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許久未見
但這一屆初三畢業學的心事
老師早已經“聽”得真真切切
今天上午
在上海市格緻初級中學底樓大廳
迎接同學們歸來的
是一面碩大的“心願牆”
走廊上、樓道旁
一塊塊雲朵形狀的“心願牌”
成了重啟大門的校園裡最美的景緻
新民晚報記者 周馨 攝
全市11萬名初三年級學生
重回校園的腳步邁得十分穩健
他們用青春和灑脫
為延期的中考做最後沖刺
金山區蒙山中學校門口,初三學生步入學校。莊毅 攝
金山區朱泾鎮西林中學,學生在上開學第一課。新民晚報記者 陶磊 攝
期待看到彼此笑臉
在格緻初中,每屆初三學生在離校前都會許下一個心願。校長王珏說,雖然疫情打亂了孩子們備考和沖刺的腳步,但每屆孩子最期待的“許願”環節老師們仍不舍得丢。
于是,返校複學前,班主任老師們向每一個學生征集了願望,出現頻率最高的願望是“早點回學校”“早點脫下口罩,看清彼此的笑臉”“考上心儀的高中”“有一場值得回憶的畢業典禮”。
同學們的期盼也是個性盡顯:“能再回母校再打一場籃球賽”“與喜歡的老師在畢業典禮上合唱一曲”“和班主任再打一場乒乓球”“與所有教過自己的老師拍張合影”……
王珏說,從這些心願中可以看到孩子們對生活、對生命的尊重和熱愛。把大家的心願張貼出來,就是為了告訴同學們,每個孩子的願望老師都記在了心裡。早在上周,有班主任已經在教室外的牆壁上布置了“心情氣象站”,請全班同學一回教室就能分享快樂、排解焦慮,感受共同奮鬥的力量。
新民晚報記者 周馨 攝
送上三隻“心理口罩”
“這屆初三學生更不容易。經曆過兩次長時間的網課,現在又需要大熱天裡全天戴着口罩坐在教室裡上課,戶外文體活動少之又少。好在,學校老師對他們的呵護更細緻和周全了。”松江區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中心主任張貞說,一部視頻短處《Hello,焦慮》是送給初三學生的“見面禮”。臨近中考,适度的焦慮能夠提升學習效率,但嚴重的焦慮卻會導緻思維能力、記憶力的下降,如何将焦慮控制在合理範圍之内?滬上的多位心理專家會在片中給同學指點迷津,鼓舞他們用昂揚的青春迎接戰“疫”期的特殊中考。
楊浦區市光學校給重新回到校園的孩子們送上了“信心”“決心”“耐心”三隻“心理口罩”。心理教師張若舒說,同學們普遍存在緊張、焦慮、擔心和自我懷疑等情緒,因此,複學的“第一關”就是要堅定“我能做到”的信心。張老師建議,首先要覺察自己的情緒,承認它們的存在,學會與之共處。接着要接納情緒,将自己的情緒表達出來。最後要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可以傾訴、運動、閱讀、繪畫、聽音樂、寫日記、深呼吸放松等。
張老師還建議大家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制定複學後的學習計劃。她說:“一開始的學習目标不要太多太難,從簡單的、輕松的、有意義的入手,由淺入深,等到适應後再逐漸增加數量和難度。完成學習目标後要及時給予自己肯定,大腦對于這種及時獎賞非常敏感,這麼做能有效增強成就感和掌控感。”
同心守護,全力以“複”,市光準備好了。圖片來源:上海市市光學校
寫封信給未來的“我”
“1班走黃線,2班走紅線……”一早,延安初級中學13個初三班級的每一位學生都在執勤老師的指引下,沿着大門口地上貼着的5種不同顔色的路線标識,走進闊别已久的校園。“為了避免交叉,學校實行氣泡式管理,讓每位孩子能安心學習。同學們按照班級被分散到了整棟教學樓裡,每個樓層隻安排2到3個班級,同樓層的班級間都有空教室來做間隔。”校長許軍介紹,學校還為每位學生每天準備了兩瓶飲用水,學生就不用到飲水機處接水,也易于保障飲水安全。
在複學前,學校要求每位同學都要寫一封信給“未來的自己”。七(13)班的孫晴川在信中暢想了20年後自己如願成為一名醫生後的工作場景。八(6)班的周言記錄下“2022年春季疫情期間的網課生活”,鼓勵自己“不要迷失真我”,要在點滴生活細節中“體會生命的頑強”。九(5)班的孟繁全在給未來自己的信中寫道:“未來的我,不需要羨慕别人有多好,但請一定要學會滿足。挫折并不是生活的全部,相反,生活因為有挫折而更精彩。”
全班分享雲端日記
“3月31日。電腦中傳來了熟悉的音樂《少年》,勾起了我們大課間活動的集體記憶。三月中旬已是春暖花開的時節,一時間,心裡的滋味好複雜。”
“4月27日。我們已經上了7周的網課了,有時大家可能會出現煩躁、壓抑、焦慮的情緒,在這種情況下不要封閉自己,可以運動一下,與家人溝通,然後再靜下心學習,便能找回狀态。”
“5月13日。盡管我們還待在家裡,盡管一門門考試接踵而至,何不讓一點點歡笑聚沙成塔,讓一次次驚喜集腋成裘。”……
13185字,記錄下46個少年整整3個月雲端并肩的日子。複學第一天,上海市世外中學九(3)班班主任強慧超将一份全班學生接力完成的文檔,分享在班級群裡。作為對這一段特殊時光的紀念,也為中考鼓勁。這份文檔,來自班上每個同學居家學習期間的線上小結。強慧超說,希望同學們通過記錄并分享每日感悟的過程中,定格珍貴的瞬間,傳遞思考的力量。
少年的文字有趣又真實,學科學習的體驗,經過05後腦洞的“發酵”,時常變成對成長的感悟。體育課要做拉伸活動,有一名男生沒有彈力帶,便使用了6磅的啞鈴替代,結果聽到自己的骨頭嘎吱作響。老師,這是宅家期間運動量不夠導緻身體素質有所下滑。于是他感慨,“這告訴我們在學習中要每天紮紮實實,才能一點點取得長足進步。”
新民晚報記者 陶磊 攝
新民晚報原創稿件
記者:陸梓華 王蔚 馬丹 易蓉
來源: 新民晚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