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剛剛過去,馬上就迎來了2021年。眼看就到了農曆的年底,親戚走動也就成了家常便飯的事情。本文咱們就聊一聊關于“親戚”的話題。親戚是個詞語,泛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系的家庭或者是其他人員。“親”和“戚”是一回事嗎?
兩個漢字本質一樣嗎?
漢字分析“親”:
大家看下圖“親”的繁體字,左右結構。左邊一個親,右邊一個見。“親”說的是感情深厚。“見” 可以理解為:用眼睛經常看到。又引申指“父母”,由父母引申指有血緣或婚姻關系的人。而至親一般說的是自己的父母,而後擴大到什麼族親,宗親什麼的。所以漢字“親”一般指與自己有血緣關系的親屬。
“親”的繁體字
漢字分析“戚”:
而漢字“戚”,本意是指的古代兵器斧頭的一種,後來用它引申泛指:因婚姻而連成的家庭之外的關系。比如自己的舅舅,姨媽等等。
舅舅,當然也是我們的親戚喽
“親”和“戚”,不是一回事
咱們現在談話,往往會把這兩個字連在一塊說。說到“親戚”,很多人馬上認為:隻要與家庭有關系,跟父母稍微搭上邊的都是親戚。這種說法并不準确,其實一開始“親”和“戚”是分開的,親就是親,戚就是戚。
“親”和“戚”,不是一回事
傳統家庭觀念:内親指父親一方。外戚指母親一方。
按照咱們傳統家庭觀念上來講:親主要指的是内親,也就是父親一方的人。包括父親的父母、兄弟姐妹以及孫子孫女等。戚指的是母親那方的人,主要包括母親的父母,以及母親的兄弟姐妹等等。所以“親”和“戚”并不是一個意思。古人為了特意區别裡面的疏遠關系,于是就有了“内親”和“外戚”的說法。
親戚
曆史上“外戚專政”左右曆史進程。
“内親”,咱們好理解,那為啥叫外戚啊?所謂“外戚”,就是指家族内部外的親人。我們經常說的一句口頭禅“見外了”,就是表示關系要比自己家族内部關系低一些。那麼親和戚在心中的分量分别占幾分?
親戚聚餐
我們舉個例子來看一下:
縱觀中國整個曆史,不管是哪個朝代都有一種“親”和“戚”的力量在左右着曆史進程的發展。如皇上的兒子們為了争端皇位進行明争暗鬥:秦始皇的兒子扶蘇和胡亥,為了争奪江山,在朝中内部也形成了兩股勢力。最後的結局大家都知道了,不必多言。
尤其是漢朝,親戚的勢力更加龐大。于是就造成了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像皇後的哥哥(國舅),皇後的父親(國丈)等,利用自己的血緣關系禍亂朝綱,緻使國家發生了動亂,那就是典型的外戚幹政。曆史人物王莽的姑媽是漢元帝的皇後王政君,當時和王莽聯手,搞得西漢日漸衰落,漢朝因此也走向了滅亡。西漢的滅亡跟王莽這個外戚有直接的關系。如果是内親上位還好說,畢竟江山還是他們家的。但是外戚專政,江山就改名換姓了。
還記得那個“王莽”嗎?
為什麼總認為“内親反而不親”?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覺,有一部分人與自己的叔叔關系不是很好,往往跟舅舅關系很鐵。因為内親也有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家族内部往往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情生悶氣,搞内鬥。互相之間的争吵會讓人家覺得家庭不和睦。但是内親再争鬥,如果家庭發生了重大情況,往往也會盡最大力量幫助你。比如,家裡面紅白喜事,那肯定是内親在忙前忙後,它們還是随份子的主力軍。
民間諺語:千年族親,三代親戚
有一句諺語叫:千年族親,三代親戚。舉個例子方便理解:兩個人見面互相寒暄,往往先問對方貴姓。如果是同姓,往往會來上這麼一句:五百年前咱們是一家子。為了表示親近,都往家族上靠。
您貴姓啊?
還有句諺語:叫一代親,二代表,三代了。一代親,當然指的是舅舅那一輩的,肯定是我們的親人。二代表,就是自己的表兄弟表姊妹。可以說相對舅舅而言,關系要稍微淡化一些。到了下一代,基本不是很熟悉,如果不來往,基本就是陌生人了。
結束語:通過本文對“親戚”兩個字的剖析,“親”和“戚”的分量如何?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最後還是那句老話:不管是“親”還是“戚”一定要多交流,多來往。這樣才能親上加親。不然就變成了是親也不親了。
歡迎關注“聊城王崗愛講字”
加入漢字文化圈,能第一時間收看漢字文化知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