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九選艾的艾小九。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受到,自從進入農曆五月,最明顯的感受就是熱、濕、食欲不佳、心煩不安、無精打采,有些人還會出現濕疹複發的情況。
古人認為,五月是“毒月”,天地交泰之月,陰陽混沌不分,人體髒腑氣血受極大的影響,人身、肚裡空蕩蕩,走路無力,沒有精神。其中有九天傷身損氣耗精元的日子,就是古代所謂的九毒日,而端午之日為九毒日之首。
五月即是午月,五行屬火,此時的陽氣達到最旺,火旺至極,而此時陽氣外散,内裡虛弱,所以不适合再進行消耗性的活動:吃冷飲、流大汗、房事......
再加上端午的時候,雨季漸漸到來,而氣溫已經有了較大回升,空氣潮濕,流通不暢,濕熱之邪較盛。一旦濕熱阻滞氣血經絡,就會出現人體代謝受阻、氣血欠暢、濁邪停滞而百病生的窘況。
而這時,自然界的氣候容易滋生蛇蟲鼠蟻以及各種病菌,進一步加重疾病的傳播。因此民間習俗流行在門前插艾條,喝雄黃酒,泡艾草浴以達到端午除邪辟穢和養生保健的目的。
2019年九毒日
前3天:2019年6月07日-6月09日「初毒日」
中3天:2019年6月17日-6月19日「中毒日」
後3天:2019年6月27日-6月29日「末毒日」
以上9天是一年中最毒的時候,被稱為【九毒日】!
抓住這個排毒日,排寒毒,水毒,濕毒,痰毒,血毒,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排寒毒
前邊我們也說過,五月,五行屬火,此時的陽氣達到最旺,火旺至極。大自然陽氣最旺,而如果我們可以利于這麼一個大好的“天時”條件,通過艾灸排除體内的寒毒,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我們可以通過艾灸督脈、百會、大椎、命門、至陽、神阙、關元等穴,可以振發一身之陽氣,達到排寒的目的。
在這裡,小九建議大家如果有機會可以做1-2次的長蛇灸(督脈灸),再配合穴位艾灸,效果會更好。
▼長蛇灸
▼百會穴
▼大椎穴
▼命門
▼至陽穴
▼神阙穴
▼關元穴
2
排痰毒濕毒
古人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說話,農曆五月,夏季開始,暑濕之氣日盛,陽氣外洩,其實髒腑裡邊是陰寒的,所以我們一定要養護陽氣,忌寒涼。此時,尤其是我們脾胃之氣會明顯減弱,運化水濕的功能也會降低,所以我們一定要養護脾胃之氣,提高脾胃運化功能。
脾胃功能一旦虛弱,體内水濕之氣就會不能正常代謝,長期如此,會生痰濕,我們可以通過艾灸解決這一問題。
通過艾灸脾腧、中脘、曲池、足三裡、陰陵泉、豐隆、三陰交來提高脾胃功能,排除痰毒濕毒。
▼脾腧穴
▼中脘穴
▼足三裡穴
▼陰陵泉穴
▼豐隆穴
▼三陰交穴
3
排血瘀之毒
氣虛則血虛,久則必血瘀。
對于很多血瘀體質的人,我們主要靠增補氣血,活血化瘀的艾灸方法進行調理,通過補益陽氣,增強氣血達到以氣化形,排除血瘀之毒。
氣滞血瘀:疏肝解郁活血化瘀加肝俞,期門,太沖
▼肝俞穴
▼期門穴
▼太沖穴
氣虛血瘀:關元,氣海,中脘,膻中等
▼關元
▼氣海
▼中脘
▼膻中
血寒血瘀:心俞、肝俞、脾俞、腎俞,關元,陰陵泉
▼心俞穴
▼肝俞
▼脾俞
▼腎俞
▼關元
▼陰陵泉
血熱血瘀:太沖,中都,膈俞等穴位
▼太沖
▼中都
▼膈俞
濕痰阻遏:陰陵泉,中脘,天樞,水分等穴位加減
▼陰陵泉
▼中脘
▼天樞
▼水分
跌打手術損傷:用大杼,陽陵泉等穴位。
▼大杼穴
▼陽陵泉
4
艾葉泡浴:祛寒祛毒
除了艾灸,小九還強烈推薦各位多進行艾葉泡浴。
根據古代醫藥書籍,艾草苦燥辛散,能理氣血、溫經脈、逐寒濕、止冷痛。
而艾浴是藥浴療法的一種,藥浴療法的應用,最早可追溯至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時期。
戰國時期,士大夫們已盛行用蘭草、艾葉等香料香藥煎煮沐浴,以達到芳香爽身保健作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