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學生思維?一、針對一個問題刨根問底,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擺脫學生思維?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一、針對一個問題刨根問底
1.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例是什麼?
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這個問題,施莉老師這節課在單元整合回顧中,用三個已學課文中的句子作為課堂導入,即以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件進行謎面式的展示,引導學生自由舉手發言,朗讀句子後說出句子所指的人物是誰,這個人物的特點是什麼。
接下來施莉老師又以表格的形式進行總結:
教案節選:
利用表格,施莉老師趁機提出學習要求:思考人物與事例的關系,通過事例感知人物的特點。四個例句均選自原文,對學生在理解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例這一問題上做了橫向的思維窮盡。
2.吝啬是什麼意思?
課文内容解析上,施莉老師以“吝啬”一詞的解讀切入。
課堂實錄節選:
生1:小氣。
生2:摳門。
生3:一毛不拔,鐵公雞。
師:話說,古時有一個财主,愛财如命。去寺裡燒香看見廟門上刷的金粉,他要摳了帶走。所以,就有了“摳門”這個詞語 。之後,“摳門”的意思是說:吝啬到連個門把手都舍不得裝,開門的時候不得不用手去摳門縫,摳門就誕生了。所以,大家把吝啬的人說成是摳門。
第一個解釋的學生很容易找到合适的詞句解釋吝啬,第二個以及後面的學生解釋起來難度逐漸加大,而詞語的意思卻能逐漸清晰,用多個學生解釋詞語的方式,再加上施莉老師的小故事補充,一個簡單的詞語就在學生與教師的高度參與下進行了深度挖掘,這種方法就是一種針對一個詞語的解釋進行縱向的思維窮盡。
二、聚焦一位學生深度挖掘
課堂上施莉老師設計了一個通過朗讀感知人物特點的環節。
教案節選:
指導朗讀:形象這麼鮮明,兩莖燈草這個事例又這麼典型,請你通過朗讀來讓我們仿佛看到立起來的人物。
同桌兩個人分角色讀一讀。
師生配合讀。
在這一環節的真實課堂表現上,施莉老師首先邀請一組學生上台有感情地讀課文,一個讀旁白,一個讀人物語言,這組學生讀得較為平淡無奇,施莉老師在此體現了其教學機智,趁機留住兩名學生站在講台旁,自己選取一名學生與老師配合進行範讀,之後讓台上兩名學生重讀。第二次的挖掘,兩名學生有了明顯進步,學生的思維方式進一步提升,師生合作,教學相長,全班學生在這個環節參與度很高,這就是對全班學生朗讀水平的挖掘提高。
三、關注一類問題拓展延伸
每個典型人物都有典型事件突出其典型特點,教師怎樣利用拓展延伸來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呢?
施莉老師課堂實錄節選:
師:自己默讀課文,找出你認為嚴監生吝啬的表現,用橫線畫下來,也可以通過觀察插圖、結合課外資料來談談。
師:交流的時候,用上這樣的句式說清楚:
我從 (課文/插圖/課外資料事例幾)中哪句話看出他的吝啬,說說理由,便于其他同學聽明白。
施莉老師在課前發了課外資料,單純看一看,學生理解記憶的難度較大,而課堂結合了問題,經施莉老師這一挖掘,學生學得透徹,也“窮盡”了資料的利用價值,學生掌握起來也是更上了一個台階。
為了輔助學生的拓展延伸,施莉老師引入了一個課外例子,即對表現李叔叔典型特點事件的分析:
課堂實錄節選:
師:學會選取典型事例來表現人物特點。
生1:事例1,我給三顆星。
生2:事例2,我給一顆星。
這一環節的設計是本節課教學重難點之“用怎樣的典型事件表現嚴監生的典型特點吝啬”的相類問題引申。課内外相結合,體現了教師對學生思維朝着窮盡方向挖掘的目标。
課内外相類問題引申後,課堂過渡到選取對班級裡讓大家印象深刻的同學身上,讓學生列舉這位同學的典型事例進行交流、舉一反三,從學習到實踐,這部分是本節課窮盡學生思維的精華體現。
(作者單位系江蘇省吳江實驗小學教育集團愛德校區)
《中國教師報》2020年06月24日第5版
作者:馬東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