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侃紅樓516:明月婵娟,阖家團圓嫌不足,陰晴圓缺,天涯淪落兩孤女
上一回講到賈母在中秋夜大觀園聽笛,有感于賈赦賈政兄弟不和,更被賈赦當衆諷刺“偏心”,老人家觸景傷情一時悲傷落淚。
衆人被笛音所感沒發現,等回過神發現賈母傷感,急忙止了音樂,重新拿言語岔開。
王熙鳳不在,尤氏隻得打疊起精神逗賈母開心,講了一個奇怪的“四個兒子缺少眼耳口鼻”的故事。不想賈母精神已是“強弩之末”,沒等聽完就合目昏昏欲睡。
賈母對尤氏的笑話不感興趣,有幾個原因。
一來年紀大了熬夜傷神,精力不濟。
二來剛才宴會眼見一家人紛争矛盾灰心喪氣不能支撐。
三來尤氏笑話沒意思,加之宣揚的意思與賈母的立場不同。
賈母不開心源于心懸賈家現狀。如今家業凋敝人心不齊,不免煎熬難過。體現出賈母的家族責任心,全心全意以賈家為家。
可邢夫人以下這些兒孫媳婦們與賈母完全相悖,沒有人真正把賈母當作自己的家,才會造成如今的一家子更像仇寇。
尤氏講得這個笑話裡。邢夫人像瞎子,王夫人像聾·子,王熙鳳與王夫人一個鼻孔出氣,尤氏則是啞巴,何其形象。
或者說尤氏與賈珍一個鼻孔出氣,王熙鳳、李纨等孫媳婦有話難說像個啞巴也可以。
無論如何,媳婦們各有各的算計,沒有人像賈母一樣真想着賈家未來要如何,才是如今家裡真正的困局。人心散了,家就散了。
尤氏的笑話還反應了賈家京城八房的相同問題,不多贅述了。
由于賈母禁不得,就都勸賈母回去安歇,明天還可以繼續賞月。
(第七十六回)賈母道:“哪裡就四更了?”王夫人笑道:“實已四更,他們姊妹們熬不過,都去睡了。”賈母聽說,細看了一看,果然都散了,隻有探春在此。賈母笑道:“也罷。你們也熬不慣,況且弱的弱,病的病,去了倒省心。隻是三丫頭可憐見的,尚還等着。你也去罷,我們散了。”
賈母的堅持和不舍,正是賈家末世的真實體現。那好時光即将消散而去。
四更天是後半夜最深的時候,再過去也就要天亮了。
之前講過“月”代表皇帝,太上皇則是“日”。
史湘雲的酒令“雙懸日月照乾坤”,借李白講述唐明皇與唐肅宗父子同朝,影射賈家作為太上皇老臣對皇帝不忠不順,為皇帝所忌的現實。
從林如海死在九月初三上午巳時,秦可卿死在九月初三半夜亥時開始,“殘陽對新月(〈暮江吟〉)”就已經突出《紅樓夢》“日月”對立,太上皇與皇帝不睦的現實。
賈家因為響應太上皇的旨意踴躍操辦賈元春省親。皇帝偏偏兩省親時間定在元宵節夜裡戌時之後,并要求醜時前回宮,就是突出“月”的影響力,表明皇帝對賈家的強烈不滿。
同樣在元宵節熱鬧後,老太妃代表的賈家往日功勳突然生病後薨逝,也是新舊勢力的交替寫照。老太妃出身的江南甄家很快就被抄家了。
如今賈母等不到天亮後太陽升起,表明賈家末日近了。皇帝趁着自己實力鼎盛之時,收拾他們不給賈家任何機會。
賈母一見衆人中隻有賈探春還陪在最後,又透露出兩條信息。
一,賈惜春在不久之後就會出家。時間要在探春出嫁之前。最少也是斷了頭發持了戒。以她的性格誰也勸不了。
二,賈探春在賈迎春出嫁後,迎來遠嫁的結局。盡管她留在賈母身邊到最後,仍舊也要散。
