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是人體賴以維持生命活動的關鍵因素,表現為機體對外界刺激的反應降低與意識的暫時中斷。
一天的生活工作過後,人體各器官功能開始變得遲緩,睡眠這一主動過程,是人體維持精力與生命活力的必要性休息。
作為高等脊椎動物,睡眠是人類周期性出現的一種自發的和可逆的靜息狀态。
在睡眠期間,人體的生理性活動暫停,但中樞神經依舊還在工作,這是為什麼在睡眠狀态下給予人體适當刺激,就能使其快速轉醒的原因。
高質量的睡眠,能幫助人體儲存足量的體力與精力,方便其開展新一天的工作與勞動,還能起到增強人體抵抗力、促進人體組織生長發育的重要作用。
但作為人體調整作息的主要途徑,不同人的睡眠質量卻大不相同。當睡眠時間不足,或睡眠質量較差時,記憶力下降、反應遲鈍、疲倦等症狀也會随之出現。
那麼,為什麼有些人半夜醒來就再也睡不着了呢?
作為從出生起就自主掌握,不需要後天學習的技能,睡眠這一行為,幾乎占據了我們整個人生的三分之一。
但與嬰幼兒時期不同,人的睡眠質量,其實在随着年齡的增長而不斷步入下坡路。國外一項研究發現,兒童的睡眠時間,正以每年減少一分鐘的速度飛速流失。
成年後由于外界幹擾,人們所擁有的睡眠時間越來越短,睡眠質量也在随之不斷下降。在工作日,成年人的平均睡眠時長僅在6小時左右,甚至約有近69%的人曾表示自己的睡眠不足。
失去了足夠的休整時間,身體的各項機能就會轉換到過度透支的警戒狀态。而現代社會無處不在的可視光源,同樣會幹擾到機體的時間感覺機制,進一步加重失眠、睡眠時間不足的嚴重程度。
在白天的活躍狀态,人腦活動往往會消耗掉大量能量。如果在夜晚得不到充分休息,疲憊狀态的大腦會開始堆積毒素,進而産生神經性病變。
除此之外,認知功能低下也是缺乏睡眠的直接後果。在慢性失眠狀态下,血管張力持續緊張,多巴胺的分泌速率變緩,人體會在麻木狀态下不斷深化負面情緒,帶來抑郁症、認知功能障礙等症狀。
想要以最好的狀态迎接新的一天,如何保證睡眠時間與睡眠質量就成了大部分人最關注的問題。
在我國,有四成左右的人都存在着睡眠問題。
從發生的時間點來看,失眠可分為睡眠初期無法入睡、整夜時醒時睡、過早蘇醒無法再次入睡這三個階段。
臨床上,過早蘇醒無法再次入睡的求醫主訴人群,要比前兩個階段的睡眠困難人群數量更龐大。不清楚自己為何提前蘇醒,是他們無法判斷自己是否屬于失眠的主要原因。
一般來說,半夜醒後無法再次入睡,都有以下這幾方面的原因。
1、壓力太大。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白天裡人腦要處理形形色色的信息,而一些無法解決或較為困難的狀況,會深深地刻入人腦處理器中,影響到人體的情緒。
在夜晚,未解決的事情就會轉化成無形的壓力,使本應休息的大腦始終處于興奮狀态中,不斷重複思考問題的解決辦法。
帶着焦慮的情緒入睡,人的睡眠質量就會受到影響,出現提早蘇醒且無法再次入睡的失眠表現。
2、環境幹擾。研究發現,人眼中的特殊感光細胞會分泌出名為黑視蛋白的受體,對黑暗與光的變化産生反應,并以此來調節人體的晝夜節律,合理規劃生物鐘。
但這種黑視蛋白,非常容易受到現代社會可見光源的幹擾。電視、電腦、手機、甚至是電子閱讀器,都會讓人眼中的感光細胞發生分泌紊亂等異常,幹擾到正常的作息節律。
當黑暗降臨的時間點被電子光源所影響,本該分泌的褪黑素也會随之推遲,導緻人體細胞的持續興奮,半夜蘇醒的概率增加。
