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道德經對道的各種理解

道德經對道的各種理解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1 19:43:41

  對“道”的描述是《道德經》中一個重要的部分,借助于“道”的感悟,老聃為我們指出了很多為人處世和治理國家的方式。

  在《道德經》第三十二篇中,老聃從“天地相合,以降甘露”這一自然現象中歸納出了“知止不殆”的道理:

  道德經對道的各種理解(道是一種萬物歸心)(1)

  《道德經》第三十二篇

  ---原文 道常無名,樸。

  雖小,天下莫能臣也。

  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将自賓。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

  知止可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于江海。

  ---釋義 道常無名,樸:“道”永遠是無名而質樸的。

  雖小,天下莫能臣也:它雖然很小不可見,天下沒有誰能使它服從自己。

  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将自賓:侯王如果能夠依照“道”的原則治理天下,百姓們将會自然地歸從于它。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天地間陰陽之氣相合,就會降下甘露,人們不必指使它而會自然均勻。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治理天下就要建立一種管理體制,制定各種制度确定各種名分,任命各級官長辦事。名分既然有了,就要有所制約,适可而止。

  知止可以不殆:知道制約、适可而止,就沒有什麼危險了。

  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于江海:“道”存在于天下,就像江海,一切河川溪水都歸流于它,使萬物自然賓服。

  ---理解與思考 在老聃看來,“道”的作用是一種“萬物歸心”式的“敬服”。“道”無需要做什麼,就可以使萬物自然賓服,就像河流自然而然地彙入大海一樣。

  所以,最好的為人處世的方法,就是通過自身的魅力使他人内心尊敬佩服,從而保持長久而良好的人際關系,無需通過各種外在的辦法來讨好别人;

  最好的管理方法,就是制定好制度,憑借他人對制度制定者的信任,使所有人都自發自願地遵守,無需使用威權去強迫别人。

  百姓不需要過多的舉動,雨水就可以均勻地分布;海洋不需要過多的舉動,江河就會奔向自己的懷抱;有德行、謹守“道”的人不需要過多的舉動,周圍的人也可以主動尊重信服自己。

  這正是“知止不殆”的内涵,如果不能夠适可而止,做出過多的舉動,反而會适得其反。

  關注我,與你分享《道德經》,用老聃哲學看社會現實。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