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事業的發展不僅關乎同學們的未來,同樣也影響着社會發展進程的快慢,而近些年,為了适應市場對人才需求的改變,并且解決在“學曆内卷”下,學生沉重的課業負擔,相關部門也做出了許多努力。
從規範校内外教培環境的“雙減政策”,再到解決雙職工家庭接送學生上下學煩惱的“5 2延時服務”,這些都在逐漸見證我國教育事業正在往更好的方向發展。
另外,除了針對學生的一系列利好政策以外,同樣也有對師範生的調整。
教師崗位的優勢奠定了他們職場“香饽饽”的地位一說到“教師崗”,家長們首先給它貼上的标簽就是社會地位高、工作穩定,畢竟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教師的職業特性,就注定他們身上會擁有一定“光環”。
而且,在教育問題受到極大重視的時代,教師作為校園教育的主要“承載人”,一舉一動也同樣受到關注。
在這樣的情況下,有關教師團隊的管理制度、薪資福利規範也逐漸完善了起來,比如老師定期可以進行職稱評定、社保能夠足額足項繳納等等。
此外,教師崗位的“隐藏優勢”也不少,像節假日補助、一年兩次帶薪寒暑假,這些就足夠讓輕易不敢請假的“996打工人”眼熱了。
基于以上種種因素,都使得教師崗變得炙手可熱起來,而與其相對應的師範專業,也成了父母心目中的報考熱門。
不過大家都知道,想要順利拿到教師編制,或者進入教育行業成為一名受人尊重的老師,光具備師範生身份還不夠,另一個基礎條件就是需要拿到相關從業資格,然而這本證書在現階段想拿到卻并不容易。
教資證為何越來越難考了?乍一看,教師資格證似乎并不難考,雖然幼兒園、小學階段的考試内容與初高中不盡相似,但最多也就隻有3、4門科目需要通過,這對于學曆不低的本科生來說并不是什麼難事。
可現實情況卻沒那麼簡單,要不然教資證也不會規定成績在兩年之内都有效了,畢竟每年以68、69分遺憾與“及格”二字擦肩的同學并不在少數。
那麼為何會出現這樣的局面呢?這就與教資證報考熱度逐漸遞增有關了。
衆所周知,教師資格證每年的通過率隻有30%-35%,它并不會因為報考人數增加而發生變化。
更重要的是,教師資格證考試分為卷面分與報告分兩種,性質與高考的“賦分模式”有些許類似,都是在卷面成績的基礎上,按照分數區間以及一定比例轉化為最終成績。
簡單來說,在通過率不變的情況下,“分母”的增加隻會讓更多成績壓線的同學開啟“二戰”、“三戰”之路,所以在學生的感官視角來看,拿證就更費勁了。
針對同學們“拿證難”的問題,教育部也做出了一些調整,表示這兩類學生畢業後,就有機會免試認定教師資格證,以後想當老師也更加方便了。
【第一類】:屬于定向人才的公費師範生
公費師範生的存在,一方面是為了促進地方教育事業的發展,另一方面則是為了鼓勵更多有學識、有修養并且受過良好培養的有志青年加入教育工作者的行列。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公費師範生的性質與公務員中的“選調生”有些類似,隻不過前者在入學後就會與學校簽訂合同,在畢業後回到生源省進行為期6年的教育活動。在帶編待崗的情況下,教師資格證當然也是“出廠自帶”了。
【第二類】:教育學畢業的研究生
能夠成為教育學研究生的同學,無一不是人中龍鳳,他們的能力以及實力都是毋庸置疑的,而且考慮到這類同學學業任務繁重,所以與其讓他們将時間浪費在考證上,不如做點更有意義的研究。
因此,教育學畢業的研究生,也同樣具備了免試教資證的待遇。
小貼士:在校生大三才能考教資,同學們記得早做準備一般來講,在校生如果想報考教師資格證,隻能在大三階段開始考試。因此,同學們如果有想進入教育領域的想法,或者本身就是師範生,就得早點開始準備了。
如果想要成為語文老師,普通話證書至少需要達到二甲級以上水平,像其他學科的老師要求稍低一些,但也要達到二乙才行。
另外,為了增加一次“通關”的效率,學生也要做好複習計劃,常看一些真題,避免臨時抱佛腳的情況發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