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十年砥砺奮進,十年日新月異。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我市深入貫徹落實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完整、準确、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發展和安全,團結帶領全市廣大幹部群衆踔厲奮發、聚力攻堅、勇毅前行,開創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局面,譜寫了濃墨重彩的嶄新篇章。即日起,本報推出“喜迎二十大·巴中這十年”專欄,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十年來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輝煌成就,激勵廣大幹部群衆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責無旁貸的使命感,奮力譜寫巴中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篇章,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金秋九月,略染金黃的光霧山正溫柔地俯視着懷抱中的巴陝高速公路。作為四川北向主通道之一,這裡日均車流量近萬輛次,往年高峰時期達到近2萬輛次;連同巴中境内的巴萬、恩廣、成巴等高速公路,目前月均車流量超過50萬輛次,巴中名副其實地成為入川北大門。 在巴中恩陽機場,18個航班直通全國16個節點城市;通過動車組,可以舒适地全國抵達;已建成的7條高速公路(含鎮廣高速王通段)實現縣縣通,還有6條高速公路(含鎮廣高速剩餘部分)處于在建和規劃中…… 時光上溯,外出的腳步滿是苦澀。近30年前,巴中地區剛成立時境内僅有2公裡鐵路、沒有1米高等級公路;20年前,巴中依然不通高速公路、鐵路和航空;10年前,巴中的首條高速公路——廣巴高速通車,讓巴中人民歡喜雀躍。 近10年來,巴中的交通建設開啟了“加速度”,實現了“空鐵高”齊頭并進,正加快構建綜合立體交通體系。蜀道難,這一千年難題得到破解。
光霧山景區四好觀光公路
完善“大通道” 立體交通加快形成
10年前,巴中人興高采烈地迎來境内首條高速公路——廣巴高速通車。即便在最樂觀的人眼中,也想不到這僅僅是巴中構建綜合立體交通網絡的開始。 黨的十八大以來,巴中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大政方針和省委決策部署。曆屆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交通先行戰略,聚焦建設成渝地區重要門戶樞紐,突出“加密、聯網、升級”主攻方向,持之以恒開展交通攻堅會戰,加快構建以8縱8橫4環4航為骨架的綜合交通體系。 2012年3月23日,巴中至成都K9394/9391次列車滿載旅客緩緩駛離巴中站,巴中人民期盼已久的廣元至巴中鐵路正式投入客運運營。由此,革命老區巴中結束了不通旅客列車的曆史。 2016年1月10日14時08分,由重慶北到巴中的K9413次列車駛出站台。巴達鐵路的建成通車,标志着巴中經鐵路網絡可以舒适地到達全國各地。
2016年1月10日巴達鐵路開通,列車進入平昌站
2018年11月,曆時9年建設的巴陝高速全線通車,米倉天險從此被突破,北向車輛可自關中穿越大巴山脈直下江南,巴中在真正意義上成為全國高速交通路網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巴中由此成為北上出川的重要通道之一,對于有效服務四川“四向拓展,全域開放”戰略實施,為加快秦巴山區脫貧奔康步伐和實現川陝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2019年2月3日,巴中恩陽機場正式通航,巴中人民的“飛天夢”實現了。巴中恩陽機場的建成通航,彌補了巴中民用航空的空白,成為巴中對外開放合作的新樞紐,為巴中經濟社會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目前,已開通至北京、上海、深圳等主要城市18條航線。
2021年2月14日,一架民航客機從巴中機場起航
