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秋浦十二首李白

秋浦十二首李白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3 19:12:28

秋浦十二首李白(李白子夜吳歌春歌)1

我們這本書講的是四時之詩,我們在詩裡看到了“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的春日長安,看到了“漠漠水田飛白鹭,隐隐夏日啭黃鹂”的夏日田園,看到了“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的秋日空山,也看到了“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台”的冬日北國。花落花開,四季就這樣在唐詩中輪回了一次。可我還覺得意猶未盡。剛好李白有一組五言古詩,叫作《子夜吳歌》,又叫《子夜四時歌》,寫的就是春夏秋冬四季。一個大詩人,用一組詩寫春夏秋冬四時之景,抒春夏秋冬四時之情,本身就特别有吸引力。所以這一章,我要和大家分享這四首詩,看看李白眼中的時序輪回。第一首,《子夜吳歌·春歌》。

  子夜吳歌·春歌  李白

  秦地羅敷女,采桑綠水邊。

  素手青條上,紅妝白日鮮。

  蠶饑妾欲去,五馬莫留連。

  秦地:指今陝西省關中地區。

  妾:古代女子自稱的謙詞。

  五馬:《漢官儀》記載:“四馬載車,此常禮也,惟太守出,則增一馬。”故稱五馬。這裡指達官貴人。

  在講這首詩之前,先得說說《子夜吳歌》是怎麼回事。《子夜吳歌》最早叫《子夜歌》,相傳是晉朝一位名叫子夜的女郎所創之調,聲調比較哀愁。有曲子自然要填詞,所以後來又發展成了一種五言四句的小詩,專門吟詠男女愛情。這些小詩被收進六朝樂府之中,因為屬于吳音,所以稱為《子夜吳歌》。這些歌謠出自民間,帶着江南水鄉特有的靈秀之氣,寫得既質樸,又動人,号稱:“歌謠數百種,《子夜》最可憐。慷慨吐清音,明轉出天然。”人們都學都用,後來就形成了多種變體。

  其中有一種變體就叫《子夜四時歌》,按春夏秋冬四季,寫四時之景,抒四時之情。在唐朝的詩人裡,李白是借鑒民歌的高手,不僅能學習,更能創新。他這一組《子夜吳歌》,其實就是南朝的《子夜四時歌》的繼承和提升。他是怎麼寫的呢?

  先看前兩句:“秦地羅敷女,采桑綠水邊。”大家一看這句就明白了,這是對漢樂府《陌上桑》的再創造,寫秦羅敷的故事。寫春天,為什麼不講别的,單要寫《陌上桑》的故事?因為采桑本來就是經典的女紅,又是最富有春天氣息的工作。《詩經·豳風·七月》不是說“春日載陽,有鳴倉庚。女執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嗎?采桑是女子之事,符合《子夜歌》寫女子的傳統。采桑又是春天的活動,符合春歌的要求,自然就拿它來起興了。

  這個故事,《陌上桑》原文是怎麼寫的?“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羅敷喜蠶桑,采桑城南隅。”這樣六句詩,被李白約化成了兩句:“秦地羅敷女,采桑綠水邊。”是約化好還是鋪陳好?這可不能一概而論。但是,李白這個約化特别成功。成功在哪裡?在“綠水”兩個字。本來,在《陌上桑》中,羅敷是“采桑城南隅”。城南隅僅僅是個方位,但“綠水”就不一樣了,“綠水”是什麼?“綠水”是顔色,是春天的氣息。試想一下,一位紅顔少女,在綠水之濱,采摘着桑葉,多麼美好,又是多麼富有青春氣息!一下子就把人帶入了一個詩情畫意的境界。

  開頭兩句引出主人公秦羅敷采桑的故事,接下來怎麼寫呢?“素手青條上,紅妝白日鮮。”這是進一步在刻畫秦羅敷的美了。按照《陌上桑》的原文,是“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鈎。頭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為下裙,紫绮為上襦”。從手裡拿的物件,寫到頭發、首飾,再寫到衣着,無一不高級,無一不華美。

  那李白怎麼寫呢?“素手青條上,紅妝白日鮮。”這是不是又簡化了?簡化成一個特寫鏡頭。羅敷正把潔白的手搭在青綠色的桑枝上,她的紅妝映着白日,是那麼新鮮。剪掉了什麼?減掉的太多了,提籠、頭發、首飾、衣服,所有的細節描寫都減掉了,隻剩下一個手上的動作,一個衣服的概貌。問題是,經過了這樣的剪裁之後,羅敷還美不美呢?還是那麼美。為什麼?因為顔色。

