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大家好,我是路哥,疫情爆發前呢,路哥剛看完奧斯卡頒獎典禮。還好奧斯卡趕在了前面,不然就現在這勢頭,估計得順延到明年了。在奧斯卡衆多優質影片中,路哥一眼就相中了它。
獲得最佳影片提名, 最佳剪輯、最佳音效剪輯、最佳混音提名的《極速車王》。
這部以賽車為主題的傳記電影将舊時代的老派賽車文化淋漓盡緻的展現在觀衆面前。片中以福特汽車與法拉利的品牌鬥争為背景,以人性的争鬥、賽車的熱血精神以及官僚企業腐朽的文化為本片主旋律。扮演謝爾比的馬克達蒙和克裡斯蒂安·貝爾扮演的英國平民賽車手邁爾斯将至高的體育精神貫穿整部影片。哥倆的夢想就是打造出一款在勒芒跑的更快、更持久的賽車。而福特為了打敗法拉利選擇幫助他們實現了夢想,同時福特也因此而赢得這場品牌大戰的勝利。
當邁爾斯瘋狂般駕駛着福特 GT40 遙遙領先在賽場上時,福特高層卻要求他與另外兩名福特車手并肩過線,以創造福特汽車在勒芒的輝煌時刻。(此時的法拉利因為車輛受損退出比賽)邁爾斯在内心的糾結下,最終還是妥協了。然而比賽的結果出現了非常戲劇性的反轉,因為總分數的計算他錯失了本已到手的冠軍。
結局是悲情的,無情的商業運作磨滅了賽車手最本質的熱血,體育精神在那個時代最終敗給了金錢的現實。
而片中還有一些細節将這一問題刻畫的是那麼恰到好處,比如謝爾比偷拿了法拉利的秒表,并在它們的底盤上故意丢下一顆螺絲釘,讓法拉利以為是賽車上掉下來的。這種人性心理的鬥争和商業鬥争在影片中随處可見。
這不僅僅是描述賽車時緊張刺激的追逐感,背後的文化和品牌之間的鬥争也随着一系列事情凸顯出來。《極速車王》具備着這個時代稀缺的「純粹感」,但諷刺的是賽車和賽事本身就不是純粹的,所有必然聯系之間都有着天然的矛盾存在。
抛去影片背後的闡述的思想,單純說說賽車。
賽車對于男人來說是一種難以割舍的情懷,急速飛馳的快感,低沉轟鳴的馬達聲,金屬質感的車身。每一處都是那麼赤裸裸的吸引人。
從小時候的汽車模型到貨真價實的汽車,每一個階段都有自己所熱捧的汽車品牌。我們平常最為熟知的便是奧迪、福特、奔馳、本田等等這些家用車品牌在 90 年代中期,可是賽車場上的佼佼者。
而勒芒 24 小時拉力賽就是這些品牌成名之地。
勒芒 24 小時拉力賽
法國西南一個人口 20 萬的小城鎮,不斷有歡呼聲和汽車馬達聲隐隐傳出。勒芒,因為一場最為辛苦的比賽聞名于世界。很多人一提賽車第一映像就是 F1、WRC (世界汽車拉力錦标賽),但與它倆并肩齊名的勒芒 24 小時拉力賽卻鮮有人知。
勒芒是賽車界開啟的聖地,1906 年勒芒舉辦第一屆全球汽車錦标賽,1923 年勒芒 24 小時拉力賽正式開始。相比其他兩大賽事,它可以算是父親輩兒的。
勒芒的賽程是其他比賽無法比拟的,一般耐力賽隻需跑 500 到 1000 公裡,而勒芒卻要跑 5000 公裡。粗略計算一下,24 小時内每輛賽車的時速最低都要保持在每小時 210 公裡以上,參與賽事的車手要在環形跑道上堅持跑 24 小時,最終以公裡數多的賽車勝出。
不同于别的賽事,勒芒車的考驗是非常巨大,不僅僅考驗賽車的速度,還要考驗車輛的穩定耐久性,以及油耗。
分組勒芒賽事上有 4 種排量不同的車同場競技,其中 LMP 是專為 24 小時拉力賽所設計的,稱為原型車。而每支車隊均派出 3 名車手輪流駕駛,分主車手和次車手。次車手連續駕駛時間不超過 4 小時,主車手總駕駛時間不超過 14 小時。每輪換下來,所有車手都可以得到适當的休息。如何有效安排好車手時間,是每個車隊必要籌備的問題,這可是關系到是否能奪冠的因素。
賽道
勒芒的賽道是一條超大環形跑道,全長 13.5 公裡,由瀝青和水泥路面組成,還有些許的土路夾雜在其中。其中它的直線就長達 6 公裡,賽車在上面的最高時速可達到 390 公裡每小時,這樣高的速度賽車猶如炮彈一樣,比現在高鐵時速還要快。在整個賽程中,車手要在直道上加速 6 個小時。
