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八王之亂時哪個人是皇帝

八王之亂時哪個人是皇帝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5-05 20:39:21

八王之亂時哪個人是皇帝?1、汝南王司馬亮司馬亮(?―291年),字子翼,河内溫縣(今河南溫縣)人,晉宣帝司馬懿第四子,晉景帝司馬師、晉文帝司馬昭異母弟,母伏夫,西晉宗室、八王之亂中的八王之一司馬亮初封萬歲亭侯,後改封廣陽鄉侯、祈陽伯,曆任東中郎将、散騎常侍、鎮西将軍等職西晉建立後,先封扶風王,後改封汝南王,先後擔任騎司馬、撫軍将軍、衛将軍、宗師等鹹甯三年(277年),升任鎮南大将軍、都督豫州諸軍事等要職,鎮守一方不久入朝任太尉、錄尚書事,兼任太子太傅太熙元年(290年),晉武帝病重,有意托孤于司馬亮,但在楊駿阻撓下并未成功元康元年(291年),楊駿被殺後,司馬亮入朝任太宰,與衛瓘分掌朝政,大肆封官卻失去人心不久,司馬玮矯诏将司馬亮殺死司馬玮被晉惠帝皇後賈南風所殺後,朝廷下诏給司馬亮平反,賜谥号為文成,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八王之亂時哪個人是皇帝?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八王之亂時哪個人是皇帝(多少王爺參加了)1

八王之亂時哪個人是皇帝

八王之亂是發生于中國西晉時期的一場皇族為争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内亂,因皇後賈南風幹政弄權所引發。這次動亂從291年到306年共曆時16年,其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玮、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颙、東海王司馬越八王。後來被《晉書》合稱為“列傳第二十九汝南文成王亮(子粹矩子祐羕宗熙)楚隐王玮趙王倫王冏(鄭方)長沙王乂成都王穎河間王颙東海孝獻王越”,也就被稱為“八王之亂”。

1、汝南王司馬亮

司馬亮(?―291年),字子翼,河内溫縣(今河南溫縣)人,晉宣帝司馬懿第四子,晉景帝司馬師、晉文帝司馬昭異母弟,母伏夫,西晉宗室、八王之亂中的八王之一。司馬亮初封萬歲亭侯,後改封廣陽鄉侯、祈陽伯,曆任東中郎将、散騎常侍、鎮西将軍等職。西晉建立後,先封扶風王,後改封汝南王,先後擔任騎司馬、撫軍将軍、衛将軍、宗師等。鹹甯三年(277年),升任鎮南大将軍、都督豫州諸軍事等要職,鎮守一方。不久入朝任太尉、錄尚書事,兼任太子太傅。太熙元年(290年),晉武帝病重,有意托孤于司馬亮,但在楊駿阻撓下并未成功。元康元年(291年),楊駿被殺後,司馬亮入朝任太宰,與衛瓘分掌朝政,大肆封官卻失去人心。不久,司馬玮矯诏将司馬亮殺死。司馬玮被晉惠帝皇後賈南風所殺後,朝廷下诏給司馬亮平反,賜谥号為文成。

汝南王司馬亮是晉宣帝司馬懿的第四子,晉景帝司馬師、晉文帝司馬昭的四弟,晉武帝司馬炎的四叔,晉惠帝司馬衷的叔祖父。司馬亮原定為輔政大臣,卻被楊皇後與父親楊駿排斥。楊駿獨攬大權數月,被晉惠帝的皇後賈南風借晉惠帝司馬衷之手殺戮。賈皇後因汝南王與楚王司馬玮有積怨,撺掇司馬玮殺死叔祖父司馬亮,激發“八王之亂”。

2、楚王司馬玮

司馬玮(271年―291年),字彥度,晉武帝司馬炎第五子,晉惠帝司馬衷異母弟,母審美人,西晉諸侯王、八王之亂中八王之一。司馬玮初封始平王,後改封楚王。曆任屯騎校尉、都督荊州諸軍事、平南将軍、鎮南将軍、衛将軍、侍中等。 元康元年(291年),汝南王司馬亮、太保衛瓘建議朝廷讓司馬玮離開朝廷到封國去,司馬玮對此很怨憤。衛瓘等人因長史公孫宏、舍人岐盛輕薄無德,并受司馬玮親寵,會給朝廷帶來禍患,打算收捕岐盛。岐盛得知此事,就和公孫宏密謀,假稱司馬玮的命令,向皇後賈南風說司馬亮、衛瓘壞話。司馬玮于是勒令本部軍隊,僞造诏書召集軍隊準備除掉衛瓘等人,不久兵敗被處死,年僅二十一歲,谥号隐王,追贈為骠騎将軍。