而賈探春出嫁不久,賈母去世,賈家随之而散。
所以,賈母說“三丫頭可憐見的”,表示探春出嫁對她的打擊最大。
因為不止賈探春出嫁,由于探春庶出連累了林黛玉和她效仿潇湘妃子二女同嫁,才讓賈母寝食難安(南安太妃),前文多次講過,不多說了。
賈母同時失去探春與黛玉,一病不起很快去世。劉姥姥雪下抽柴故事和慧娘的故事都做了伏筆。
而賈母一死賈家樹倒猢狲散。就是對探春說:“你也去罷,我們散了”。
曹雪芹這種細節設計絕不是随便一寫。不然賈探春盡管懂事,祖母,嫡母都在她不走,但賈寶玉和林黛玉都走了,探春也不是不能走。
曹雪芹專門寫探春留到最後,就是在為日後作谶。
中秋節夜宴講述的就是一個“散”字,是為結局最終伏筆。
賈母一散,伺候的婆子媳婦們開始收拾桌面器具。結果管杯碗茶盞的媳婦發現缺了一個細茶杯不見了。
賈府的各項事物都有專人專管,缺少一個細茶杯不是大事,就是打壞了也沒事。但不能無緣無故沒了,沒辦法報賬。弄不好反被冤枉說偷了去。于是她便四處查找。
還是經人提醒才想起來之前是翠縷要倒茶拿去了,于是就要去找。
正巧翠縷和紫鵑聯袂而來要找各自姑娘。原來史湘雲和林黛玉都沒散,這會兒正不知道去哪裡了。
翠縷就說茶杯在史湘雲手裡,讓她别着急。橫豎找到史湘雲就有了。那媳婦就放了心,自去收拾。
這邊翠縷和紫鵑以為二人去送賈母,往前頭去找。不想二人早都離開,已經信步到了凸碧山莊的退步凹晶溪館,正在商議要聯詩呢。
史湘雲喝茶這段也要注意,從林黛玉的《桃花行》詩開始,到南安太妃見姑娘們,朱媒婆上門求親……大觀園諸人的姻緣已經到了。
史湘雲一早就被訂婚給了馮紫英,等保齡侯史鼐一回來,估計也就成親了。
她這邊拿了一個茶杯去喝茶,也有預示姻緣近了的意思,恰與賈探春的“散了”一樣。而賈探春散了,林黛玉也就去了。所以,黛玉此時和湘雲在一起,同領了這杯“茶”。
茶為茶禮,是姻緣必有之禮。
其實林黛玉的姻緣也有預示。賈寶玉的中秋詩肯定有他與黛玉的伏筆。賈政看後非常滿意,預示不久會給做主定親。
隻可惜意外來自賈雨村的[玉在椟中求善價,钗于奁内待時飛]的陷害,以及南安太妃相中的賈探春是庶出而連累黛玉,終究應了梨香院三官假鳳虛凰的故事,黛去钗嫁後不久死去。不提。
當晚黛玉見到賈家一家團聚,薛寶钗和寶琴姐妹也回家去團圓,隻有她一人孤零零,難免對月傷懷,偷偷在一旁垂淚。
衆人因最近各有懷抱,賈寶玉尤其因晴雯病情沉重不能暢懷,也沒關注到她。隻有史湘雲過來開解她。
(第七十六回)因說:“你是個明白人,何必作此形像自苦。我也和你一樣,我就不似你這樣心窄。何況你又多病,還不自己保養。可恨寶姐姐,姊妹天天說親道熱,早已說今年中秋要大家一處賞月,必要起社,大家聯句,到今日便棄了咱們,自己賞月去了。社也散了,詩也不作了。倒是他們父子叔侄縱橫起來。你可知宋太祖說的好:‘卧榻之側,豈許他人酣睡。’他們不作,咱們兩個竟聯起句來,明日羞他們一羞。”
史湘雲真是個妙人,皆因無論是海棠詩,“雙懸日月照乾坤”酒令,海棠花簽,《折足雁》《一江風》酒令,還是凫靥裘的野鴨子毛織成,“這鴨頭不是那丫頭”等等……她的一番快人快語,往往都蘊含了極為重要的線索,成了曹雪芹筆下“興亡”的發言人。
