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湯豔峰救人

湯豔峰救人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2-15 20:12:24

湯豔峰救人?推開5樓辦公室的門,打開電腦,檢索業内期刊最新的文章……湯豔峰一如往常不到8點就來到學校,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湯豔峰救人?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湯豔峰救人(以另一種方式治病救人)1

湯豔峰救人

推開5樓辦公室的門,打開電腦,檢索業内期刊最新的文章……湯豔峰一如往常不到8點就來到學校。

看了看日曆,已是8月21日,暑假“餘額”已不多,還沒來得及安排帶家人外出旅遊,他有些内疚。但是,一想起第二天又要召開團隊組會,湯豔峰又打起精神開始搜集材料。

這樣的生活日複一日,湯豔峰沒覺得枯燥。甚至在前不久,他的研究成果登上化學領域國際頂級期刊《美國化學會—可持續化學與工程》(《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後,他依然波瀾不驚。

這項采用聚丙烯酸酯作為機械力緻自由基的材料,制備了摩擦電納米發電機的成果,打開了一扇人類認識的新大門:過去,沒有人發現同種物質在機械應力作用下,因鍊斷裂生成自由基從而産生摩擦電。

立志學醫,卻誤打誤撞走進化學領域

1996年,湯豔峰誤打誤撞考入了青島大學輕化工程專業。與自身第一志願山東大學臨床醫學專業失之交臂的他曾一度想要退學複讀。

然而,老師生動幽默的授課方式讓湯豔峰逐漸發現輕化工程的奇妙之處。當被輔導員詢問想要走下去的方向時,湯豔峰毫不猶豫地回答道:化學!

“要想搞科研,就必須要博學,不僅僅是多看幾本書,還要閱讀大量文獻以了解最前沿的知識。”在湯豔峰看來,學海無涯唯有繼續深造。

在大連理工精細化工專業讀研期間,他遇到了指引他科研道路的恩師——國内精細化工著名專家、南通大學雙聘院士楊錦宗教授,楊錦宗對湯豔峰進行了科研素養和能力的培養,并将自己嚴謹認真的科研态度、平易近人的處世性格、細緻求實的工作作風潛移默化地傳遞給了湯豔峰。

跟随楊錦宗學習期間,湯豔峰打下了精細化工的紮實基礎,也培養了他創新的辯證思維。湯豔峰堅信,科學的精神就是質疑批判的精神。

2016年,湯豔峰前往美國威斯康辛麥迪大學進行了為期一年的訪學之旅。在這裡,他接觸了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機械能電能轉換功能能源材料的研究。這是一個需要能源、化學、材料、物理等各個學科相互交叉進行研究的領域。

傳統學術觀點和實驗認為,兩種不同的物質摩擦會産生電流,比如高分子材料與金屬材料,但是,他偶然發現了一些高分子材料在機械應力作用下斷裂,斷裂生成的自由基可以産生瞬間偶極變化,從而産生摩擦電信号輸出的現象,即同種物質也能夠産生摩擦電。

在自身研究結論與既有的觀點相悖時,他并沒有盲目自我否定,而是進行理性思考與質疑批判,在反複驗證中尋求真相。

為了印證這一發現,他查閱了大量的文獻資料,尋找可能自身産生摩擦電的材料進行測試,每天埋首于實驗室進行反複試驗。他用自由基捕捉劑捕捉機械力情況下可以産生自由基的材料,并将捕捉到的材料與不能産生自由基的材料進行對比實驗。在經曆了上百次的實驗後,湯豔峰終于證明了這一重要的新發現,這也擴大了人類幾千年來對于摩擦電的原理認知。

科研需要跨界,不會“從一而終”

“這個摩擦電納米發電機可以做到很大,利用水流勢能、風能、潮汐能,把機械力轉換為電能,也可以做的很小嵌入服裝、鞋帽等,比如老人在家不慎摔倒,這個裝置感應到電流中斷就能發出求救信号。”湯豔峰對這個新興的領域充滿信心。

在研究摩擦電材料的過程中,湯豔峰并沒有放棄原有的研究領域,而是将學院的學科特色和教師專業背景相結合,整合了不同方向的研究團隊,形成了一系列多學科交叉的研究成果。

本科學習輕化工程,碩士攻讀精細化工,博士期間研究染料,近年來又跨界到摩擦發電材料、醫藥中間體、熒光分子探針生物成像等,在求學與科研的道路上,湯豔峰就像一朵跳躍的浪花,不斷尋找學科融合的交彙點。

“作為科學界的‘小字輩’,經曆這麼多學科專業我并沒有心生浮躁,反而讓基礎更紮實,如果沒有打牢基礎,跨界也不會有結果。”湯豔峰告訴記者,“科研就像一棵樹,從發芽開始就會一直不停地生長。”

當年那個高考時立志學醫的青年,如今也在用另一種方式治病救人。“我們是南通地區最大的醫藥中間體開發團隊。” 湯豔峰說,十年前他成立醫藥中間體合成模塊研發團隊,先後研發了數千種手性藥物中間體,為國内外醫藥公司的新藥研發推波助瀾,并為南通周邊地區的生物醫藥行業帶來數千萬元的經濟效益。

同時,他還先後設計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糖基超分散劑、糖基紫外線吸收劑和糖基智能水凝膠,系統研究了糖基引入後分子結構與性能之間的關系,為功能精細化學品的綠色化研究提供了一種新思路和途徑。

如今,湯豔峰也成人師為人父,教育學生與啟迪孩子對他來說同樣重要,“能夠接受學生和孩子的平庸是老師和家長的一道考題,不給他們制造太大的壓力,但是要引導他們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本報記者 張 晔 通 訊 員 陳 妍 周 璐 張林林)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