2019年10月25日,巴中市經巴達鐵路開行至成都、重慶綠巨人動車,告别了巴中無動車的曆史,既大幅縮短了巴中至成都、重慶的時間,也為巴中加快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駛上了“快車道”。 2019年12月,被譽為“紅色鐵路”“扶貧鐵路”“振興鐵路”的漢巴南鐵路巴中至南充段開工建設,巴中全面進入高速鐵路建設期。漢巴南鐵路建成後,将成為西安-成都-重慶經濟圈的大動脈,巴中将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節點。 新建漢巴南鐵路南充至巴中段設計時速250公裡,線路自蘭渝線南充北站引出,途經南充市順慶區、儀隴縣,巴中市恩陽區、巴州區,接入巴中東站至本線設計終點。正線長度149.974千米,其中巴中市境内長度45.756千米。 目前,漢巴南鐵路柑子坪隧道順利貫通、恩陽河特大橋主橋連續剛構順利合龍、西河特大橋連續梁順利合龍、巴中東站鋪軌基地投入運行……
東興場互通立交
随着7條高速公路(含鎮廣高速王通段)先後通車,市域實現縣縣通高速;蒼巴高速控制點位全面開工,鎮廣高速通江至廣安段全面啟動,鎮廣高速川陝界至王坪段年内将實質性開工;南江蒼溪鹽亭高速、平昌儀隴高速正在開展前期工作。 十年來,全市共完成交通建設固定資産投資1180億元。破解蜀道難,鑿刻出一幅充滿希望的藍圖,讓巴中的交通路網越織越密、更通更暢。
暢通“主幹道” 讓内循環“活”起來
金秋送爽,正是施工的“黃金時節”。在米倉大道武童壩大橋項目建設現場,工人們正在搶抓工期,增加多個施工組作業,攪拌機轟轟作響,運輸車輛來回穿梭……這樣熱火朝天的施工場面,是巴中近年交通項目建設現場的縮影。 米倉大道是一條起于通江兩河口、經諾水河達光霧山的一級公路,以路為景串聯5大景區,全長97公裡,估算總投資129.8億元。其複雜性和高難度,在更廣袤的秦巴區域無出其右,是當之無愧的“超級工程”。 十年來,全市在交通領域實施了許多史無前例的項目。共實施普通國省幹線公路項目1006公裡,普通國道二級及以上、普通省道三級及以上比重分别達88%和41%。巴城北環線、南環線、西環線,巴恩大道,南江陳家山隧道等一批重大項目相繼建成通車。米倉大道、諾水大道、巴城東環線、G542線巴中段正在加快建設…… 主幹道的暢通,連接了路網,織密了農村路,讓“内循環”進一步“活”起來,讓路網惠及千家萬戶。
2018年9月10日,環中賽選手經過恩陽區最美鄉村賽段
農村要緻富,關鍵在修路。通江縣兩河口鎮到與場鎮相鄰的龍頭寨村,以前要繞行25公裡山路;到原青樹垭村(現屬木諾槽村)約10公裡的距離,步行要4個多小時,繞行的車程有80多公裡。2014年貧困發生率達到31.7%。如今,通過持續的農村路網工程建設,村村通了硬化路,實現從場鎮到農村一二十分鐘内直達。 近年來,巴中認真貫徹落實關于“四好農村路”的系列批示指示精神,全域推動農村公路建管養運協調發展,實現鄉(鎮)和建制村硬化路全覆蓋,養護管理全覆蓋,100%的鄉鎮和70%的建制村通客車,農村群衆出行難逐步緩解。 十年來,全市完成縣鄉道改造1346公裡、村道窄路基加寬1491公裡,建成通村通暢工程2683公裡,建成建制村聯網路4620公裡、村内通組路13797公裡,完成農村公路“暢返不暢”路段整治136公裡。建成渡改公路橋19座、渡改人行橋169座。成功創建2個國家級、5個省級“四好農村路”示範縣,為脫貧摘帽、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實的交通運輸支撐。
着力“強保障”
高品質融合“交通+”
如何夯實交通建設的充足後勁,如何形成高效、優質、安全、舒适的道路運營體系,巴中堅持綠色創新的理念,注重交通與産業、旅遊等高品質融合發展,達到區域内綜合交通協調發展,持續推進綠色交通發展。 為解決資金短缺難題,巴中組建市交通運輸投資有限公司,開啟企地共建模式,多方籌措資金。同時,在緊抓交通建設的同時,也毫不放松地抓實道路養護和管理,探索推行“路長制”,完成交通運行監測與應急指揮系統、路政網絡監控平台建設,通過嚴格落實安全生産責任制和強管理,實現了十年來交通運輸安全管理未出現較大以上事故。 如今的巴中,不僅僅交通硬件實現大跨越、大提升,交通公共服務也更加優化。全市建成三級以上客運站15個、縣級快遞物流倉配中心5個,77個鄉鎮客運站,2439個村級招呼站。鄉鎮客運站、村級招呼站(牌)覆蓋率均達到100%。 巴中在交通領域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将交通與産業融合,堅持路随産業建,實現路暢産業興。