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遼代古城遺址塔虎城

遼代古城遺址塔虎城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06 01:32:40

這裡是中國北方第一座草原都城;

這裡是遼的建國之地;

這裡是橫跨整個遼代的政治中心;

這裡是遼上京(臨潢府)。

遼代古城遺址塔虎城(遼上京赤峰的遼古城)1

◎五京道

一個國家同時有五個都城,沒錯那就是我國曆史上的遼國。

遼代古城遺址塔虎城(遼上京赤峰的遼古城)2

遼五京位置圖

遼國的這五個京都雖然建立有先後,但是建立後一直是“并行”運營,同為遼都城。這五個京都分别為:

1、上京臨潢府,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它是遼最早建立的都城,建于遼太祖神冊三年(918年),初名皇都,後改名上都,為上京道治所。上京城是遼太祖命康默記主持修建的,僅一百天初成規模。上京城城牆高兩丈,幅員廣達二十七裡。北城是皇城,牆高三丈。皇宮南門為承天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南城是漢城。有市肆交易。

2、東京遼陽府,位于今遼甯省遼陽市。遼天顯三年(公元928年)以東平郡(今遼陽市)為南京,後改為東京,為東京道治所。作用在于控制住渤海。東京城牆高兩丈,幅員三十裡。宮城在城東北隅,城牆高三丈。南部外城為漢城,有南市、北市貿易,城内居民多為渤海人和漢人。

3、南京析津府,在今北京市西南,又稱燕京。該都城就是唐、五代時期的幽州,後晉石敬瑭主動割讓給契丹。遼會同元年(公元938年)設立為南京,府稱幽都,後又改為析津,為南京道治所。遼南京是對宋的攻防重鎮,是漢人聚集的區域,也是對漢人分治而建立的中心。遼南京城牆高三丈寬一丈五尺,幅員達三十六裡,是五京中最大的城,宮城在城西南。

4、中京大定府,在今内蒙古甯城縣西。遼聖宗統和二十五年(公元1007年)設置,稱為中京,府名大定,為中京道治所。由于位置居中,有利于各方面的聯系,特别是接近靠近中原的南京(析津府),可以起着支援作用。中京城是遼聖宗命燕薊漢人工匠仿上京城制建造,兩年建成,遷移漢人民戶入城居住。中京城建立後,皇帝常駐于此。建有驿館,接待宋、夏、新羅使臣。

5、西京大同府,位于今山西省大同市,是唐、五代時期的雲州,其曆史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遼重熙十三年(公元1044年)建為西京,府名大同,為西京道的治所。在軍事上相當于南京的側翼,也是加強對西夏控制的基地,是遼國的西部政治、軍事、經濟中心。西京城是遼國軍事重鎮,城方圓二十裡,未建宮城。遼道宗時在城内建華嚴寺,鑄有曆代皇帝像。

五京是各地區的統治中心,各領有軍州府縣,故又稱五京道

五京長官均稱留守,由契丹皇族或貴族重臣擔任。五京分設留守司和都總管府,統領所屬軍州事。

遼太宗時期,初設留守,“太宗凡親征,(耶律李胡)常留守京師”,但在這個階段留守還隻是個權限,而非正式官職。直到943年留守作為一個官職才正式出現,見于《遼史》“上京留守耶律迪辇”。

◎曆史

“太祖創業之地,負山抱海,天險足以為固,地沃宜耕種,水草便畜牧。”——《遼史·地理志》

遼代古城遺址塔虎城(遼上京赤峰的遼古城)3

遼代壁畫(庫倫出土)

公元907年,耶律阿保機在此(遼上京所在地)繼任為契丹首領。當時該地區叫做“葦甸”,阿保機繼任首領後就将這裡選定為政治中心,建築“龍眉宮”,史稱“西樓”。

遼太祖神冊元年(916年),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其餘的六個部落,建國“契丹”。

遼太祖神冊三年(918年),耶律阿保機命禮部尚書康默記充當版築使,興建都城,僅百日便初具規模,定名為“皇都”。

契丹天贊三年(924年),耶律阿保機下令攻打渤海國。渤海被滅,建東丹國。

契丹天顯三年(928年),遼太宗耶律德光遷渤海居民于東平郡,升東平郡為南京。

契丹天顯六年(931年),廢東丹國,于南京設中台省。

契丹會同元年(938年),将“皇都”改為上京,設臨潢府;得後晉所獻燕雲十六州地,升幽州為南京,設幽都府;将原南京改稱東京,設遼陽府。

遼大同元年(947年),遼太宗耶律德光率軍攻占汴京(今河南開封),于汴京登基稱帝,改國号“大遼”,改年号為“大同”。

遼代古城遺址塔虎城(遼上京赤峰的遼古城)4

遼代壁畫(張家口出土)

遼統和二十五年(1007年),遼聖宗在奚王牙帳建立新都,号中京大定府,與原三京合稱為四京。

遼開泰元年(1012年),改東京幽都府為析津府。

遼重熙十三年(1044年),遼興宗升大同軍為西京大同府。遼興宗以後,從此開始遼國有五京。

遼天慶十年(1120年),遼上京被金國人攻陷。

金代繼續沿用,将上京改為北京臨潢路。

元代,蒙古軍隊攻陷上京城,之後漸遭廢棄。

◎遼上京

“上京,太祖創業之地。”

“遼上京分南北二城。北為皇城,南為漢城。……城高二丈,不設敵樓,幅員二十七裡。……其北謂之皇城,高三丈,有樓橹。”

“……中有大内。内南門曰承天,有樓閣;東曰東華,西曰西華。此通内出入之所。”

——《遼史.地理志一.上京道》

遼代古城遺址塔虎城(遼上京赤峰的遼古城)5

遼上京所在地理位置

遼上京臨潢府位于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林東鎮南郊,地處烏爾吉木倫河與沙力河彙合處。

