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7日,聯合國大會第74屆會議将每年5月21日确定為國際茶日,以贊美茶葉對世界經濟、社會和文化的價值。該提案是在2019年6月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大會第41屆會議上審議通過。國際茶日的确定是由中國主導推動的,這是我國首次成功推動設立的農業領域國際性節日,彰顯了世界對中國茶文化的認同,将利于中國同各國茶文化的交融互鑒,推動全球茶産業的協同發展。
緣起“全民飲茶日”
21世紀以來,中國茶文化事業取得了空前繁榮的景象,在傳承和弘揚茶文化的同時,茶産業經濟也得到迅速發展。為了把飲茶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倡導“茶為國飲”和希望設立一種國家或者國際性“飲茶日”的可行性呼聲亦日益高漲。
2004年兩會召開期間,全國政協文史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會長劉楓向全國政協提交關于确定《茶應成為國飲》提案。同年6月25日,農業部專門發文答複表示對“茶為國飲”予以支持,并會同國家質檢總局、商務部、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國家工商總局等部門積極給予推動、支持。并且希望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能夠在适當時機專門召開以“茶為國飲”的主題研讨會,借此希望聽到社會各界和專家的意見。
2005年春,設在杭州的八家國字号茶葉科研、教育、文化專業機構和社會團體發出了《倡導“茶為國飲”,打造“杭為茶都”》倡議書,來自全國各地的茶界代表、茶文化愛好者以及專家學者聚集在西子湖畔,就此項議題舉辦了高峰論壇,并發表“杭州宣言”。論壇與會代表一緻建議在農曆谷雨這天設立“全民飲茶日”。與會代表認為:一是因為農曆谷雨是我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之一;二是因為在谷雨前後是綠茶采摘、生産的旺季,有利于宣傳科學飲茶和普及茶知識,推廣茶文化和擴大茶的影響。2006年4月20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宗懋宣讀了《關于設立“全民飲茶日”倡議書》,倡議大家在4月20日前後,在全國各地組織和舉行“全民飲茶日”活動,希望茶能為全人類永遠謀福祉。
2009年4月13日,《杭州日報》刊登了由杭州市委、市政府聯合中國茶葉學會、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中國茶葉博物館、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杭州茶葉研究院、國家茶葉質量檢驗中心、農業部茶葉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茶學系等八家單位共同發出《關于設立“全民飲茶日”的倡議書》。
2009年4月20日,以“茶為健康飲”為主題的首屆“全民飲茶日”活動在杭州正式拉開序幕,此次活動的開展,為倡導茶為國飲,宣傳科學飲茶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由于持續不斷地開展“全民飲茶日”活動,影響範圍日漸擴大,這對普及茶葉科技和茶文化知識,推動全民飲茶,促進茶葉消費,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并成為全國影響力最廣的公益性茶事活動。茶文化與茶産業在國内外的地位不斷攀升,全國茶界一直希望國家有關部門能把“全民飲茶日”列入正式節日,這也是“國際茶日”設立的緣起。
“國際茶日”設立過程
2018年5月17—20日,聯合國糧農組織政府間茶葉工作組第23屆會議在杭州舉行。中國、印度、斯裡蘭卡等茶葉産區,與英國、美國、德國等茶葉銷區,以及國際茶葉委員會等25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共116名代表參加會議。此次會議上,中國代表團提出在每年5月21日慶祝“國際飲茶日”。
2018年9月26—28日,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在羅馬總部召開第72屆商品問題委員會會議,會議對中國所關注的在每年5月21日設立“國際飲茶日”提案進行投票。農業農村部農業貿易促進中心主任張陸彪從幫助消除貧困、促進茶葉消費及提升人類健康水平等多個角度闡述設立“國際飲茶日”意義的中國提案進行了有力陳述。中國提案在商委會獲得全體成員國通過,并決定把中國提案提交FAO理事會讨論。至此,這項由中國推動的“國際飲茶日”方案,在糧農組織成員國的支持下,終于又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
2018年12月,聯合國糧農組織理事會通過了獲得第72屆商委會批準的“國際飲茶日”提案,這意味着“國際飲茶日”設立事宜進入了快車道。2019年6月21—22日,聯合國糧農組織政府間茶葉工作組在俄羅斯索契召開了第23屆期間會議,共有來自國際茶葉工作組成員國的代表、有關觀察員國代表及聯合國糧農組織代表共60多人出席會議。此次會議達成四點共識,其中第二條就是與會代表一緻同意“采取切實行動合作慶祝“國際飲茶日”。會議要求把全球茶葉消費引導與生産中貫徹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相結合。
2019年6月22—23日,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大會第41屆會議在羅馬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糧農組織理事會第160屆會議批準的“國際飲茶日”提案,并提請聯合國大會下屆會議考慮宣布每年5月21日定為“國際飲茶日”。2019年12月19日,新華社發布消息:“第74屆聯合國大會19日通過決議,将每年5月21日定為‘國際茶日’”。
設立目的與積極意義
茶是世界三大飲品之一。全球産茶國和地區已達60多個,茶葉産量近600萬噸,貿易量超過200萬噸,飲茶人口超過20億。茶葉生産和加工是發展中國家數百萬家庭的主要生計來源,也是若幹不發達國家數百萬貧困家庭的主要謀生手段。茶葉生産與加工有助于應對饑餓、減少極端貧困、增強婦女權能、可持續利用陸地生态系統。茶行業是一部分貧困國家主要的收入及出口收益來源,同時作為勞動密集型行業,茶行業也能提供大量就業,尤其在偏遠經濟欠發達地區。
“國際茶日”的設立,是為了弘揚茶葉的經濟、社會和文化價值,促進全球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這也是以中國為主的産茶國家首次成功推動設立的農業領域國際性節日。聯合國大會決議希望國際社會根據各國側重以适當的方式慶祝“國際茶日”,通過教育及各類活動幫助公衆更好地了解茶葉對農業發展和可持續生計等的重要性。
茶,源自中國,盛行世界,既是全球同享的健康飲品,也是承載曆史和文化的“中國名片”。高度重視茶産業發展和茶文化交流,曾向“國際茶日”系列活動緻信表示熱烈祝賀,也曾殷殷叮囑,要統籌做好茶文化、茶産業、茶科技這篇大文章。
“一片葉子富了一方百姓。”在中國,因茶緻富、因茶興業的故事有很多。茶産業的發展讓一座座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一棵棵茶樹,一座座茶園,正鋪就一條前景廣闊的鄉村振興之路。
從2020年首個“國際茶日”至今,已經走過了3年。3年來,國際社會對茶和茶文化愈發關注,全世界越來越多的人也通過這一節日更加關注茶、了解茶、喜愛茶。茶作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将在促進中國同各國茶文化的交融互鑒,推動茶産業的協同發展,共同維護茶農利益,對發展中國家的農村發展、減貧和糧食安全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
[責編:周佳]
[來源:中國茶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