3、疾病影響。睡眠狀态下,人體的血液流速減慢,尤其對于年紀較大的人群來說,心髒供血不足同樣會導緻他們半夜提前蘇醒,并出現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等症狀,無法再次入睡。
淩晨2-4點,是身體各器官分泌毒素、自行修複的時間段,這個時候突然蘇醒,也有可能是肝髒、肺部等器官出現了問題。
一旦在蘇醒後伴随着其他不适症狀,那這部分人群的失眠情況往往還需要結合臨床症狀表現來進一步判明原因。
1、出現睡眠惰性。在醫學上,睡眠惰性也被稱為睡眠慣性,是指在深度睡眠中蘇醒後,人體出現的暫時性迷惑、行為紊亂或感覺能力異常等表現。
一般來說,當晝夜節律被打亂時,睡眠惰性的出現概率也會随之增加。
如果睡眠時間充分,睡眠惰性的持續時間就會較為短暫;如果睡眠不足,睡眠惰性的持續時間則較長,影響到人的情緒甚至帶來負面危害。
2、飲食不規律,影響代謝健康。當睡眠不足時,紊亂的神經感知會讓身體一直處在白天正常工作的準備狀态,無形中增加了感到饑餓的頻率。
如果在半夜醒來後感到嘴巴發幹發苦,大部分人都會選擇通過進食來緩解不适症狀。
另外,臨睡前過量進食油膩、辛辣食物,也會影響到胃腸道的消化與吸收。由于得不到休息,持續工作的消化器官會從全身的血液流動中汲取營養。
消化壓力加上血液供養不足,身體的内分泌與新陳代謝功能就會受到影響。長此以往,體重增加、心腦血管疾病與糖尿病等疾病的出現概率就會增加。
3、皮膚問題出現,加速皮膚衰老。生理學相關實驗證明,睡眠不足的人群,除去免疫功能相比睡眠正常人群較低之外,皮膚衰老進程也是後者的4-5倍。
皮膚含水量占人體總含水量的15%左右,睡眠不足會導緻皮膚流失水分的速率加快,嚴重者或可誘發濕疹、皮炎等皮膚刺激性疾病。
而色素沉着不均、細紋和皮膚松弛等皮膚問題,都與皮膚的健康修複機制密切相關。一旦睡眠不足,機體修複能力減退,衰老等皮膚健康問題也會随之而來。
1、抑郁症。好的入睡情緒,對睡眠質量的影響非常大。在現代社會,随着生活壓力的加大,人們的入睡情緒也越來越差。半夜突然蘇醒,就是情緒影響睡眠質量的表現之一。
從抑郁症患者的臨床反應來看,無法保持良好的睡眠質量,是阻礙其病情治療,導緻病情持續加重的重要誘因。
如果在睡眠出現問題時還伴随有情緒低落、思維遲緩、興趣反應薄弱等情緒問題,且身體其他髒器并無明顯不适,則應考慮罹患抑郁症的可能性。
2、心腦血管疾病。長期睡眠不足,心髒在興奮狀态下得不到充分的供養,很容易負擔過重,誘發猝死等惡性器官透支疾病。
研究發現,中老年人群中,每晚睡眠時間小于5小時,且睡眠質量較差的人群,要比健康人增加了近兩成的心腦血管患病概率,嚴重威脅到了生命健康。
3、潰瘍性結腸炎。有研究發現,腸道疾病與睡眠時間有着密切關系。在每晚6-8小時的正常睡眠狀态下,罹患潰瘍性結腸炎和節段性腸炎的概率也會大大降低。
在睡眠期間,人體會分泌特定的物質來抑制消化系統内的炎症反應。
當睡眠節律被打破,或睡眠時間喪失時,身體的内分泌系統也随之發生異常紊亂,從而影響到髒器健康。
4、更年期綜合征。更年期綜合征,是指女性在絕經前後出現的,由激素水平波動引發的一系列軀體和精神症狀。50歲進入更年期後,40%-60%的女性會不同程度地出現生理與心理的異常表現。
除去月經消失、潮熱盜汗等症狀,頻繁失眠也是更年期女性最常見的生理表現。
