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教師發展觀是什麼

教師發展觀是什麼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1 10:52:28

教師發展觀是什麼?鄉村學校發展天然會面對很多難題,資源有限、教師發展受限、很難留住優秀教師、優質均衡實現困難……2017年,蘇州市吳江區盛澤實驗小學教育集團(以下簡稱“盛澤集團”)正式挂牌,如今它走出了一條鄉村教育集團化辦學之路——總部校區引領發展,各分校通過項目特色發展,最終實現共同發展,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教師發展觀是什麼?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教師發展觀是什麼(答好教師發展的)1

教師發展觀是什麼

鄉村學校發展天然會面對很多難題,資源有限、教師發展受限、很難留住優秀教師、優質均衡實現困難……2017年,蘇州市吳江區盛澤實驗小學教育集團(以下簡稱“盛澤集團”)正式挂牌,如今它走出了一條鄉村教育集團化辦學之路——總部校區引領發展,各分校通過項目特色發展,最終實現共同發展。

本報記者來到盛澤實驗小學,向前任總校長薛法根和現任總校長王曉奕抛出了4個問題,在農村教育的大背景下,在集團化辦學的思路中,在盛澤的實踐經驗基礎上,一起探讨鄉村教師如何發展、鄉村教育路在何方。

盛澤集團内部教師處于怎樣的組織生态中?

薛法根:在教育生态中,光靠一名教師、一所學校是不行的,容易出現挖教師、搶資源的惡性競争。所以,我們通過集團化辦學,打破區域的惡性競争,營造良好的區域教育生态。

當前,盛澤集團包括5所獨立建制學校和1個獨立校區:盛澤實驗小學、程開甲小學、吳绫實驗小學、盛澤小學、綢都小學、鼎方校區。雖然5所學校是獨立法人,但我們屬于緊密型教育集團。

我接手的時候情況非常複雜,各學校水平參差不齊,因此我們提出了“一帶一路”的策略。

第一是老帶新。因為盛澤實驗小學是一所百年老校,底蘊非常豐厚,師資非常雄厚,科研力量也是區域内非常強的,所以新建校由老校來帶。

第二是強帶弱。有的新學校如程開甲小學雖然隻辦了三五年,但靠着老校來辦,很快就成了強校,它再輻射下去帶弱的學校。

第三是城帶鄉。我們鎮上的學校帶村裡的學校。

第四是公帶民。由公辦學校帶民辦民工子弟學校。

這樣一級一級帶下來,利用每一所學校的辦學優勢,帶比自己薄弱的學校。

在建設緊密型教育集團中,如何凝聚教師心勁兒?

薛法根:在組織上,人事權包括新教師的分配、中層幹部領導的任命、校級領導的推薦等主要在集團總部進行統一調配,具體的校園建設、日常事務由各學校的獨立法人管理。但這不能确保教育集團的辦學緊密性,關鍵是要在辦學理念上達成共識。

作為農村學校,我們的辦學理念、辦學思考是很樸素的,而且有很好的傳承。我們的老校長講,學校辦學、辦教育,要唱好三支歌:

第一支是《在希望的田野上》。我們希望我們所辦的教育,能給每一名教師、每一個學生、每一個家庭帶來希望。我們要讓教師在學校有發展的希望,這樣教師才能熱愛學校;要給孩子以希望,看到每個孩子的長處和亮點,給孩子機會和自信;要給每個家庭以希望,因為家庭把很多時間、精力、财力、物力都投在孩子身上。有希望,學校才有活力,每個人内在的生命才會迸發出蓬勃向上的朝氣和活力。

第二支是《愛拼才會赢》。農村學校沒有豐厚資源,發展會遇到很多困難,尤其需要奮鬥的精神,否則農村學校很難發展起來。我們學校的教師隊伍有很好的拼搏精神。我剛到學校的時候,教師隊伍裡大部分是老教師,也有高中畢業生、兩年師範畢業生……初始師資學曆很一般,但靠着時間和努力,我們學校的教育質量一直很高。後來,師資隊伍改善了,但敬業、拼搏的精神一代一代傳下來了,這是總部校區最可貴的。

