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走進泡桐樹

走進泡桐樹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16 16:57:34

走進泡桐樹(一條自然生長的兒童友好街道)1

在兒童友好城市的實現路徑上,在城市規劃建設之初就帶着兒童友好的思路,将兒童的需求納入考量,是兒童友好最終能落地的重要途徑。

但是,城市并不全新,尤其對于成都這樣建城曆史悠久的城市。如何在慣性很強的街道社區中實現小範圍的兒童友好的突破?

“看見”兒童和家庭的需求是第一步。其次,考驗的是城市管理者的智慧。

兒童友好城市觀察的第一站,我們将目光投向掩藏在市中心一條“自然生長起來”的兒童友好街道。

走進泡桐樹(一條自然生長的兒童友好街道)2

“千城皆如圍棋局,唯有少城魚骨肌。”描繪的是成都少城曆史文化街區放射狀均勻分布的街道形态。泡桐樹街是其中一條“魚骨”,因街道中巨大的泡桐樹得名。但成都人更熟悉的是街道一頭,一牆之隔的成都“五朵金花”之一——泡桐樹小學。

走進泡桐樹(一條自然生長的兒童友好街道)3

六月中旬,成都開始進入夏天。一天傍晚,我們偶然從車流還未減退的主幹道拐進泡桐樹街,節奏一下慢了下來。

穿過長長的牆繪走廊,迎面看見街口巨大的泡桐樹下,圍着三三兩兩的孩子,在木質平台上跑跑跳跳,就着路燈光玩遊戲。街面上,有小朋友滑着滑闆車呼啦啦穿過。有家長和孩子在打羽毛球,也有跳繩的,拍皮球的,還有組隊玩飛盤的。

走進泡桐樹(一條自然生長的兒童友好街道)4

有幾個穿着泡小校服的男孩,在吹彩色氣球。他們六年級,正在為即将到來的畢業晚會做準備。街邊的休閑長椅上,坐着幾位乘涼的家長,旁邊是幾個年齡更小的孩子,在視線範圍内安靜地玩耍。

走進泡桐樹(一條自然生長的兒童友好街道)5

另一邊,兩個男孩把自己的舊玩具擺在了街邊,開了個小小二手市場,一個玩具車模型售價4元,買的人不少。街邊的一組健身器材也被小朋友們“占領”,站在器材上大步流星地晃動。

走進泡桐樹(一條自然生長的兒童友好街道)6

放眼望去,直到步行範圍盡頭,處處散落着家長、孩子和老人。此時的街道就像一個沒有圍牆的大院子,街面就是院壩,晚飯後大家都到這裡來散步、乘涼、休息。

因為靠近寬窄巷子,泡桐樹街的商鋪也是小有名氣的。咖啡館、茶室、小酒館、私房菜,此刻都成為美麗的背景。玻璃窗裡面燈光溫柔,時尚的年輕人吃飯聊天,窗外孩子們奔跑着魚貫而過。

走進泡桐樹(一條自然生長的兒童友好街道)7

走進泡桐樹(一條自然生長的兒童友好街道)8

與泡桐樹街平行的“魚骨”還有不少,但似乎隻有這裡有這樣的情形。觀察之下,我們發現了兩個不同之處。

街道是步行街,兩頭設有路障,機動車禁止通行。既是“魚骨”,街道自然并不寬闊,但泡桐樹街的街沿和街面是齊平的。

走進泡桐樹(一條自然生長的兒童友好街道)9

消弭了街道和街沿的隔離之後,人的連貫活動範圍大大增加。一個孩子如果隻能在普通的街邊抓石子兒玩,那他在泡桐樹街是能夠手舞足蹈地奔跑一分鐘以上的,以兒童滑闆的距離來算,可以滑出去至少十米,而且可以橫穿街道。不用太過擔心安全、車輛、碰撞。這一點看似微小的改變,對玩耍中的孩子的心理狀态來說,完全不同。

