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從女孩到為人父母的感慨短句

從女孩到為人父母的感慨短句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6 06:12:23

[兔逢新春]本文定性讀書感悟,書名《坤道:中國女人的修養。

從女孩到為人父母的感慨短句(孝敬父母有三等)1

我的前半生,沒有可炫耀的事,唯一可得瑟的隻有婚姻。

曾經和朋友吹噓:“那年,母親催婚,又不認可我找的男友,我就偷偷拿走了戶口薄,去了民政局”。以此來證明我的人生我做主。

愛情到底是個人的事情,還是整個家庭的事情?婚姻到底是自己做主,還是跟全家人都有關系?這類問題相信很多人困惑過,但“我的婚姻我做主”的思想終會占居上風。

曾仕強教授說:婚姻的事情,做子女的隻能禀告,而不能告知。

可以告知朋友,卻無權告知父母。事先不禀報,事成才告知,是對父母的不尊不孝。

這無疑給我當頭棒喝,一直以來被鄉裡鄉親稱為“孝順女兒”的我,原來不尊不孝還不自知。

身為中國女人,這一生有多個标簽。但無論後來怎樣,為人女,出世即成定局,誰也無力更改。既然如此,我們不妨先演好第一個角色。

為人女,孝敬父母是天道。如何才算孝敬父母,不入兩個誤,升級三段位,此生定留美名。

從女孩到為人父母的感慨短句(孝敬父母有三等)2

從女孩到為人父母的感慨短句(孝敬父母有三等)3

第一個誤:結婚如同穿鞋,舒适與否自己知曉

從我們這一代人開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已基本翻篇。

受西方思想的影響,一緻推崇“戀愛自由,我的婚姻我作主”。常常把“結婚的是我,幸福與否我知道就好,與他人無關”,這類話挂在嘴邊。

現實果真如此嗎?講一個我自己的故事。

我的哥哥,一個誠實、可靠、勤奮的退伍軍人,因為在部隊待了好幾年,退伍後就成了大齡青年。再加上性格内向不善言辭,找對象變成母親的一塊心病。

為了防止父母過度擔心,哥哥在媒人的介紹下草草與第一任嫂子結了婚,以為這樣就能安心過餘生。

沒想到未經提前了解和磨合的婚姻,沒能成為彼此心靈的港灣,反而因為性格不和,終日雞犬不甯、人心惶惶。最後在侄子5歲時,兩人分道揚镳各走各路。

近7年的婚姻生活,除了侄子,哥哥一貧如洗。在後來的十幾年裡,哥哥外出工作四海為家,照顧侄子成了父母肩上重任。

為人女的我,自然不能無視年近花甲的父母終日為孫輩操心,可又不能放棄工作留在老家。不得已,隻好帶着父母和侄子全家搬遷,來到江蘇,從此開始背井離鄉。

這一背,就是十三年。多少個春節返鄉時,父親看着空冷的家獨自歎息:外面再好,終要歸根。

每每這時,我總會不由自主心生愧疚,恨自己為何隻能帶着父母遠離家鄉,不能讓他們留在老家安享天年?

但細細思量,造成這種局面的根本原因,又何償不是哥哥當年做了錯誤的選擇,卻無能承擔造成的後果。一步走錯滿盤皆輸,留下爛攤父母收盤。

曾仕強教授說:戀愛不能走一步算一步,不能試圖在做當中學、在失敗中獲取經驗。需要慎始,把戀愛當作一門學問。

婚姻更是如此。一紙婚約決定了兩個人的一生,更應謹慎。假如不能以戀愛過程中建立的了解和信任,和諧與共鳴為基礎,這樣的婚姻,終究走不長遠。

兩個人的婚姻,關聯着兩個家族的悲喜,往後餘生是甜是苦,全憑你們兩人的婚姻狀況來決定。認為婚姻是一個人的事,酸甜苦辣自己品嘗,無他人無關,這樣的想法實為錯中大錯。

為人女,若懂孝敬父母如敬天,在選擇婚姻對象這件事上,一定要慎重再慎重。切勿為了解決短期的擔憂做出錯誤的選擇,這種行為無異飲鸩止渴。

你婚姻的不幸,必将成為父母餘生時刻的紮心

從女孩到為人父母的感慨短句(孝敬父母有三等)4

從女孩到為人父母的感慨短句(孝敬父母有三等)5

第二個誤區:父母之命大過天,為人子女須聽從

在《坤道:中國女人的修養》一書中有個小故事特别耐人尋味。

曾子的父親脾氣很壞,有一次曾子在瓜地裡除草,一不小心鋤斷了瓜根。他的父親很生氣,一頓棍棒将他打得昏死過去。

孔子知道後告訴看門的學生,曾參來時不讓進門。曾子不解,認為自己孝順父親,并沒有過錯。

孔子和曾子講了“無可無不可”的道理,方令曾子幡然醒悟。

用上面的案例解釋就是,做子女的,父母要打你,先看父母拿的東西會不會打死人。不會的話,打幾下也沒關系,這是孝;會的話,趕緊跑,這也是孝。如果明明能預測會被打死,還不躲不藏,這是陷父母于不仁,就是大不孝。

這個故事讓我再一次思考開篇所提我的婚姻,孝與不孝,終有定論。

我們老家有句俗語:父有能力兒抓周,兒有能力父滿壽。意思就是有能力的父母會給剛出生的寶寶擺周歲宴,孩子有能力會給父母擺大壽宴。

這種風俗在農村更是風行,宴會排場越大家人臉上越有光。

媽媽50歲生日那年,我剛剛工作,哥哥也退伍不久,積蓄不多。但為了讓父母開心,我們還是決定設宴。

但始料不及的是,母親居然瞞着我在媒人的介紹下相中了一戶人家,還給對方下了請谏,理由是:對方父母都是國家幹部,家庭條件蠻不錯。

二十年之前的農村,如果在那種大場面裡定下的親事,想改變不容易。但對方高矮胖瘦、人品學識我一概不知,難道這輩子要在“父母之命”中走進婚姻的殿堂?