史湘雲與林黛玉的這段情節,也要注意這麼幾點。
首先,史湘雲與林黛玉一向有點“不和睦”。湘雲總是對黛玉不滿意。
一方面是二人性格南轅北轍。
另一方面也是林黛玉的到來,搶走了屬于史湘雲的關愛讓她吃醋。就像薛寶钗來後搶了林黛玉的風頭一般。
但那都是小兒女時的撒嬌,等大了後她們就冰釋前嫌,各自釋懷了。
如今湘雲與黛玉傾訴肺腑,證明姐妹關系極好。
其次,林黛玉傷感求不得,史湘雲卻感恩有所得。
同樣父母雙亡,按說她們同是天涯淪落人,但史湘雲更能積極地面對生活,調整心态。
其實,比較林黛玉的悲觀,史湘雲長歌當哭更讓人心疼。她從小沒有享受過一點的父女天倫,卻能回饋于悲劇人生以樂天,實在是大善之人。
細分析,林黛玉實在比史湘雲更要幸福。
史湘雲的樂天胸懷,将成為她人生的最大注腳。
無論上天如何苛待她,如何施與再殘忍剝奪,她始終能夠堅強樂觀的挺下去。
[樂中悲]背後其實是樂觀、積極和倔強,甚至是不屈的精神。
最後,史湘雲講出振聾發聩的金句:“卧榻之側,豈許他人酣睡”。這是宋太祖滅南唐的典故。意思是無論南唐有錯沒錯,都不能被饒恕放過。
史湘雲的本意是指薛寶钗和賈家人自私不管不顧她們,要作詩氣他們。
然而,宋太祖滅南唐的故事,豈不就是賈家被抄家的真相?
當初湘雲說“雙懸日月照乾坤”,暗示賈家沒有擺正位置,對皇帝不忠不順,看似賈家不臣有錯。
但是,如今“卧榻之側,豈許他人酣睡”則表明皇帝滅賈家之心堅決,無論賈家有錯沒錯,都要将其潛在勢力和威脅連根拔出。
這句話要結合賈元春判詞去理解就徹底明白了。
判詞圖畫中的“弓”,代表皇帝要對賈家鳥盡弓藏。雙方發生了軍事沖突。
而“虎兕相逢大夢歸”典出《論語·季氏·季氏将伐颛臾》,講述君不仁,對臣下妄動刀兵。臣不義,對君主不忠不順,恰是皇帝與賈家寫照。
皇帝滅賈家之心已定,賈家犯不犯錯都要被收拾。沒有問題就創造問題。這個伏筆,又與早前秦可卿死後大明宮内相戴權過來賈家,在甯國府的逗蜂軒賣給賈珍的五品龍禁尉呼應。
五品龍禁尉,就是禁龍尉,對應虎兕相逢。
而逗蜂軒,暗示“蜂麻燕雀”騙局,皇帝在故意給賈家設圈套,請君入彀。
如今賈家已經像賈母聽笛音(敵音)一樣,敵人從四面八方圍攏而來,正是到了四面楚歌之際。
不僅如此,林黛玉後面提到的凸碧山莊與凹晶溪館,正是她所題寫的名字。“凸碧”“凹晶”同樣與皇權有關。算是給賈家開出的一劑良方。曹雪芹有意設計絕不僅僅是取名。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趣侃紅樓》系列文章每天一篇,将為您持續更新!以上觀點根據《紅樓夢》80回前故事線索整理、推論。
文|君箋雅侃紅樓 插圖 |清代畫家孫溫《繪全本紅樓夢》
相關閱讀:
賈母落淚與尤氏的笑話,揭開了賈家内亂的遮羞布,賈母看破難說破
賈母聽曲藏禍事:元宵節聽蕭傳警訊,中秋節聽笛喻敗亡,真是晦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