走進泡桐樹(一條自然生長的兒童友好街道)10

泡桐樹街的居民樓修建曆史都在20年以上,老式居民樓沒有“小區”規劃,沒有專門的綠化和活動空間。但因為靠近泡桐樹小學,居住在這裡的學齡孩子家庭數量不少。對于成長中的孩子來說,一個可以相對自由玩耍的空間是非常必要的。在這條街道上,這個潛在的需求實際上極其強烈。

我們發現,不僅住在這條街上的孩子,附近街道的小朋友放學後也會專門到這裡來玩,除了泡小的學生,還有附近少城小學,四中、樹徳實驗的學生。

于是在寸土寸金、空間狹小的少城曆史文化街區,因為步行街設置,街道成為了居住在這裡的孩子可以玩耍、活動、社交的空間。

走進泡桐樹(一條自然生長的兒童友好街道)11

走進泡桐樹(一條自然生長的兒童友好街道)12

當我們進行兒童友好讨論時,其實并沒有标準模闆,但最大的原則是看見孩子需求。《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裡指出,所有兒童都有“休閑和休息,從事與年齡相适應的遊戲和娛樂活動”的權利。在世界各地許多土地成本寶貴的城市裡,比如香港、新加坡,對于如何保證兒童玩耍的空間,有很多值得借鑒的探索。

泡桐樹街街道上的兩個小改變,似乎也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走進泡桐樹(一條自然生長的兒童友好街道)13

走進泡桐樹(一條自然生長的兒童友好街道)14

泡桐樹街如今的生态究竟是如何形成的?為此我們聯系到了少城街道寬窄社區,工作人員周瑛告訴我們,泡桐樹街在2017年“少城有機更新”項目中,被規劃成了步行街。

一開始,社區并沒有抱着“兒童友好”的理念打造街區,但的确考慮到了街道居民提出的訴求。很多住戶反映,街道很窄,商家很多,遊客開車來用餐消費,街道空間就更是被擠占了。孩子上下學也多有不便,存在不少安全隐患。”

出于解決居民實際困難的目的,綜合城市整體規劃,泡桐樹街被改造成了步行街。經過幾年的自然生長,街區逐漸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狀态。我們能看見的改變是街道禁止機動車通行、填平了街面和街沿,但在背後其實有更多看不見的工作。

我們走在泡桐樹街時,也的确有一些疑問。其他街區很多底商是允許外擺的,但是在泡桐樹街,晚上沒有外擺的消費區域,街邊的公共座椅幾乎與商鋪融為一體,居民和孩子們就是在商鋪門前玩耍。酒吧聽不見音樂,烤肉沒有油煙。

走進泡桐樹(一條自然生長的兒童友好街道)15

走進泡桐樹(一條自然生長的兒童友好街道)16

走進泡桐樹(一條自然生長的兒童友好街道)17

如果說,街道已經形成了對兒童和居民非常友好的氛圍,但站在商鋪的角度,他們的“退讓”非常明顯。事實上,泡桐樹街的商居矛盾一度非常突出。

周瑛為我們介紹了一位老商戶,泡桐樹街12号老闆娘孫二姐,她同時也是這條街商居聯盟的會長。她表示,步行街改造的确曾對商家産生一定影響,如果車不能進入,很大部分客人自然就被擋在外面了。

矛盾出現時,社區很快地搭建起商鋪和居民的溝通平台,大家共同成立商居聯盟。“各方的意見和需求都要聽,然後想辦法解決。”作為商家,也作為會長,二姐在兩邊做了大量的斡旋工作,她看起來和善又熱情,她說“我的工作原則就一條,為了大家好,别人好了自己才會好。”

如今,街道的生态已經變得相對穩定,商家和住戶之間保有一份難得的默契。二姐告訴我們,有時候家長沒時間接孩子,會讓孩子在她店門口坐一會兒,打電話給她幫忙照看。附近居民經常給她送來一些家裡的土特産。