“臨潢”——臨近潢水之意。1000多年前,西拉木倫河被稱為“潢水”,因為它的河水是黃色的,大家都記憶深刻,所以将離“潢水”還算比較近(實際100多公裡)的上京設府“臨潢”。

遼上京臨潢府,伴随遼國始終,不論是在政治上還是經濟上地位都非常突出。與上京相比,其餘四個都城與其說是都城,不如說是城防要塞,它們的軍事地位遠遠大于政治意義。隻有上京地處内地,其政治地位十分突出,是遼國的主都。

遼代古城遺址塔虎城(遼上京赤峰的遼古城)6

遼上京複原沙盤

遼上京之所以作為主都,筆者認為原因至少有二:

1、上京是遼國的第一個都城,無論是情感還是時間沉澱,都有許多不可替代的内容;

2、上京實際上是遊牧、農業兩種文化的紐帶融合區,對于遊牧民族建立的遼政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

據考:遼上京的主要經濟模式是農業,而且基本滿足了自給。遼上京種植的經濟作物種類極其豐富,主食有水稻、粟、黍等;蔬菜有蔥、姜、蒜、韭菜、芹菜;水果有梨、棗、杏、桃,甚至有西瓜。

◎遼上京遺址

遼代古城遺址塔虎城(遼上京赤峰的遼古城)7

遼上京(鳥瞰)

遼上京城幅員遼闊,氣勢雄偉,周長13.5公裡。分南北兩城,北為皇城,南為漢城,兩城相連作“日”字形。

皇城,宮殿和衙署所在,周長6344米。城牆夯打土築,殘高6—10米,寬12—16米,夯土層厚15—18厘米,斷面呈梯形。城牆外側築有馬面43個。四牆皆有城門,東曰安東,南曰大順,西曰乾德,北曰拱辰。現在3門遺址存有豁口,南門已不存。門外設甕城,殘高4—6米,城外上京城幅員遼闊,氣勢雄偉,周長13.5公裡。分南北兩城,北為皇城,南為漢護城河,河外有護堤。

遼代古城遺址塔虎城(遼上京赤峰的遼古城)8

遼上京(考古挖掘現場)

皇城由外城和内城(即大内)組成。大内在皇城正中偏北高台上,俗稱紫禁城,作南北向長方形,有開皇、安德、五銮等殿址,為皇城主要宮殿區。開皇殿建在大内南承天門内,是統治者接見中原使者和舉行大禮的處所。

外城為官署、寺廟、後妃住宅所在,建築遺址較多。東南隅為一寺廟建築區,存有天雄寺址。西南有承天皇後所建崇孝寺,往西是天長觀,又西南為國子監,監北為孔子廟,廟東為節義寺。因應天皇後于節義寺斷腕,故寺内置斷腕樓。又西北為安國寺,寺東為齊天皇後等後妃宅址。其它如聖尼寺、绫綿院、内省司建築皆有遺迹可尋。城正南街通漢城,街道布局成井字形,路面鋪以碎石,兩旁挖有排水溝。

遼代古城遺址塔虎城(遼上京赤峰的遼古城)9

遼上京遺址(局部)

皇城地表今存石刻觀音一尊,高4.2米。首佚,身着天衣,足踏蓮石,雙手前拱似捧桃狀。雖殘,但仍可見刀法流暢,為遼代石刻藝術珍品。

漢城,在皇城南,周長11.5華裡,主要是契丹族和漢族平民居住區,也是手工業作坊和館驿所在地。城内除設縣衙外,還設有“回鹘營”、“同文驿”、“臨潢驿”以接待諸國商賈及信使。今皇城與漢城已被沙力河水隔開,牆址多被沖刷。漢城内早年已被辟為耕地,但仍可見建築遺迹。經探明的手工業作坊和冶鐵等遺址為研究遼代經濟、文化提供了可靠物證。

遼上京遺址有個2米來高的大土包,頂面是對角直徑40多米的平地,為日月宮。“日月宮”一詞,最早出現在《遼史.太宗本紀》中:“遼天顯五年,八月丁酉,以大聖皇帝、皇後宴寝之所号日月宮,因建《日月碑》。丙午,如九層台。”

◎文物遺存

遼上京遺址出土的遼代遺物以瓦當、筒瓦、闆瓦、溝紋磚等建築構件為主;金代遺物有布鞋、陶器、瓷器、銅鐵器、銅錢和磚瓦建築構件等。

遼代古城遺址塔虎城(遼上京赤峰的遼古城)10

瓦當(遼上京漢城出土)

遼上京漢城出土一窖銅錢,有6萬多枚,以唐宋錢币為主,其中有遼錢9種11枚,

遼上京皇城東南部出土1尊石雕觀音像。

遼上京皇城西南角的西山坡建築遺址群發掘清理出保存較為完好的鋪地磚、石柱礎,以及數十根奇特的長條石等,出土了近萬枚銅錢,以及諸多泥塑人面像、經幢座等與佛教有關的遺物,其中有1個保存較好的石經幢座和半塊仰蓮雕花石座。石經幢底座呈八邊形,四角有4個獸頭。

遼代古城遺址塔虎城(遼上京赤峰的遼古城)11

契丹文篆書陶印(遼上京漢城出土)

遼上京宮城南門遺址是遼上京遺址已發掘門址中保存較好的門址,是遼代考古的重要發現。在宮城南門門道将軍石外的始建路面下發現動物埋藏坑,其内安置2犬2羊頭,應與城門始建時的儀式活動相關。

遼上京城内地表散見文物極豐富,近年來又出土了大量的商賈作坊花押印,北宋銀錠、窯藏錢币、瓷器、鋁瓶和契丹銀币等文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