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叢綠
小的時候,有一則謎語到了現在依然記得:“青竹竿,挑綠瓦,為了孩子娘挨打。”語言至簡,給人的記憶映像頗深,蓋緣于緊緊抓住了此種植物的習性特征吧!
碧綠的枝葉,齊腰的身高,特殊的株型(芝麻新長出的嫩尖兒總是微微有些低垂,平添幾分高雅),奇特的花冠(上面浸染着紫紅或黃色的彩暈),形似兩片瓦的蒴果,中空的莖稈。這種植物北京大興地區稱為芝麻,有的地方也稱脂麻,胡麻。
這種植物至今清晰地印在我的腦海裡。
那一抹香
對芝麻印象更為深刻的是芝麻的香。在我的印象中,北京大興地區種植的都是白芝麻。芝麻的種植規模一般都比較小,即使在彼時的生産隊種上5畝、8畝,社員們能吃到香油,夠來年的種子也就可以了。
芝麻的收獲是一件繁雜而精細的勞動。到芝麻植株中、下部果莢逐漸變為棕褐色時,就可以收芝麻了。收芝麻稱為“殺芝麻”。這個“殺”用得極妙。右手持鐮,刀要鋒利,刀片要抵住芝麻的根部用力向上,左手将芝麻上部的主、分支攏住,稭稈兒不能抖動,以免芝麻的籽粒跌落出來。芝麻殺了以後,要速将稭稈兒掉頭,抓住植株的根部,将已經開裂的莢果中的果實抖落在身後的笸籮裡。收芝麻的時候,每三、五個人的身後要有一個大圓笸籮。生産隊長派活時,順便就指定張三或李四帶笸籮。殺芝麻要講究快、準、穩,這更是個良心活。生産隊時,每個社員都盼望能幹上殺芝麻的活,能幹上這活,無疑證明你在生産隊長的心目中是一個能人巧匠,是一個精壯勞力。殺好的芝麻要捆成捆兒,這種捆要打兩道橫徑,中部打一道,上部再打一道。裝車運到生産隊的場院,5捆或8捆的攢成一團,開始晾曬。過一段時間更多的莢果裂開,又開始新的勞動:投芝麻。這個活兒是将整捆的芝麻,拿起來将其頭部朝下,用鐮刀或棍棒敲打芝麻的莖幹,使籽粒落下來。這種勞動一般要重複兩三次,才能将芝麻完全投淨。完全投淨的稭稈兒叫芝麻稭,由生産隊分給各家各戶,或三捆或五捆,分到各家以後,各家還要晾曬,興許還能投出一兩或二兩的芝麻來。稭稈除燒火外,家家都要存放一兩捆到春節,芝麻稭兒還有一個大用場。
在我們村裡,流行着這樣的一個故事:有一付姓人家極吝啬,忙時雇短工,雇短工的工錢和晚飯讓這戶主人極為心疼。他家有一片混合土(沙地和膠泥地相混合)的地塊,極适合種花生、紅薯,這戶主人便在花生和紅薯的中間套種芝麻,芝麻的總量雖然不多,但是由于是套種的,收獲起來相對難度更大。到收芝麻的時候,他不得不雇用3、4個短工。早飯吃得不行,幾個短工心裡邊兒都憋着氣,在地裡殺芝麻的時候使了活兒,下半部的芝麻大都抖落在地裡了。傍午收工時,芝麻拉回來了。主人看着圓笸籮裡的芝麻粒兒,覺得有些不對:“拉回這麼多的芝麻稭,怎麼就這麼一點兒粒兒?”短工懶洋洋地答道:“看您說的,您的芝麻收晚了,許多都落在地裡了。”“不會吧,我覺得不晚。”“要麼您到地裡看一看,灑在地裡好多,讓我們看着都心疼。”中午依然是一頓湊合的飯,這幾個短工這個氣呀就不打一處來。改天上午再收芝麻的時候,活兒依舊。可憐這位主人,為了省下幾個飯錢,卻糟蹋了許多熟好的芝麻。這在我們村形成了一個笑料:“老付家收芝麻,小算盤打得精,大笸籮各個空。”
