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小孩子的周歲服

小孩子的周歲服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1 19:47:31

  經常應邀出去給一些父母做講座,和各種各樣的父母打交道。我自己也為人之父,有兩個可愛的女兒。如何看待兒童,如何對待孩子,這是做父母的最基本的常識,也是兒童教育最基本的立場。

  小孩子的周歲服(兒童是可以敬服的)(1)

  現在,兒童教育問題很多,比如,中小學校普遍存在的應試教育,家庭裡的父母霸權,還有社會上對兒童的片面看法,等等,都是值得深思的。媒體常常會批一批中小學校的應試教育比較嚴重,要知道,兒童都是各有特點的,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發展的方向,但考試成績是唯一的評價标準,老師們用“分數”來衡量學生發展的成敗,這很殘酷,也不科學和公平。父母也是如此,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和應試教育的壓力,他們也不太注重家庭民主,不太注重孩子個性的發展,隻希望用社會上或學校裡通行的标準來衡量自己的孩子,于是,“别人家的孩子”就成了自己孩子的一個“标準”。在多次教育講座裡,我都說過,樹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原野裡沒有兩朵相同的花。每一個小小的生命都是獨特的,每一個孩子都是世界上卓越的個體。因此,那種“天才”說,可以休矣。因為每一個孩子,每一個生命都是獨特的,都是自帶天賦和靈氣的。可以說,每一位兒童都是天才,隻要我們給他們合适的成長土壤,隻要給他們合适的成才機會,他們都可以成就屬于自己的生活,都可以實現屬于自己的創造。

  有一次,一位父親帶着自己的兒子來見我,這個男孩低着頭,沉默寡言,不會笑,也不願意說話。這位父親說:“我這兒子天生就有些呆。”我立刻很嚴肅地對這位父親說:“你不能這樣說自己的孩子。”然後,我和這位父親和他的兒子做了兩個小時的交流。後來,這位父親成了我的朋友,他的兒子也變得開朗了,而且很願意主動學習,也愛笑了。我告誡這位父親,不要對自己的兒子有成見,不能因為他生活方面犯了點小錯誤或學習上出了點困難,就認為孩子不行,帶着偏見去“定義”孩子,是很危險的。每一個兒童都會有所謂的“缺點”,尤其是當成人完全按照自己的社會規範去衡量兒童時,會發現兒童身上有很多“缺點”——但這些“缺點”其實不完全是真的“缺點”,隻是一個生命成長時所具有的基本常态。如果父母能夠覺察到孩子和大人的差異,了解成長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那麼,很多時候,父母就不會隻看到孩子的“缺點”,而會發現孩子的優點,并恰當地鼓勵孩子,并在孩子真的遇到困難時及時給予關心和支持。所以,真正合格的父母,不是隻會給孩子豐富的物質條件的父母,他們還知道更好地陪伴和引領孩子。隻知道給孩子做好吃的,買漂亮衣服,多給零花錢,這是最簡單的陪伴,不是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也是人生路上最常情的朋友。做好這個角色,需要多方面的知識和智慧。

  依我個人的經驗及對教育的理解,做父母,要有基本的育兒知識、生活常識和創造物質财富的能力。同時,做父母,還要理解孩子,要有童心,要有愛心,尤其是要有發現兒童内在潛能并能激發孩子愛的智慧的眼光和能力。兒童的内心裡有愛,也有智慧,但需要成人去發現和激發。如果父母和老師能夠在兒童最需要鼓勵、關愛和支持的時候,及時給予了關注的目光、信任的話語與有效的幫助,那麼,兒童心靈裡的愛和智慧的種子就會發芽、開花、結果,最後變成生活、學習和工作的能力與做人的美德。因此,最好的教育,不是去壓抑兒童,不是去把兒童的認知和理解刻闆化,不是去矮化兒童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而是去開闊兒童的視野,張揚兒童的想象,激發兒童的創造。所以,當孩子遇到生活或學習的困難,他們用信任的眼神看着父母時,一定要安慰孩子并鼓勵或幫助孩子去解決困難。現在,很多父母抱怨,學校裡的課本知識越來越難了,孩子考試試卷上的題目連博士畢業生都打不到高分,好似,孩子進了小學、中學就沒法教了。于是,很多父母紛紛把孩子送到各種培訓機構,想讓培訓機構來替代自己去提高孩子的成績,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其實,這是一種很簡單,也帶着懶惰的想法和做法。有時候孩子遇到了學習困難,如果父母不去貶損孩子,而去鼓勵,并盡可能給予幫助,那麼,孩子會願意努力克服和解決。

  小孩子的周歲服(兒童是可以敬服的)(2)

  每一位兒童都有求真、愛美、向善之心。生活中沒有一個孩子不想變成“好孩子”,他們都想變得優秀,但要完全符合大人的标準,卻是非常難的。中小學裡的每一次考試,“第一名”一般隻屬于一個孩子。如果自己的孩子不能得“第一名”,那麼,父母也不能看不起孩子,而要告訴孩子,隻要自己努力了,一步一個腳印,有了困難想辦法克服,最後,一定會變得優秀。優秀是不斷成長,讓自己内心逐漸豐富,讓自己的能力不斷拓展,讓自己培養起基本的美德。

  魯迅的《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一文值得所有人一讀,傳統的“孝道”和“感恩”教育,非常可怕,好像養孩子就是為了報恩,完全是功利的目的。父母應該去“愛”孩子。所以魯迅認為第一要理解孩子,要知道孩子的世界與成人截然不同,“一切設施,都應該以孩子為本位”。第二要指導,時代在變化,生活也必須進化;孩子是未來,一定會比前一代人更好,不能“決不能用同一模型,無理嵌定”。第三是解放。要讓孩子成為一個獨立的人。100年前魯迅的這篇教育随筆,多麼有震撼力,多麼警醒世人呀。可惜,至今少有人細讀并去學習。

  魯迅還說過,兒童是可以敬服的。兒童之所以值得成人敬服,是因為兒童身上本來就有智慧和美德,童心是人類的初心,也是世界的良心。做父母也好,做教師也好,都要理解孩子,敬畏童心。沒有這樣的基本認識,怎麼去做父母,怎麼去做教師?

  (此文刊于《莫愁》雜志)

  責任編輯:郭豔紅

  作者簡介

  小孩子的周歲服(兒童是可以敬服的)(3)

  譚旭東,湖南省安仁縣人。上海大學文學院教授,兒童文學與創意寫作博士生導師。安徽大學講席教授,廣東财經大學客座教授。兒童文學作家,理論家。出版《中國少兒出版文化地圖》《童書出版新觀察》《童年再現與兒童文學重構》和《兒童文學的多維思考》等多部理論著作,獨著國家級教材《兒童文學概論》。獲得魯迅文學獎、寶鋼教育獎、全國暢銷書獎和優秀版權輸出圖書獎等多個獎項。

  出版六家

  出版人的小家

  出版六家公衆号的所有内容,均為原創。

  未經許可,請勿使用。

  歡迎合作、轉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