由于雌激素分泌水平下降,女性的精神狀況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如果正好是處于這個年齡段的女性突發睡眠問題,很有可能就是出現了更年期綜合征的表現。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睡眠質量穩定而高效,這不僅關系到工作與生活能否正常展開,也決定了我們的身體與心理的健康程度。
為了幫助身體建立正常的睡眠節律,一部分人會選擇依靠藥物來進行輔助睡眠治療。但在不考慮健康狀況的情況下,盲目依賴藥物,隻會适得其反,放大身體的不适症狀。
想要擁有高質量的睡眠,這些緩解方法或許可以幫到你。
1、保持睡眠環境黑暗和安靜。光線、噪音等外界幹擾,是導緻人體脫離睡眠狀态的重要因素。睡眠環境的選擇,也會影響到人體的睡眠質量。
睡眠質量較差的人群,可将電視、電腦等電子産品移出卧室,擺脫微弱電子光源對眼球的幹擾。
另外,在入睡前拉上窗簾,或選用加厚隔音的窗簾,也可有效擋住外界刺激,保證良好的睡眠時間與睡眠質量。
2、調整飲食習慣。錯誤的飲食習慣,也會加重器官的負擔,影響人體的正常睡眠。吃得太飽或空腹睡覺,都會導緻睡眠質量出現問題。
想要擁有優質睡眠,三餐的營養配比至關重要。特别是在晚餐的選擇上,重油重鹽、富含油脂,或者是過度辛辣的食物,都會增加夜間飲水頻率,加重腸胃負擔。
除此之外,咖啡、酒精、吸煙等,都會幹擾到人體的睡眠作息,甚至還起到興奮大腦的作用,阻礙人體進入睡眠狀态。
在入睡前應遠離咖啡、酒精等刺激飲品,杜絕過量飲食,為自己的身體提供一個健康的入睡準備。
3、采用合适的睡姿。在睡眠過程中,睡姿也是影響睡眠質量的重要原因之一。睡姿不當,除去在醒後帶來頸肩不适之外,同樣還會影響到睡眠質量,進而導緻失眠。
心髒位于人體偏左位置。為了防止沉睡時壓迫心髒,最好不要采用左側位睡姿。仰卧睡覺時,手部也盡量遠離心髒、肋骨等中心部位,避免持續壓迫可能引起的噩夢。
一般來說,正确的睡姿應該多為右側位或仰卧,既能避免心髒受到壓迫、血液供應不足,也能徹底放松四肢,讓身體得到充分的休息。
4、睡前用溫水泡腳。溫水泡腳又稱足浴,是常見的中醫療法,對治療睡眠問題也有一定的效果。
足部的反射區域對應着人體不同的髒腑器官,因此又被稱為“第二心髒”。睡前泡腳,可起到加速身體的血液循環的作用,而對身體的各髒器反射區進行适當刺激,也可減少疲勞感。
需要注意的是,溫水泡腳的水溫不宜過高,以免發生燙傷。一般以15-30分鐘的泡腳時長為宜。
對于優質睡眠來說,它的評判标準并不在于時間長短或入睡早晚。隻要第二天精神狀态充沛,且無其他身體不适反應,就意味着睡眠過程的高效完成。
除此之外,睡眠時間過長,不僅對身體的機能修複沒有幫助作用,甚至還有可能擾亂正常生物節律,使得内分泌系統出現異常,反而會加大睡醒後的身體不适症狀。
總而言之,每個人的生活節奏不同,适合的睡眠時長也不盡相同。但是無論是何種情況,頻繁在夜間轉醒,都非常不利于我們的身體健康,久而久之,增加各類惡性疾病的發病概率。
想要保持健康的睡眠狀态,除去在生活中堅持适度運動,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之外,也要留意身體出現的異常信号,定期前往醫院檢查,規避風險,以防惡性疾病的出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