「一般說來,賽車手們并不過于害怕這項運動的危險,即使擔心,也不是在他們坐在車内進行比賽的時候,勒芒确實有點不尋常,并不是因為車速太快,而是高速行駛持續的時間太長,好像是沒完沒了似的,這就使你有時間去想那些本不該想的事情……。到了夜裡又完全相反,我的腦子完全發木了,因為我已經被吓得靈魂出竅了。」
——印第車賽的老手科根
24 小時拉力賽規則勒芒 24 小時拉力賽的規則其實想想還是很簡單的,參加比賽的賽車是不允許更換的,隻可以在中途修補更換零件。但不局限的是,每個品牌可以派多支車隊參賽,就像影片中福特有三支車隊,法拉利也有幾支。為的就是大海撒網,萬一哪個車隊赢了,帶來的榮譽都是屬于品牌的。
最終計算排名則是按照每輛車在 24 小時内總共駕駛的裡程數為依據。
勒芒 24 小時拉力賽考驗車的性能是最全面的。但凡參加過并跑完全程的賽車,不管是賽車本身還是零件,放到别的賽事上都是佼佼者。
「如果不打算參加勒芒車賽,就不能算是一個真正的賽車手,趁早去找個别的行當,像種地什麼的去幹吧!」
——法國車手波斯卡科洛
勒芒 24 小時拉力賽的傳奇在這血雨腥風的「賽車世界大戰」上,幾十上百位頂尖車手竭盡全力,挑戰生理與機械的極限。自勒芒拉力賽開始至今已有近百餘年的曆史,在這曆史長河中自然而然誕生出了不少傳奇人物和車隊。像我們今天所熟知的法拉利、福特、阿爾法都是那時在勒芒賽場上統治過的經典車隊。
法拉利奠基人大家都知道,賽車界中意大利和法國都是賽車強國,而意大利的名頭要更大的多。法拉利創始人恩佐·法拉利更是将旗下的賽車品牌打造的堪稱完美。
那麼在最初的品牌大戰中,是誰奠基了法拉利如今的地位呢?
那就是路易吉·切内蒂,這位出生于米蘭小鎮的機械師,曾兩次奪得勒芒拉力賽冠軍。此時的切内蒂在賽車界的地位已經不可小觑。而這會兒的恩佐·法拉利也在阿爾法,很快倆人就成了好友。
二戰結束後,倆人便合謀在一起打造了賽車界的傳奇品牌「法拉利」,切内蒂也是駕駛着法拉利賽車連續幾年統治着勒芒賽場。
1965 年,在衆多廠隊賽車退出的情況下,法拉利的最後一個勒芒冠軍依舊是切内蒂赢得的。
曾經的統治者福特 GT40
談到福特 GT40 便不得不提及勒芒曆史上最為經典的福特與法拉利的鏖戰,影片中也是高度還原了這一事件。
比起曾經蟬聯勒芒的法拉利來說,福特最初在賽車上算是 0 ,沒有專門的設計部門,為了占領歐洲市場打開自己的品牌,福特決心要在勒芒拉力賽上打敗法拉利。
卡羅爾·謝爾比是當時美國最著名的賽車手和設計師,曾經空手套白狼的将福特的引擎安裝在 AC 的車殼裡,組裝了世界第一台眼鏡蛇并赢得了 FIA GT 冠軍。
福特眼鏡蛇
肯·邁爾斯是當時英國著名的賽車手和工程師,他的賽車生涯是輝煌的,參加的 44 場比賽中就有 38 場奪冠,這樣高的奪冠率在當時一度引起追捧。
福特就是看中哥倆的頂尖才能,出巨資,在 90 天内設計打造出一款統治勒芒 24 小時拉力賽的賽車福特 GT40 ,從 1966 年至 1969 年連續三次包攬勒芒冠軍。兄弟倆為福特汽車在世界品牌上的豎立奠定了不可磨滅的基礎。而這輛 GT40 也被列為福特汽車的傳奇。
賽車是一種偉大的狂熱,是一個人必須毫不猶豫地犧牲一切。體育競技與熱血的激情承載了賽車運動的興盛。
不僅是勒芒,其他賽事上人們同樣追求着純粹理念,從 F1 到 WRC 再到達卡。每一個賽事都是極限賽車的舞台。
作為普通人來說雖然沒有專業的賽車技術,但是在世界各地的一些地方,我們也是有機會去體驗賽車給予我們的快感。
比如北京的順義豪霆賽車場,上海國際賽車場,意大利的速度矽谷摩德納賽車場等等,我們可以近距離參與并駕駛賽車帶來的急速激情。
賽車點燃了我們心中的熱血,每個人心中的夢想都值得為之追求。
在此緻敬:
福特傳奇老闆亨利·福特二世、法拉利創始人恩佐·法拉利、路易吉·切内蒂、福特 GT40 設計師卡羅爾·謝爾比、肯邁爾斯。
-END-
極限之路獨家編輯
如需轉載,請聯系下方微信或後台留言
圖片素材源于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作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