我有一萬個不甘心!無奈之下,隻好将當時正對我窮追猛攻的“潛在男友”(現在的老公)拉了回去。

可想而知當時的場景,母親相中的對象識趣隐退,而我認定的男友被母親敵對,後續想談結婚,太難。

在後來和男友的接觸中,發現他是一個特别體貼實誠的人。甜言蜜語從來不會,說到做到從不食言,更多時候隻做不說,讓人暖心。

是聽從母親的安排,找一戶她認為條件不錯的人家風光出嫁;還是相信緣份才是最美的選擇?

我選擇了後者,20年的事實證明:我當初的選擇沒有錯。這一路的婚姻,老公是一個實實在在過日子的男人,除了公衆表達令人着急,其他方面都很放心。

22年來,我的婚姻從來沒有讓父母操過多餘的心。相反,在同住的十幾年裡,老公對我父母的耐心,比我更甚。

回想當初,如果沒有自己的想法,從了母親,很難預料我的婚姻會不會和哥哥一樣不幸。如若這樣,母親将成為扼殺我婚姻的劊子手,我豈不成了置父母于不仁的大不教?

曾仕強教授說:孝敬父母,不盲目順從,也不過份敬重。

意思就是孝敬父母是一件天大的要事,必須一生為之,但也要照孔子所言,無可無不可。

真正孝順有尺度,孝到合情的程度,順到合理的程度,不盲從,不過敬,才是最好的孝順。

從女孩到為人父母的感慨短句(孝敬父母有三等)6

從女孩到為人父母的感慨短句(孝敬父母有三等)7

子女盡孝有三等,你在哪一等

曾子以孝聞名,他認為孝分三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

雖然近半個世紀以來,中國受西方文化的影響,現在子女很難回到從前,但中華五千年文化精深博大,不應該物換星移、今非昔比。

因此,在有諸多中西結合的當下,身為中國女人,非常有必要了解中國悠久的文化,更要深谙孝道三等級。

第一等:心懷恭敬地服勞奉養父母

如何才算是心懷恭敬地服勞奉養父母呢?用“好”和“非”兩個字來概括。

所謂“好”,即 “好男不吃分家飯,好女不穿嫁時衣”。即成年的子女要有自食其力的勇氣,不能夠存有依靠父母的念頭,這是人最基本的義務。

縱觀當今,年輕不為,明明四肢健全,卻偏偏躺平啃老的人不在少數。這種人連做人最基本的義務都未盡到,又何來孝敬父母的能力。

所謂“非”,即“盡孝這件事,并非為父母提供金錢和物資方面的需要就是孝”。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生活的确不易。太多家庭主要勞動力都是外出工作,常年不能回家。試問:年邁的父母一年四季僅有幾天兒孫相伴,餘下300多天,都隻能老伴作陪,或孤燈相伴,那種孤獨的滋味,夾着思念的凄苦,估計隻有自己到了那一步,才能體會。

第二等:心有父母,使其不因子女而蒙羞

如曾子所言,孝的第二個層次是“弗辱”,就是說子女要好好做人做事,不使父母或自身受到羞辱。

相傳孟武伯問孔子何謂“弗辱”之孝?孔子回答:子女要做到隻有患病的時候,才會引起父母的擔憂。

人吃五谷雜糧,要完全沒有疾病不太可能,但為人子女,必要時可以在父母面前“撒謊”。

比如我先生,去年七月份确診惡性腫瘤,所幸專家斷言有藥可醫,絕望中的我們看見曙光。當做完第一次化療後,先生的頭發全部掉光,這讓原本會定期和父母視頻的先生犯了難。

于是我決定替代先生出鏡視頻,當父親問起時,我就說:他在加班,一切都好。就這樣一直瞞到春節回家,父母看到一切正常的先生,再聽我們說明一切後,懸着的心才終于放下。

為人子女,成年後凡事不讓父母擔驚受怕,這是孝順的第二等。

第三等:子女要集義行善,顯揚父母

曾子認為的大孝是“尊親”,子女力求發奮圖強,使父母享有美名,才算是大孝。

我們常說光宗耀祖揚名顯親,完成父母未完成的事業,實際上都是對父母的大孝。

比如行善這件事,做好事不難,難在一輩子做好事。一個人,如果能一生行善,必定為家族積福。《了凡四訓》亦雲: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從女孩到為人父母的感慨短句(孝敬父母有三等)8

說到最後:

曾仕強教授說:小孝用體力,中孝兼用心智,大孝則永久維持孝心,也就是不論父母在世與否,都能夠心中有父母,終生不敢使父母蒙上恥辱。

誠然,并非人人都能做到大孝,但如能終其一生,孝字當先,在孝順父母的路上不斷修煉,和顔悅色,要事禀告,一生行善,此生必将功德圓滿。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