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車主,你是否擔心過買到假機油。如同莆田假鞋,假機油在中國,已成為一項産業。随着造假技術日益“精進”,假機油越來越難被識破。除非發動機自己能開口:“兄弟,今天這機油,味道不太對”,你幾乎沒有辦法,看穿那些高仿的“A貨”。
電商網購發展,也沒能讓假機油收斂。僅2020年上半年,就有十餘起假機油案告破。原本應隐藏于黑暗的假貨,為何屢禁不止;甚至在正規渠道,也堂而皇之銷售?
小作坊裡的“黑色生意”
暴利,是假機油的核心動力。一個簡陋的作坊,幾台肮髒的機器,就能造出價值百萬、甚至上億的産品。假機油很賺錢,但到底有多賺,似乎沒人能說清。
機油産品包括三個部分:基礎油、添加劑、包裝。一罐假機油能賺多少,取決于這三塊成本能降到多低。從生産過程看,造機油不難,造好機油難,這給了造假者很大空間。
基礎油是機油的“底料”。通常我們說的礦物油、全合成、PAO,都是指基礎油類型。一罐好機油,首先要有好的基礎油。
機油企業衆多,但多數不具備基礎油生産能力。基礎油屬于石油工業衍生品,一般從原油提煉,或者從天然氣合成。除了美孚、殼牌、嘉實多、長城、昆侖這些企業,本身就是石油巨頭;多數企業,隻能依靠采購。
中國是基礎油進口大國,每年基礎油進口量,是出口量的10倍以上。據海關統計,2020年1-5月,中國基礎油進口總量96.98萬噸;出口量僅0.85萬噸。進口總額6.33億美元(約合人民币44.63億元),平均每噸約4600元。
從國内采購,價格類似。中國潤滑油網顯示,150N(Ⅱ)基礎油(一種二類基礎油)價格在每噸4000-7000元之間。更高端的三類基礎油、PAO全合成基礎油,采購價格則在每噸1-3萬元左右。
部分造假者,為進一步降低成本,會選擇廢油回收、走私油等來路不明的渠道。2019年,廣州增城破獲的某假機油案嫌疑人交待,通過廢機油提煉,一噸“底料”成本不到600元。
添加劑是機油的“調料”。機油中,添加劑含量通常在1%-25%之間。基礎油決定了機油的粘度、傾點(低溫流動性)等物理性能;添加劑,則賦予機油清潔、抗氧化等“特殊能力”。添加劑,是好機油的“秘方”。
一款機油中,可能用到的添加劑,包括分散劑、清淨劑、抗氧劑、黏度指數改進劑等十餘種。多數企業,并不具備添加劑生産能力。添加劑是機油的“芯片”,涉及分子層面物質合成,部分添加劑合成,技術難度很高。
目前,全球添加劑市場被路博潤(Lubrizol)、潤英聯(Infineum)、雪佛龍奧倫耐(Chevron Oronite)、雅富頓(Afton)四大巨頭把持,合占全球市場份額約85%。國内上海海潤、中石油蘭州、錦州石化等企業,也具備添加劑生産能力,但多以單劑為主,部分關鍵技術,仍然沒有突破。據海關資料統計,2018年,中國機油添加劑市場規模約167億元,其中72%為進口。
根據配方不同,高端機油和低端機油,添加劑成本可能相差數十元。添加劑采購價格一般在每噸5萬元左右,為了省錢,假機油可能少添或者不添。廣東肇慶一位假機油生産者表示,不用算添加劑價格,美孚、嘉實、殼牌,你要什麼,他調什麼。“SN級别的5W-40我們都能做,廣州有幾個客戶都是從我這裡拿貨。”
對于假機油,包裝成本可能比油更高。有假機油生産者表示,由于“美嘉殼”更新了包裝,現在技術還沒跟上;加上“查得嚴”,廣州好幾家包裝廠暫時都不做了。
為了防止造假,“美嘉殼”一直在升級防僞技術。比如殼牌最新包裝,用了3D立體光變效果、四維全息圖案、雙層防僞二維碼等多種手段,使造假成本和難度持續升高。一家廣州的包裝廠表示,他們那裡還有貨,但價格比較高:嘉實多金嘉護42元/件;美孚速霸62元/件。
一瓶4L裝機油,重量約3.6kg,一噸原料可以灌裝287桶。由此估算,假設做一款高仿美孚速霸1000,5W-30機油,基礎油成本約13.6元,添加劑成本約26元,加上包裝62元,總成本約101.6元。
美孚官方旗艦店,該産品售價268元,毛利率接近164%。真正的造假者,成本隻會更低。低難度和高利潤,使機油造假趨之若鹜。
正規渠道也被“污染”?