按照“外接高速和國省幹線、内聯重要産業園區和旅遊景區”和“産業發展到哪裡農村公路就配套到哪裡”要求,建設“南江縣雲頂金枝玉葉産業園區道路”、“巴州區枳殼現代農業園區道路”等産業公路519公裡,帶動沿線242個村67.2萬群衆增收;将交通與旅遊融合,結合各地旅遊資源布局,以實施美麗鄉村路為抓手,結合公路沿線資源生态優勢、産業特色、曆史人文、風土人情,建設“通江縣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色旅遊風景道”、“恩陽區萬壽養生谷康養旅遊景區道路”等精品旅遊公路;将交通與鄉村振興融合,始終将交通建設作為加快新時代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基礎性、先導性工程,以“擴覆蓋、提質量”為方向,圍繞1497個巴山新居聚居點,修建聚居點内公路858公裡,惠及農戶13320戶44249人,着力解決了群衆辦事出行難的迫切需求。 探索的腳步永不停止。今年以來,成立了巴中低碳交通研究中心,探索巴中市交通運輸綠色發展;大力推廣綠色交通運輸工具,在城市公交、出租車等領域鼓勵優先選擇新能源車,今年已建成黃家溝公交綜合站充電樁31個,投放新能源公交車140輛,新能源公交車占比達63%。 在綠色交通的引領下,巴中的交通建設有數量、更有質量。
交通“向未來”
從立體網絡到“先行樣闆”邁進
目前,巴中正圍繞建設交通強市,緊扣“三市兩地一樞紐”發展定位,加快建設成渝地區北向重要門戶樞紐,全力推進交通項目建設、全域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 巴中深度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範區、西部陸海新通道等重大戰略,堅持“三市兩地一樞紐”發展定位,在更高起點上謀劃交通發展,提出建設成渝地區北向重要門戶樞紐和革命老區振興交通先行樣闆的戰略定位,加快構建“8844”(8縱8橫4環4航)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巴中新征程當好先行。 展望未來,信心百倍。預計到2025年,巴中将高質量完成交通強國建設試點任務,交通強市建設取得重大突破。初步構建以高速鐵路、高速公路、民用航空為骨幹,普速鐵路、普通公路為支撐,水運為補充的現代化綜合立體交通網絡,鐵路、高速公路出巴大通道達到12條,形成巴中至成渝2小時、至周邊市1.5小時交通圈、鄉鎮半小時上主幹線,綜合交通效益效率明顯提高;高速鐵路、通用機場和綜合客貨運樞紐實現“零”的突破,鐵路和高速公路對外出口通道分别增加至3個和9個,城市内外、省界毗鄰路網銜接更加順暢;普通國省幹線中高等級公路比例大幅提高,農村公路通達深度和廣度進一步提升;内河航道通行條件顯著改善,3A級及以上景區(景點)實現雙車道等級公路全覆蓋。 到2035年,基本建成“人民滿意、保障有力、全省一流”的交通強市,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基本形成。全面建成成渝地區北向重要門戶樞紐和革命老區振興交通先行樣闆,建成“三軸六射”對外綜合交通走廊,對外運輸大通道出口達19條(鐵路6條、高速公路13條),所有區縣實現鐵路和兩條及以上高速公路聯通,所有鄉鎮和重要經濟、交通節點通三級及以上公路,所有建制村通四級雙車道公路,基本形成巴中至全國主要城市3小時、至成渝西1.5小時、市區至鄉鎮1.5小時便捷順暢、高效經濟的客貨交通圈。基本實現交通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回眸過去十年,巴中的交通建設持續跑出加速度,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強的邁進,化蜀道天險為供八方來客觀賞的自然景觀;展望未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巴中全體交通建設者必将奮進新征程,書寫蜀道新傳奇。
巴中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楊/文 付海旭/圖
編輯:張嬌 責編:韓梅 審核:張容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号:51120190004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