  看李白的詩,真是讓人愉快。他寫顔色,真多,真鮮亮。這兩句詩有多少種顔色?單從文字看,已經是四種了:素、青、紅、白。兩句詩出現四種顔色,這相當于什麼?相當于杜甫的“兩個黃鹂鳴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那不是黃、翠、白、青四種顔色嗎?問題是,你仔細想去,這兩句詩,十個字之中,包含的顔色其實遠不止四種。為什麼?素手是白的,青條是青的,紅妝是紅的,這都沒有問題。問題是,白日呢?白日可不是白的,白日還意味着藍的天、綠的水、金燦燦的陽光。一個“白日”,就仿佛打了高光一樣,所有的顔色都鮮明起來了,所有的動作也都活潑起來了。這樣一來,羅敷不用再靠那華貴的倭堕髻、明月珠、缃绮、紫绮,就已經青春逼人、明豔逼人了。

  接下來看最後兩句:“蠶饑妾欲去,五馬莫留連。”我的蠶寶寶餓了,我要回家了,你這五馬駕車的太守,休要再跟我糾纏了!如果說剛才那句“素手青條上”是寫羅敷的動作,這兩句就是在寫羅敷的語言了。羅敷在幹什麼?在教訓那見色起意,想要調戲她的太守呢。這兩句是不是跟原詩差别最大?按照原詩,在講完羅敷的美貌之後,先要寫周邊人的反應,“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總之是人見人愛,但大家都隻是喜歡、贊歎,并沒有人上前惹是生非。可是這個時候,太守出現了。“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問是誰家姝。”太守覺得自己是個大官,小瞧了采桑的民女,大咧咧地就去問人家的來曆,想要把人家帶回家裡,金屋藏嬌。

  于是就出現了後面那段著名的搶白:“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東方千餘騎,夫婿居上頭。何用識夫婿?白馬從骊駒,青絲系馬尾,黃金絡馬頭;腰中鹿盧劍,可值千萬餘。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為人潔白皙,鬑鬑頗有須。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坐中數千人,皆言夫婿殊。”什麼意思呢?你以為你厲害,我丈夫比你還厲害,我怎麼會看上你呢!這麼長的一大段内容,到了李白這裡,就成了兩句詩:“蠶饑妾欲去,五馬莫留連!”

  李白為什麼這麼改?首先其實是體裁不同。《陌上桑》是叙事詩,當然要精雕細琢,讓故事完整生動,而《子夜吳歌》是抒情詩,如果按照南朝的寫法,隻能有四句。李白創新,也隻是從四句追加到了六句,不可能大段大段地講故事,必須進行剪裁、拼接。但這隻是其中的一個道理。還有什麼道理呢?大家注意,在《陌上桑》的原文中,羅敷拿什麼去拒絕使君?她是拿自己的丈夫,說我丈夫比你官還大,比你還厲害。羅敷當然勝利了,可我們忍不住會想,如果羅敷的丈夫沒有那麼厲害呢?難道就要從了使君不成?可是到了李白這兒,這個問題解決了:“蠶饑妾欲去,五馬莫留連!”

  所謂五馬,就是指太守。因為按照《漢官儀》:“四馬載車,此常禮也,惟太守出,則增一馬。”羅敷說:“我的蠶寶寶餓了,我要回去了,你别糾纏我了!”這意味着什麼?意味着羅敷對使君最大程度的輕蔑,你在我心目中的分量,還不如我的蠶寶寶,這才是對仗勢欺人的使君最大的打擊!這樣一來,羅敷的高傲形象也就非常飽滿了,她不是借助任何外在的力量,而是僅憑自己的内心就發出了這樣的聲音:“蠶饑妾欲去,五馬莫留連!”這是采桑女的鋒芒,也是青春的鋒芒。這鋒芒,是何等美麗,何等動人啊。

  我們開始說,李白發展了源自六朝樂府的《子夜吳歌》。發展在哪裡?除了我們剛剛說過的,把五言四句改成五言六句之外,更重要的,是發展了它的精神。南朝的《春歌》是什麼樣子呢?舉一首梁武帝蕭衍的作品吧,“含桃落花日,黃鳥營飛時。君往馬已疲,妾去蠶欲饑。”大家一看就明白了吧,李白這“蠶饑妾欲去,五馬莫留連”正是從“君往馬已疲,妾去蠶欲饑”來的。可是呢,梁武帝筆下的美人并不是秦羅敷,她之所以說出這句話,是因為情人的馬累了,她的蠶也餓了,換句話說,他們約會的時間已經很長,該回家了。

  這首詩好聽不好聽?當然好聽,而且也清新委婉。但是,不可否認,這故事少了一點内容,這美人也少了一點精神,少了一點力量。而李白的《春歌》,化用了梁武帝這兩句詩,但把它嫁接到了秦羅敷身上,這樣一來,這兩句詩一下子就有了更深邃的内涵,整首詩也因此自有一種勃勃英氣。這是青春的氣息,李白的氣息,更是盛唐的時代氣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