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阿姨(化姓)反複頭暈頭痛十餘年,每月發作1次左右,一直未能确診。前段時間,頭暈頭痛加重,還出現了情緒問題,容易生氣、緊張,吃藥也不能緩解。最近,終于查明是一種會遺傳的腦血管疾病。
醫生提醒:
如果磁共振檢查報告提示腦白質多發變性竈,
要警惕可能是腦小血管病 。
家住清遠的李阿姨今年55歲,平素身體還算不錯,就是頭暈頭痛經常折騰她。
“每次發作就是左側太陽穴附近脹痛,發作的時候腦袋昏昏沉沉的。”據李阿姨回憶,頭痛發作不規律,持續時間也時長時短,但每次隻要平躺、好好休息後就能改善。為了治療這“磨人”的頭痛,李阿姨也曾到醫院就診,曾被診斷“腦供血不足”,但始終沒找出病因。
伴随頭痛而來的是記憶力減退,李阿姨慢慢變得丢三落四、總是忘記原本想做的事、剛到嘴邊的話又忘記……
4月份以來,李阿姨幾乎每天都在受頭痛折磨,還出現視物模糊、走路頭重腳輕等症狀,伴左側肢體麻木感,白天經常覺得煩躁、緊張、易發脾氣,晚上也睡不好,經常說夢話。5月中旬,在朋友介紹下,李阿姨來到廣東三九腦科醫院。
我院神經内六科主任胡運新接診了患者。MR顱腦平掃 半球動脈(MRA)檢查結果提示腦白質多發變性竈,但患者的血脂、血壓、尿糖指數都正常,年紀不大,腦血管病高危因素相對較少。胡運新綜合分析患者情況,把患者的頭痛、頭暈、記憶力下降、情緒改變等一系列症狀和MRI提示的腦白質多發變性竈相結合,考慮是一種特殊的腦小血管病。為明确診斷,為患者安排了相關的基因檢測。最終結果顯示NOTCH3基因突變。
▲患者的分子檢測報告
胡運新介紹,患者得的是一種叫CADASIL的遺傳性腦小血管疾病。CADASIL又稱伴皮質下梗死及白質腦病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腦動脈病,是常見的遺傳性腦小血管病,主要是染色體上的Notch3基因突變所緻,可引起腔隙性腦梗死、皮質下癡呆、情緒障礙和偏頭痛。在疾病比較早期,尚未引起中風的症狀前,MRI檢查往往提示腦白質多發變性竈,因此李阿姨的頭痛頭暈、情緒改變、記憶力下降和腦白質多發變性竈都是這個病的并列表現,并非因果關系。
經過對症治療,李阿姨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改善。
CADASIL有哪些症狀?
除了頭痛,頭暈、認知障礙外,CADASIL常見的症狀還可表現為記憶力、注意力、執行能力等下降,随着疾病進展可出現皮質下癡呆。此外,情感障礙在CADASIL也較為常見,持續抑郁或抑郁躁狂交替往往在病程晚期出現。
該病多為中年起病,腦梗死/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是CADASIL的最常見臨床表現,表現為典型的腔隙性梗死,在病程中可反複多次出現,但患者通常沒有高血壓、糖尿病等病史。除了錯綜複雜的臨床表現,CADASIL還具有遺傳性的特征,在詢問患者病史的時候也要注意家族史的詢問。
專家提醒: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身體不适也會去查磁共振,如果報告提示腦白質多發病竈,要警惕腦小血管病,可于專科醫院就診,尋找相應病因,做到早診斷、早治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