各家各戶可以從生産隊分到芝麻,每家或三、五斤,人口多的可以分到10多斤,這是那個年代難得的好物。
秋風漸起,北風漸緊,日益寒涼。到這個時候,街上就會響起了梆子聲,這是賣油郎——換香油和芝麻醬的。聽到這個聲音,家裡邊就會拿出芝麻來換香油。就我的認知來說,一般的每家隻換半斤左右的香油,裝在玻璃瓶中。這種瓶子是醫院的葡萄糖瓶子,那時能用到這種瓶子的,也表明一種門道。
香油的吃法多多,我不再贅述。留在我印象中深刻的有這樣一種:放學回家,早餓得前心貼後心了,我見到了祖母,就吵着要吃好吃的。老祖母将新貼的餅子切成兩片,撒上少許的鹽粒,淋上幾滴香油,用筷子将香油在餅子上塗抹均勻,再将兩片餅子和上交給我。我便将這抹香油的餅子攥在手裡,美滋滋地向門外跑去,找小夥伴們耍去了,向小夥伴們炫耀去了。
逢年過節的時候,家裡偶爾吃到白面餅。将發面餅的一面蘸上芝麻,在鍋裡烙熟,就是家裡自制的燒餅。吃到蘸了芝麻的發面餅的機會極少。芝麻的另外一種吃法,是将其炒熟擀碎,加入食鹽(食鹽加的是比較多的),放在碟子裡,就是大名鼎鼎的“芝麻鹽”,可以粘食,可以拌面,怎麼吃都香。
芝麻醬是芝麻的另一種吃法。這需要到麥收時,辛苦勞碌。每家都要盡力做些好的飯食。吃面就成為這個季節的首選了。吃到純白面的面條是很少的,大多是白面和紅薯面摻和在一起擀成的面條。有芝麻醬做鹵,香噴噴的,絕對是上好的飯食。“人到夏天,沒有什麼胃口,飯食清淡簡單,芝麻醬面(過水,抓一把黃瓜絲,澆點花椒油);烙兩張蔥花餅,熬點綠豆稀粥……兩三個月下來,體重都要減少一點。”(汪曾祺《貼秋膘》)芝麻醬是吃面的首選鹵汁,尤其是入夏以後,這也是芝麻的重要用途吧。
那一縷情
芝麻是那個時代極好的滋補品,也是送禮的最佳選擇。有鄰家婦人生孩子,送去用紅紙或紅布包成的一小包芝麻,即取祝賀之意,又為産婦送去了滋補品。在鄉村,有人患重病,關系好的鄰居也是送些芝麻來表示關切。那個時節雞蛋更是個貴重物,是很多家裡購買油鹽醬醋的“銀行”,所以那個時代家家都養着幾隻雞,送雞蛋需是關系極好才送的。這時芝麻、紅棗以至于黃豆、胡蘿蔔都是送禮的選擇。
那一聲響
芝麻稭的另外一個重要的用途就是春節時用以踩碎(歲)。在民間有守歲、壓歲和踩歲的習俗。除夕子夜的時候,小孩子們拿着長輩給的壓歲錢,紛紛跑到屋外去踩芝麻稭,院子裡鋪滿了芝麻稭,孩子們将其踩碎噼啪作響,這就是踩碎(歲)。也有的将芝麻稭粘上用黃紙卷成的元寶,攢一塊兒,取名“聚寶盆”,全家人用腳将其踩碎,以“碎”諧“歲”,取其芝麻開花節節高,年年生活更美好的意思。在年三十的晚上,我總是遵從祖母的吩咐,将芝麻稭在院内的路上鋪好,期待着有人來提前拜年,聽到那咔嚓咔嚓踩碎的聲音;更期待着子夜時刻的到來,我們全家一起來踩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