第三支是《衆人劃槳開大船》。教育是一群人才能完成的事業,我們學校是從一個人到一群人。我在這裡做了17年校長,但我深深知道,校長再有水平,再有本事也是不夠的,一定要有一批骨幹能留在學校裡。我們創造了抱團發展的濃厚氛圍,每個人都有很大的發展機會和空間。

每一所學校面臨的困境非常多,隻有把根本問題理清楚,才能保證方向不走偏。所以,最重要的是把基本的價值觀念統領起來。我們總部校區提出了4個關鍵性思想來進行引領、示範、輻射:培養秀外慧中的兒童,成就受人尊敬的教師,創造讓人智慧的教育,建設令人向往的學校。把學校變成師生共同生活的地方,變成學生、教師、家長、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地方。

王曉奕:為了督促集團共同發展的目标和項目的落實,集團自己建了一個督導評價中心,通過常态化的、專題的、跟蹤式的督導,确保集團辦學的規範和标準、每一條措施、每一個項目都能落地,比如減負、擇校、作業批改評估等問題。

督導評價工作由集團黨委領導負責,與學校行政是兩條線,這是重要的制度設計,總校長領導德育教學科研等業務部門,黨委領導督導評價部門。監督評價中心由學校的部門領導、骨幹教師、學生家長、各校的家委會代表以及社會專業部門和機構成員組成。因為每一次督導項目是不一樣的,如果是針對督導教學類、課堂類的問題,督導員可能是教研員。如果是針對後勤管理、建築類、安全類的問題,我們就請專業機構的專家參與進來進行第三方評價。這種評價特點是客觀,同樣一個問題面前每所學校的表現清清楚楚,這樣能保證每所學校在規範和基礎标準上共同發展。

在各校區特色發展中,教師發展如何實現?

薛法根:總部校區各方面都發展得很好,都能成為樣闆,但是其他成員學校不一定能做到,我們希望看到每所學校都能有自己的特色、最強的領域,能在這個領域引領集團、輻射集團,這是我認為最理想的狀态。

例如,吳绫實驗小學是集團内基礎最差的一所學校,由兩所村小合并而成。我們對它進行改造,利用農村地多的優勢開發了耕讀文化課程基地、農耕園,成為省級課程基地。園子建設帶動了整個學校的發展,所有教師都參與課程開發,将學科教學與園子裡的教育資源相結合。改造後,學校馬上就好起來了,課程能夠輻射集團,總部的學生也都到那裡去學習相關課程。

再如,集團新建的程開甲小學是“小小科學家”省級課程基地,通過課程開發推動了每位教師成為複合型教師,語文教師要上科學課,英語教師也要上科學課,每名教師都是科學教師,跨學科教學特色自然呈現。

特色課程開發的研究要經曆很長時間,對資源進行價值發現,再把發現的價值和資源轉化為學生學習的内容是需要設計的。課程内容和國家課程學習如何銜接,如何從書本學到基地學,這對教師的課程設計能力、資源開發能力都有要求,我們會專門進行培訓。課程設計好了,如何讓學生去學習呢?學習的地點、學習的時間、學習的主題、作品的展示、學習過程的指導都需要去研究。這樣,每名教師從資源開發、課程設計、活動組織到學習評價,都可以形成一個個很厚的資源記錄,1.0、2.0、3.0版本裡都留下了教師一步步的成長軌迹。

以前我們都是把課程交給教師做,現在教師自己可以從校園裡尋找資源。學科領域的成長,教師會碰到天花闆,但課程是無限的,是可以創造的。我們現在的教師專業發展從學科教學“一課三磨”到課程開發設計,實現了根本性的轉軌,真正地改變了教師、改變了學生,也改變了學校。根據學生的發展目标、發展需要來開發課程,才能實現“培養什麼樣的人、建什麼樣的學校、開發什麼樣的課程”真正一體化,這就是特色學校、特色發展。

