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長江生态文明建設紀實

長江生态文明建設紀實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1 18:05:00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11月27日訊(記者萬建輝 通訊員劉偉偉)11月27日上午,作為首屆中國(武漢)文化旅遊博覽會組成部分的“長江文明與世界大河文明對話論壇”,在武漢東湖國際會議中心舉行,相關領域知名專家學者就長江文明傳承發展、長江文化的自然和人文資源保護、長江文明文旅資源融合與利用等話題展開探讨。不少專家為彰顯武漢在長江文明中的重要價值、推進武漢建立長江文明樞紐城市提出智慧指引,建議借助長江文明這一世界大河文明文化傳播符号,推動武漢建設世界旅遊目的地。

長江生态文明建設紀實(長江文明與世界大河文明對話)1

“長江文明與世界大河文明對話論壇”現場。長江日報記者萬建輝 攝

國家文物局原局長、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理事長劉玉珠在“以長江文物活化賦能文旅核心動能”的主旨演講中認為,長江從青藏高原高屋建瓴,一路兼收諸江之長,長江流域在人類起源、中華文明孕育、中外文化融彙交流、近當代中國轉折發展進程中,留下了豐厚的文物資源。要充分利用長江資源禀賦,從文化強國戰略、長江經濟帶發展的角度,在“繪就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畫卷”方面,讓長江文物活起來。武漢三鎮地處中國腹地,依長江而生,靠長江而興。要進一步加大研究力度,以長江文物為要素,發掘長江文化的核心精神,傳播長江文化的當代價值,推動武漢等長江沿岸城市個性更加鮮明,讓長江文化感召力更加突出,使之成為長江文化旅遊的鮮明特征。

長江生态文明建設紀實(長江文明與世界大河文明對話)2

國家文物局原局長、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理事長劉玉珠發表主旨演講。長江日報記者萬建輝 攝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在緻辭中表示,武漢是連結長江文明和黃河文明的最早區域之一,是促進南北文化交彙、長江上中下遊文化交融的樞紐之城,具有深厚的長江文明底蘊。首屆中國(武漢)文化旅遊博覽會和此次論壇在武漢召開,具有重大的曆史價值與現實意義。

山東大學文化遺産學院院長、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方輝以“五帝時代的長江文明”為題,以“紙上之文字”與“出土之文物”相互印證,讨論了“五帝時期”長江流域的文明發展程度,以及對于中華文明早期發展的重要貢獻。他指出,武漢在中國古代就是長江文明的文化荟萃之地,它處于長江文明的樞紐地位,具有文化的多樣性和包容性,武漢以如此豐厚的長江文化遺産,一定能在新時代利用好它的文旅資源,發展出它獨特的吸引世界目光的文旅特色。

長江生态文明建設紀實(長江文明與世界大河文明對話)3

山東大學文化遺産學院院長、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方輝發言。長江日報記者萬建輝 攝

不少海外專家學者為此次論壇發來視頻發言。瑞典皇家人文、曆史及考古學院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張隆溪認為,武漢是曆史名城,有“江城”之稱。在龜山東麓、晴川閣下有壁立江中的禹功矶,那是紀念傳說中大禹治水成功之處,武漢與長江千百年來有着不可分割的聯系。特别是2020年以來經曆疫情磨砺的武漢,向全世界展現了武漢人堅韌不拔、奮鬥不已的頑強精神,這種頑強精神也融入了長江文化,流傳後世。

英國劍橋大學教授、歐洲科學院院士艾倫•麥克法蘭在視頻中發表主旨演講,他表示,在中國古代和近代,漢口财富依賴于其豐富的河流和湖泊資源,大量貨物從這裡中轉。因此,武漢作為長江流域商貿中心城市的地位和特征十分明顯。

【編輯:鄧臘秀】

更多精彩内容,請在各大應用市場下載“大武漢”客戶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