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頭像關注【文軒兒童書店】,一起共享和孩子有關的美好事物
共計2250字丨建議閱讀時間4分鐘
本期推薦
《蘇菲的世界》
作者:(挪威)喬斯坦·賈德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适合年齡:9-12歲
推薦理由:
它将會喚醒每個人内心深處對生命的贊歎
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和好奇
挪威作家喬斯坦·賈德在1991年寫過一本小說,叫做《蘇菲的世界》。光看書名,似乎看不出來這是一本寫給孩子的哲學啟蒙書。
故事的開頭,一個名為蘇菲的女孩收到父親的來信。父親讓她思考“你是誰”這個可能是有史以來最深奧的問題。
你是誰?
她怎麼會知道?不用說,她的名字叫蘇菲,但那個叫蘇菲的人又是誰呢?她還沒有想出來。如果她取了另一個名字呢?比方說,如果她叫做安妮的話,她會不會變成别人?
從這個問題開始,蘇菲接到了父親寫來的一封又一封信,一趟神奇的哲學之旅在這個幸運的小女孩生命中展開。如果問起哲學會給一個人的生命添加怎樣的色彩,我想蘇菲的這一段感受可以恰當地诠釋:
她生平第一次開始覺得無論在學校或其他地方,人們關心的都隻是一些芝麻瑣事罷了。世上還有更重要的事有待解答,這些事比學校所上的任何科目都更重要。
哲學是夜空裡的星星,繁複,明亮,渺遠。我們都喜歡仰望星空,但鮮有人願意去當摘星人。
叩問這些虛無缥缈的東西,思考什麼是存在,什麼是真理,什麼是永恒,在各種“主義”裡兜兜轉轉,可能不如牛奶面包可樂電影音樂,用各種美好的事物滿足我們的感官。
其實我也很相信,不追究“我是誰”,不關心那些經常在我們心中冒出來的永恒疑問,同樣可以過好這一生。
就如同粗茶淡飯是一生,海味山珍也是一生。不過粗茶淡飯的那一生,從來不知道這世界上還有海味山珍罷了。
所謂哲學啟蒙,《蘇菲的世界》就是為那些試圖摘星的人架起一把通天梯,或者扔給那些試圖尋找層次豐富的美味的饕客一張米其林三星菜單。
怎麼形容呢?複雜美妙以及龐大神秘的世界一下子在眼前展開了。
按照賈德在書裡安排的故事情節,意識到這些的蘇菲,隻不過還是個即将迎來自己 14 歲生日的女孩。這也是一個挪威作家認為的哲學教育應當開始的年齡。
《蘇菲的世界》被西方譽為是最好的哲學啟蒙書,是讓孩子們接觸“哲學”這個人類曆史上最古老、最宏大的學科之一的引路人。然而我們許多人蹉跎時光到了今日,也尚缺這樣一場哲學的啟蒙。
種下哲學的種子并不困難,蘇菲的父親說,探讨哲學最好的方式就是問一些哲學性的問題,如:這世界是如何創造出來的?其背後是否有某種意志或意義?人死後還有生命嗎?我們如何能夠解答這些問題呢?最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如何生活?千百年來,人們不斷提出這些問題。
在世界上,沒有一種文化不關心“人是誰”、“世界從何而來”這樣的問題。
而且哲學家們相信,即使要回答一個問題很不容易,但無論如何總會有一個(且僅此一個)正确答案的。
于是這本書從泰利斯“水是萬物之源”開始,帶着讀者與兩千多年來的先哲們交談。詭辯學派、古典派、犬儒學派、斯多葛學派、伊壁鸠魯學派、新柏拉圖派、理性主義、經驗主義、啟蒙運動、浪漫主義、個人主義(存在主義者)、共産主義、自然主義、存在主義,這些都是在書中和曆史長河中熠熠發光的哲學思潮。
書裡既有蘇格拉底、柏拉圖、康德尼采洛克和馬克思這些老熟人,也有西塞羅、伊壁鸠魯、史賓諾莎、休谟、斯賓塞這樣的大部分人的新朋友。所有人,都在試圖回答生命的永恒之問。
而且作為一本哲學啟蒙的“小說”,我覺得賈德最厲害的是,在故事一開始就埋下了一個懸念:蘇菲收到的信上,一會兒她被叫做是“蘇菲”,一會兒被叫做“席德”,她的身邊也出現了許多類似“鏡子裡的自己不同步”這樣不可思議的“超自然”事件。
于是,賈德用一種我稱之為“哲學實現”的方式解釋了這些現象,把這種“不可思議”馴服得妥妥帖帖,生動地動搖了讀者關于“存在”的概念。
哲學家從來不會過分習慣這個世界。對于他或她而言,這個世界一直都有一些不合理,甚至有些複雜難解、神秘莫測。這是哲學家與小孩子共同具有的一種重要能力。你可以說,哲學家終其一生都像個孩子一般敏感。
"所以親愛的蘇菲,我不希望你長大之後也會成為一個把這世界視為理所當然的人。"
在《蘇菲的世界》裡,父親為女兒上哲學課,是因為他希望女兒永遠都保持對世界的孩子般好奇,這也是哲學家們之所以成為哲學家的原因。
生命是一種很龐大的、神秘的存在。這是我們在學會從事這樣的思考前都曾經有過的體驗。
其實,書并不一定非要在哪個年齡段看。小的時候看不懂,沒關系,粗略的讀一讀,因為這本書不同于正經八百的教材,它是用一種與十四歲小孩子對話的方式寫的,本身就恨親切自然。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美國小學的哲學課,這堂課是用扔抱球提問題的「遊戲教學」形式進行的。你說八九歲的小孩子能提出什麼哲學觀點呢?不能的,但是他們身上最寶貴的是完整的好奇心。
我想,這正是本書第一節就提出「最重要的是好奇心」的原因。如果作者的目的是教會大家如何吸收思想後應用于生活,那他不會開頭就講一個于内容無關的童話。
他是寫給十四歲的蘇菲的,因為這個時候容易丢失好奇心,容易讓自己的思維定式,他是幫助形成世界觀的。
十一二歲隻需粗略的讀,因為作者要讓孩子張開眼像個嬰兒一樣看這世界,培養興趣,為真正的啟蒙打基礎。
好的啟蒙書是能随着孩子一起成長的,等他們在基本的判斷力形成之後,再回頭閱讀這本書,會發現這不僅是一本書,更是一個寶庫。
我們在成長的過程當中,似乎失去了對這世界的好奇心。也正因此,我們喪失了某種極為重要的能力。
如果你是個成年人,哲學的目的就是幫你找回這種能力;如果你還是個孩子,謝天謝地,哲學可以幫你不要忘記這種能力。
- END -
PS:如果你覺得這篇内容不錯,歡迎留言,轉發,收藏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