流通環節,假機油更加隐蔽。真假難辨的線上渠道,魚龍混雜的汽配商城,都是假機油滋生的土壤。甚至有觀點認為,正規渠道也在售假。
有媒體報道稱,“目前市面上流通的‘美嘉殼’,7成以上都是假貨。甚至一些官方授權經銷商,也真貨假貨混着賣”。
這一類觀點認為,由于正品機油渠道利潤不高,真假貨源摻着賣,才是機油經銷商的“财富密碼”。多位業内人士接受訪談時表示,正規渠道确實存在流入假貨的風險,但規模和比例無法評估。
上汽車享家渠道經理孫曉介紹,“美嘉殼”經銷商利潤,一般在15%-30%。相比之下,部分國産品牌利潤反倒較高,基本在100%以上。
一位從業多年的汽車經銷商,給我們看了一份價格表。他從代理商手裡拿貨,4L裝美、嘉、殼,正品單件毛利在百元左右。但他也表示,加上店面和人工成本,正品機油利潤确實不高。
“如果進假貨,成本會比正品批發價低30%-50%”。維保店用假機油,如果是高仿假貨,一般消費者也看不出來。高收益、低風險,假機油成為部分經營者的選擇。
但總的來說,正規渠道,仍然是避免假貨最有效的手段。正規渠道,比如大型電商平台、線下連鎖商超,重視的是品牌長期發展,售假機會成本、法律風險很高。這些企業不會主動售假。
途虎養車采銷高級經理袁放介紹,為了防止假貨,途虎養車和殼牌、美孚等廠家建立了直接合作,并推出“一物一碼”溯源系統,為防止假貨增加屏障。
官方渠道售假,更大的可能,是“官方渠道”本身是假的。一位深圳商家,對我們自稱是美、嘉、殼授權經銷商,可以從工廠直接發貨。但殼牌官方表示,并不會向消費者直接發貨。嘉實多授權經銷商列表裡,也查無此人。這樣的渠道,自然大概率會買到假貨。
近年來,線上渠道占比越來越高,但線上也不是防範假貨的靈丹妙藥。有些時候,線上渠道反而讓假機油更容易流通。
每個電商平台,你都能搜到大量同款,但價格遠低于官方旗艦店的機油。以殼牌喜力HX7 5W-40,4L裝為例,同一款産品,在殼牌天貓旗艦店售價398元;而在另一家店售價僅199元。這樣的機油是不是正品,答案不言自明。
理性的消費者,或許不會去買這些商品。但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線上渠道,反而能更容易采購假貨,轉手輕松賺取高額利潤。
如何根治造假的“土壤”
作為商品,假機油堪稱“完美”:成本不高、利潤不低、難度不大、風險很小,無論造假還是售假,都是一筆“好生意”。
對消費者來說,假機油最大的問題是,你沒法知道他的下限有多低。正品機油1萬公裡保養一次,假機油可能隻能跑3000公裡。如果是廢油提煉,對發動機會有更大傷害。
現在的假機油,冒牌“A貨”已成為主流,一兩萬公裡,或許車主都意識不到差别。這就像一種慢性病,危害緩慢而深入。金色的機油在齒輪間奔湧,黢黑的積碳一點點沉澱;隻有當發動機出現異響、磨損時,你才會意識到,“xx,原來買到了假機油”。
越是慢性病,越難以根治。假機油不僅侵害消費者利益,更會扭曲機油産業。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解決假機油問題,也不可能靠一日之功。從根本上說,國内假機油泛濫,與國産機油技術偏弱有關。導緻産品定價權被國外巨頭掌握,使機油行業整體價格偏高,給造假者巨大的利潤空間。
因此首先要解決的難題是,打破機油技術壁壘,把整體價格拉低。就像小米手機出現前,國産手機山寨泛濫。當山寨産品沒有了利潤,自然會逐漸退場。
打破技術壁壘,主要包括兩塊,一是添加劑,二是技術标準。潤滑油測試高級工程師金成良舉了個例子,某款添加劑國内實現自主生産後,價格直接由每噸8萬元腰斬為4萬元。添加劑在機油中占比不高,但成本不低;國産沒有替代,價格就居高不下。
機油技術标準,目前由美國API(美國石油協會)、歐洲ACEA(歐洲汽車制造協會)主導。一些國内企業,在國外注冊商标,拿到歐美認證後,反過來在國内賣高價。這正是國内機油技術偏弱,導緻的市場亂象。
想打破技術壁壘,短期并不容易。添加劑方面,國外巨頭有上百年曆史,短期内難以趕超;機油标準與發動機息息相關,發動機技術不能突破,就很難掌握機油标準的話語權。
技術提升是一項長期事業,短期來看,治理假機油,還是要依賴監管。中國汽車後市場,一直有“散、亂、小”的特點,造假及銷售環節隐蔽且分散,客觀上增加了打擊難度。導緻在生産環節,很難進行全面的治理。
相較之下,加強流通環節管理,可能更容易産生效果。一方面,正規渠道相對集中,保證這些渠道沒有假貨,消費者能放心購買,會壓縮假機油市場;另一方面,要發揮消費者監督力量,建立清晰的投訴渠道和賠償機制,對售假行為形成震懾。
結語
治理假機油,确實不容易。如果不從“土壤”入手,有害的“雜草”永遠也除不完。2020年,中國汽車保有量即将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汽車大國;但機油和後市場的混亂局面,與車市發展并不匹配。如何讓車主用上放心油,真的不是一件小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