勁搗,一直搗。這個得有點力氣的人才能幹得了。 這個方法跟四川人搗糍粑是一樣的方法。
直到把泥胡菜與米粉混合均勻,再也看不出來一點泥胡菜的痕迹,隻能看到綠色的米粉團為止,這項工作才算完成。
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必删
接下來,是準備餡料。餡料有素餡和肉餡兩種。
素的清明馃,一般用紅糖做餡,這種餡料跟紅糖包子餡差不多。紅糖餡的清明馃一般包成三角形。
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必删
清明馃的肉餡一般是用偏瘦的五花肉,加上豆腐,青蒜苗剁碎,再加上碎的濕梅幹菜,再放入調料調好。北方人調餡愛放蔥,浦江人調餡愛放蒜苗。
這種葷的一般做成圓形的。
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必删
做好的清明馃,放在屜子上,水開後,中火25分鐘左右就差不多了。
素的清明馃,看起來色澤誘人,讓人垂涎欲滴。吃起來口感綿軟,味道甜而不膩,而且還帶有清淡悠長的青草香氣。令人回味無窮。
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必删
葷的清明馃,咬上一口,在糯米的綿軟口感中,含着餡料的鹹鮮香,又帶有泥胡菜的清香氣息,多種味道在口鼻中流竄回蕩,讓人欲罷不能。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風俗習慣和飲食習慣。
浦江的清明馃用料與别處不同,制作方法也比較傳統,吃起來味道也比較獨特,令人回味無窮。
不知道大家的家鄉有什麼不一樣的青團做法,分享出來大家共享一下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