楚王司馬玮是晉惠帝司馬懿的異母弟,晉惠帝的皇後賈南風撺掇楚王司馬玮殺掉汝南王司馬亮,又以矯诏殺死諸侯王為由殺死楚王司馬玮。此後賈南風正式獨攬大權。

3、淮南王司馬允

司馬允(272年—300年),字欽度,晉武帝司馬炎第九子,晉惠帝司馬衷、晉懷帝司馬熾異母兄弟,母李夫人 ,西晉宗室、諸侯王。 鹹甯三年(277年),受封濮陽王,任越騎校尉。太康十年(289年),改封淮南王,升任鎮軍大将軍。愍懷太子司馬遹被廢後,朝中議事者有意立司馬允為皇太弟。賈後被趙王司馬倫廢黜後,司馬允任骠騎将軍、侍中等要職。司馬允得知司馬倫有篡奪皇位之心,便稱病不上朝,暗中欲誅殺司馬倫,司馬倫升任其為太尉,有意拉攏他。實際是奪取了他的兵權,司馬允得知司馬倫的陰謀之後,便稱病不接受任職,在司馬倫派孫秀想要逼他就任之時,起兵攻打司馬倫。在率軍攻打東掖門時受阻,之後被司馬倫之子司馬虔買通的司馬都護伏胤殺死,時年二十九歲。他的三個兒子也一同遇害,晉惠帝反正後,追贈司徒,谥号忠壯王。

淮南王司馬允是是司馬炎的兒子,晉惠帝司馬衷的九弟,也是趙王倫的反對者。本來司馬允起兵讨伐趙王司馬倫勝利在望,卻被司馬倫之子司馬虔買通的司馬都護伏胤殺死,為趙王倫獨攬大權掃除了最後障礙。

4、趙王司馬倫

司馬倫(?—301年),字子彜,河内溫縣(今河南溫縣)人。西晉宗室、大臣,晉宣帝司馬懿第九子,晉景帝司馬師、晉文帝司馬昭幼弟。母為柏夫人,“八王之亂”的參與者之一。 司馬倫初仕曹魏,封安樂亭侯。五等制建立後,封東安縣子,授谏議大夫。西晉建立後,封琅琊郡王,授宣威将軍。遷安北将軍、鎮守邺城,改封趙王。遷征西将軍,鎮守關中。刑賞不明,激發羌族和氐族反叛。入為車騎将軍、太子太傅。 永康元年(300年),司馬倫使用離間計,使得太子司馬遹被皇後賈南風害死,又鼓動司馬遹舊部及齊王司馬冏起兵,廢黜并殺死賈南風。誅殺淮南王司馬允,自領侍中、相國、都督中外諸軍事,加九錫。逼迫晉惠帝退位,擅自稱帝,年号建始。 即位之後,司馬倫任用孫秀掌政,大肆封官,收取人心。齊王司馬冏、河間王司馬颙、成都王司馬穎起兵讨伐。司馬倫屢戰屢敗,宣布退位,迎接晉惠帝複位,退居金墉城。梁王司馬肜上表論罪,朝廷遣使者将其賜死。

趙王倫是晉宣帝司馬懿晚年最寵愛的柏夫人所生的兒子,如同漢武帝鈎弋夫人所生的少子劉弗陵。趙王司馬倫先是撺掇皇後賈南風賜死皇太子司馬遹,後鼓動司馬遹舊部及齊王司馬冏起兵廢殺賈南風,并在消滅侄孫淮南王司馬允後權傾朝野,自領侍中、相國、都督中外諸軍事,加九錫,甚至逼迫晉惠帝退位自立為皇帝。趙王倫篡位引起齊王司馬冏、河間王司馬颙、成都王司馬穎起兵讨伐,最終兵敗被賜死。可以說真正引起朝廷大亂的就是趙王倫,有膽量稱帝的也隻有趙王倫。