教育主題活動都由總部校區策劃,集團統一行動。因為很多農村小學不會搞活動,往往是重複性的、形式化的,現在我們賦予了活動豐富的内涵,真正讓孩子、讓家長進來了,教師也動起來了。通過主題活動真正讓孩子獲得更多更豐富的體驗和成長。

王曉奕:我們的特色發展不是說學校有一個特色項目,而是這所學校的發展是有整體特色的。建一所園子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搞一個科學課程基地也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哪怕做剪紙,也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我們用這種教育意識、課程意識去超越以前所謂的以項目為主的特色學校建設。我們發現,每所學校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特色發展之路,而且越做空間越大。

集團化管理如何直接幹預各校教師專業發展?

薛法根:改變一所學校最關鍵的是教師上好課、帶好班,做好常态化教育教學研究。

我們提出以“一課三磨”為主線,同時通過“一書三讀”“一題三講”“一文三改”來推動教師共同發展進步。

第一是“一課三磨”。上課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節點,關系着教師的學識修養、專業能力、學生觀、師德修養、國家課程落地等很多問題。因此,我們要求每名教師都上出一節優秀教師水平的課。我們由包含特級教師或專家在内的七八個人組成教研組,圍繞教師要上的課,對教材解讀、活動設計、課堂教學三個關鍵環節進行反複打磨。這個過程很痛苦但很重要,每一次磨課都是在解決專業性的問題,之後教師的教材解讀能力、課堂的應對能力、學生觀、教學觀都能夠形成。

第二是“一書三讀”。現在很多教師工作很忙很累,我們不要求教師讀很多專業書籍,一年讀一本就夠了,關鍵是要至少讀三遍,把它讀透。

第三是“一題三講”。對教學中的問題一定要反複讨論、思辨,每名教師都來貢獻自己的智慧,而對于任何問題的讨論一定要有結果,有解決方法且不止一個。

第四是“一文三改”。通過磨課上出來的課,教師要通過寫作去回顧過程,反複修改提煉出具有原理性的内容,這樣寫出來的東西就成了自己的。

這樣的教研方式,不隻在一所學校,還跨校區。集團教師們跨校區組成很多研究團隊,抱團成長。有的教師可能參加多個磨課組,這種跨學科的磨課對教師成長也很重要。

王曉奕:我們集團對新教師、青年教師、骨幹教師、名優教師分層分類分别開展專業培訓。

針對新教師面臨的實際問題,我們通過新老教師進行團隊研讨,生成真實案例下的策略和路徑,彙集出版《新教師不可複制的110問》。新教師來到集團,讓他們看一看這本書,了解一下自己可能會面臨的問題。我們還專門提煉了新教師的12項基本功,并組織基本功培訓課程。從班級管理、教育教學兒童心理等維度建立了系統的新教師培訓課程體系。

對青年教師,我們主要是開展“一課三磨”校本研修。每學期我們都會排好磨課課表,基本上人人都要參與。

對骨幹教師,我們要求會更高一點兒,通過開發微課題、微課程、小項目,來實現專業的再提升。

對名優教師,我們鼓勵區學科帶頭人以上的教師出專著以梳理自己的教育教學經曆、提煉教學主張,舉起自己的一面小旗。

在我們集團,教師成長有9個維度的梯度成長路徑:從被動學到主動學,從跟書本學到跟師傅學,從一次學到反複學,從坐中學到做中學,從獨自學到一起學,從随意學到比賽學,從向人學到教人學,從碎片學到系統學,從向外學到向内學。

走在校園裡,孩子們陽光的笑臉以及農耕園裡農業生态與現代文明的融合,處處在提醒我們:鄉村教育不必然是落後的,隻是需要更多關注、更多努力。

去年卸任盛澤實驗小學教育集團總校長的薛法根,婉辭重金聘請,選擇到集團分校程開甲小學任校長,繼續描畫他的鄉村教育美麗畫卷。

人與教育,好老師與鄉村教育之間,是沖不淡的情!

《中國教育報》2022年07月21日第4版

作者:本報記者 杜京虹 冀曉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