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 讀音 lè;yuè;
⑴ 喜悅;愉快 [happy;cheerful;joyful]
[be glad to; take delightin; be happy to]⑷ 感到快樂,享受 [enjoy]
- 英雄樂業。——《資治通鑒》
- 人未有不樂為治平之民者也。——洪亮吉《治平篇》
- 亦樂生焉。——明·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
- 又先生樂遊。
- 樂助(樂意助成);
- 樂用(樂于用命);
- 樂士(喜愛賢士);
- 樂育(樂于教育、培養人才);
- 樂業(樂于本業);
- 樂願(樂意,情願);
- 樂成(樂于成全)
⑸ 笑 [laugh]
- 不知太守樂其樂也。(第一個“樂”。)——歐陽修《醉翁亭記》
- 樂得合不上嘴;
- 樂眼(猶笑眼);
- 樂哈哈(形容喜笑的樣子)
樂 (樂-yuè-名詞)(象形。小篆字形。象鼓鼙木架形。本義:音樂)⑴ 同本義 [music]
⑵ 樂器 [instrument]
- 樂,五聲八音總名。象鼓鞞,木其虡也。——《說文》
- 按,五聲八音相比而成樂。 樂者,天地之和也。夫樂者,先王之所以飾喜也。——《禮記·樂記》
- 伶倫作樂。——《禮記·世本》
- 二曰六樂,謂雲鹹韻夏濩武也。——《周禮·保氏》
- 以樂傳教。——《呂氏春秋·慎行論》
- 又和樂之本。 置酒設樂。——《漢書·李廣蘇建傳》
- 樂将作,遂旁設一虛坐,置琵琶于其上。——宋·王谠《唐語林·雅量》
- 樂作焉。——宋· 蘇轼《石鐘山記》
- 《樂》之五聲(指古時音樂分宮、商、角、徵、羽五音);
- 《樂記》(《禮記》中的篇名。簡述了音樂起源及作用,是我國最早的音樂論著之一);
- 樂官(古代管理音樂的官員或官署);
- 樂節(音樂的節奏與節拍);
- 樂德(指古代音樂教育中的中、和等六種品德);
- 樂儀(有音樂相配合的禮儀)
⑶ 樂工,精于音樂的人 [musician]
- 樂既和奏。——《詩·小雅·賓之初筵》
- 太師搶樂,箕子拘囚。——司馬貞《索隐述贊》
- 樂懸(指鐘、罄之類懸挂的打擊樂器);
- 樂品(樂器);
- 樂歌(有樂器伴奏的唱歌)
⑷ 姓
- 樂具入奏。——《詩·小雅·楚茨》
- 齊人歸女樂,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論語》
- 樂婦(歌妓);
- 樂人(能歌善舞的藝人);
- 樂女(古代女樂工)
- 樂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後漢書·列女傳》
樂 (樂-lè-名詞)⑴ 舊指“聲色”。
即歌舞和女色 [woman and song]⑵ 樂趣 [delight;joy;pleasure]
- 今吳王淫于樂而忘其百姓。——《國語》
- 此樂何極。——宋·範仲淹《嶽陽樓記》
- 山水之樂。——宋·歐陽修《醉翁亭記》
- 又樂亦無窮也。
- 宴酣之樂
⑶ 姓 起源樂姓是一個十分罕見的姓氏,源于官位,出自西周初期官吏樂正,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
發展在西周時期,有負責演奏典樂的大司樂、有具體演奏音樂的樂人、有負責禮樂的大樂正、有管理樂人的小樂正,這些官吏和專業職務人員,統稱為“樂正”。小樂正為大樂正的副理,大樂正為普通樂官之長,不但掌管普通樂人,還負責整個王朝的禮教之事。
曆史在典籍《禮記·王制》中記載:“樂正,崇四術,立四教。”隸屬于春官府司管轄。
另見yuè 樂 樂 yuè⑴ 聲音,和諧成調的:音樂。聲樂。樂池。樂音(有一定頻率,和諧悅耳的聲音)。樂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