老商戶對住在這裡的孩子和老人很熟悉,有時候路過坐在門口休息的時,老闆端出一杯水來也是常事。事實上,疫情影響下,附近街區的居民成為了這些商鋪消費的主力人群之一。

走進泡桐樹(一條自然生長的兒童友好街道)18

幾乎每個傍晚,泡桐樹街都像這個六月普通的一天一樣自然和諧。生活在街區中的孩子,家庭,商戶,每個人其實都成為了這個和諧氛圍的受益者。而這又是物理空間改變之外,一種“軟性的”友好

在世界各地兒童友好經驗中,有一條被共同認可的原則,即兒童友好其本質上是對所有人友好,是不犧牲任何一個參與方的利益。從更大的角度來說,充滿友好和愛的環境對孩子來說更加可貴。當孩子能感受到身邊每個人都的需求都被看見,被尊重,那麼他們大概率也會成長為這樣的人。

走進泡桐樹(一條自然生長的兒童友好街道)19

走進泡桐樹(一條自然生長的兒童友好街道)20

距離泡桐樹小學校門大約10米,寬窄巷子社區服務中心的門口,依着街道原有的結構修了一個供居民坐下來休息的避雨遮陽的走廊。周瑛告訴我們,這就是社區為了解決上下學路上15分鐘的問題,接送孩子的父母、老人可以在長廊裡坐着休息。一年到頭,除了周末,孩子是每天都要接的,所以長廊利用率非常高。

除此之外,社區也在有限的空間裡面絞盡腦汁挖掘可供孩子活動的空間。與泡桐樹街一街之隔的西郊河邊一塊空置的綠地,也被改造成了智慧足球公園。在社區服務中心裡面,也有不少空間開放給了孩子們。

走進泡桐樹(一條自然生長的兒童友好街道)21

李女士一家去年搬到泡桐樹公寓,家裡二寶弟弟在泡小讀一年級。她是一個全職母親,同時會在社區開展公益的讀書會,附近的孩子都免費來參加。我們見到她時,她正在寬窄巷子社區服務中心的教室為十多個孩子上課。

她說家裡的兩個孩子就是泡桐樹街上玩耍的孩子之一。“隻要告訴他們不要走出這條街,我還是很放心讓他們自己下樓去玩的。”她表示,生活在這裡非常方便,街區氛圍也很好,一家人都生活在這裡,自己也非常希望為孩子和鄰居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走進泡桐樹(一條自然生長的兒童友好街道)22

孫二姐的女兒嶽雯秀是泡桐樹街的“商戶二代”。她如今自己也在街區上經營了一家店鋪,主營養生。她的專業是心理學,因為開店與很多住在附近的“泡媽”成為了朋友。知道她是學心理學的,很多媽媽便向她開啟了“壓力吐槽”模式。了解得多了之後,雯秀準備在社區開展一些公益的講座。“我自己對教育很感興趣,也希望我的專業知識能幫助媽媽們緩解育兒焦慮,更好地和孩子相處。”

因為看見了孩子和家庭的實際需求,本着互相尊重和溝通理解的樸素想法,泡桐樹街在沒有兒童友好理念提前介入的情況下,自然生長成了一個兒童友好“生态街區”,這幾乎折射出了兒童友好的真正本質,這裡的經驗是值得我們思考和借鑒的。

但我們并不能依賴于“自然”。如果以成都市中心的學校為圓心2公裡半徑内輻射的街區大多數的老街道,他們的兒童友好又該如何去實現?其實是需要街區治理者、居民、商戶和所有關心兒童成長的人,更積極、更有意識地參與。

走進泡桐樹(一條自然生長的兒童友好街道)23

一米視界是成都兒童團推出的“與城市共成長”——成都兒童友好型城市CGC助力計劃之一。該欄目将通過尋找和報道成都現有的兒童友好城市樣闆,發掘和講述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兒童友好案例故事,吸引更多的機構、社區、企業等參與進來,推動和激發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多元可能性,讓城市的孩子了解城市,讓孩子的城市看見孩子,真正實現孩子與城市共成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