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描寫秋雨古詩40首

描寫秋雨古詩40首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5 11:12:47

我最佩服詩人,他們是一個奇特的群體,有靈感,有創造,像一個大師那樣匠心獨運。在他手裡什麼東西都可以入詩,往往是信手拈來,點鐵成金。

描寫秋雨古詩40首(留得枯荷聽雨聲)1

不隻是寫春花秋月,而且還寫風霜雨雪。寫雨的詩最著名的有杜甫的《春夜喜雨》,“随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已經成為千古名句。

女詩人秋瑾也引用過清人陶宗亮的詩句“秋風秋雨愁煞人”,她為了喚起人們的覺醒,三十二歲時犧牲在古軒亭口。魯迅因此還寫了一篇小說,她的鮮血被華老栓用辛苦錢買去治痨病。

記得蘇東坡在黃州開荒地時遇到一場大雨,他寫詩說“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古人寫雨的詩如此之多,我們今天就索性來欣賞幾首秋雨。

描寫秋雨古詩40首(留得枯荷聽雨聲)2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這是李商隐的《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衮》,崔雍崔衮是詩人的好友,他旅宿在駱家時,想起了崔雍崔衮這兩位好友,因而遙寄相思之情。

可是非常遺憾的是,即使秋天空氣清新,船塢和亭榭靜淨無塵,但朋友還是被高牆阻隔。此時隻有連綿的秋雨,它們打在一些枯萎的荷葉上面,發出砰砰的雨聲。

描寫秋雨古詩40首(留得枯荷聽雨聲)3

雨色秋來寒,風嚴清江爽。

孤高繡衣人,潇灑青霞賞。

這是節選自李白的《酬裴侍禦對雨感時見贈》。裴侍禦是當朝禦史台官員,是李白的好朋友。李白借寫秋雨起興,抒發了自己與朋友的情誼和感激之情。

秋雨帶着寒意襲來,北風蕭蕭,連大江也變得澄清了許多。你作為檢察官員,就像這秋天一樣的身姿潇灑,品質高潔。“秀衣”是當時禦史的服裝。可見這首詩隻是“對雨”,重點在後面的“感時”。

描寫秋雨古詩40首(留得枯荷聽雨聲)4

夜山秋雨滴空廊,燈照堂前樹葉光。

對坐讀書終卷後,自披衣被掃僧房。

這是唐朝詩人王建的《秋夜對雨寄石甕寺二秀才》。這首詩也是“秋夜對雨”,在連綿的雨中想起了石甕寺的兩位朋友。石甕寺在骊山東秀嶺上,為佛教信奉的勝境。

詩人想象着寺院裡這兩位朋友的情形,夜深了,山高林密,秋雨滴着靜寂的圍廊,燈光照在樹葉上。他們二人或許正在對坐讀書,然後披着衣服去打掃房間。這裡通過雨中寂寞環境的描寫,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念之情。

描寫秋雨古詩40首(留得枯荷聽雨聲)5

闌風伏雨秋紛紛,四海八荒同一雲。

去馬來牛不複辨,濁泾清渭何當分。

此四句詩節選自杜甫的《秋雨歎三首》之二。當時進入秋天,接連下大雨六十多天,道路阻隔,作物無收,詩歌是借久雨感歎人們生活之痛苦。

秋天應該是秋高氣爽的,但這一年卻是連綿大雨,四海八荒到處都在烏雲的籠罩之下。阡陌淹沒,洪水泛濫,烏雲翻滾,人們精神高度緊張,連對面的牛馬都看不清,泾渭河水也互相混淆界限不明了。這裡的泾渭清濁不分也是暗指當時的世道。

描寫秋雨古詩40首(留得枯荷聽雨聲)6

水窗低傍畫欄開,枕簟蕭疏玉漏催。

一夜雨聲涼到夢,萬荷葉上送秋來。

這是清代詩人陳文述寫的《夏日雜詩》,雖是寫夏日的酷暑炎熱,但是來了一陣大雨,隻聽得荷葉上蓬蓬的聲音,暑氣消退,人們感到了一陣涼爽惬意,原來秋天悄悄地來臨了。

詩人的居室臨近湖水,夜晚湖風送爽,枕席床墊都變得冰涼,連做夢都感覺到舒适。雨打荷葉,正是李商隐詩歌中“留得枯荷聽雨聲”的那種意境。在《紅樓夢》裡,林黛玉對這一句情有獨鐘,并将它改成了“留得殘荷聽雨聲”。一字之差,不知道如何體會。

描寫秋雨古詩40首(留得枯荷聽雨聲)7

另外唐代詩人韋應物還有一首《聞雁》,“故園渺何處,歸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他的秋雨淅瀝的惆怅之感,是通過聽到陣陣雁鳴而感發的。可見古人寫秋雨的方式多種多樣,很少雷同。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