5、義陽王司馬威

司馬威(370年—301年),字景曜,小字阿皮,河内溫縣人,西晉宗室、第二任河間王。安平獻王司馬孚曾孫,義陽成王司馬望之孫,河間平王司馬洪之子。301年司馬倫謀朝篡位,派遣司馬威及黃門郎駱休逼宮,在晉惠帝手上強奪玉玺,司馬倫其後任司馬威為中書令 。司馬倫失敗後,晉惠帝反正,對司馬威逼宮一事懷恨在心,說:“阿皮強行掰開我的手指,搶奪我的玺绶,不可以不殺。”于是下令誅殺司馬威。

義陽王司馬威是安平獻王司馬孚曾孫、義陽成王司馬望之孫,屬于晉惠帝司馬衷的堂弟,也是叔祖父趙王倫的“死忠”。司馬倫篡位時,司馬威曾從晉惠帝手中奪取玉玺被晉惠帝司馬衷懷恨在心,後來晉惠帝複辟後誅殺司馬威。

6、東萊王司馬蕤

司馬蕤(?—301年),字景回,河内溫縣(今河南溫縣)人,晉文帝司馬昭之孫,齊獻王司馬攸長子,晉武帝司馬炎之侄,西晉宗室。出繼叔父遼東王司馬定國,封遼東王。太康四年(283年)改封東萊王。後曆任步兵校尉、屯騎校尉。永康二年(301年)司馬蕤之弟齊王司馬冏起兵讨伐篡位的趙王司馬倫,司馬蕤受到牽連被司馬倫收捕治罪,适逢孫秀去世,司馬蕤得以幸免。司馬冏輔政後,任命他為散騎常侍、大将軍、侍中等。永甯元年(301年),司馬蕤向司馬冏請求開設府署,遭到司馬冏拒絕,司馬蕤怨恨司馬冏,與左衛将軍王輿謀劃廢黜司馬冏,但因事情敗露而被廢為庶民。不久封為微陽侯。同年上庸内史陳锺禀承司馬冏旨意殺害司馬蕤。永甯二年(302年),司馬冏被殺,朝廷誅殺陳锺,恢複司馬蕤爵位,按王禮改葬。

東萊王司馬蕤是齊王司馬攸長子,如果司馬師多活十年甚至二十年則司馬攸有機會稱帝,那麼司馬攸的長子司馬蕤有可能繼位稱帝。司馬蕤的弟弟司馬冏起兵消滅篡位的趙王倫,齊王司馬街獨攬大權後沒有給司馬蕤開府的權力引起司馬蕤怨恨甚至參與廢黜司馬冏的密謀,事情敗露被貶殺。司馬蕤也是搞笑,自己的親弟弟輔政後已經給了自己大将軍、侍中等權位,因為沒有給開府的權力就象密謀廢黜親弟弟,還能不被貶殺?

7、齊王司馬冏

司馬冏(?―302年),字景治,河内溫縣(今河南溫縣)人。西晉宗室、大臣,晉文帝司馬昭之孫,齊獻王司馬攸次子,晉武帝司馬炎之侄,“八王之亂”參與者之一。其父司馬攸死後,襲爵齊王,曆任散騎常侍、左軍将軍、翊軍校尉,聯合趙王司馬倫廢殺皇後賈南風,為寵臣孫秀所排擠,出鎮許昌。司馬倫篡位後,拜鎮軍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首倡大義,聯絡河間王司馬颙等人讨滅司馬倫,迎接晉惠帝複位,拜大司馬、輔政大臣,加九錫。權傾朝野,驕奢淫逸,大失人心。永甯二年(302年),擁立清河王司馬覃為皇太子,自領太子太師,打算長期專政,遭到司馬颙和翊軍校尉李含上表反對,後被長沙王司馬乂擊敗和殺死。皇太弟司馬熾即位為晉懷帝後,對司馬冏予以平反,追贈侍中、大司馬、齊王,谥号武闵。

齊王司馬冏是齊王司馬攸的世子,聯合趙王倫廢殺亂政的賈南風,卻被叔祖父趙王倫排擠出首都出鎮許昌,在趙王倫篡位稱帝後,齊王司馬冏聯合河間王司馬颙、長沙王司馬乂等讨滅趙王倫并支持晉惠帝複辟。消滅了趙王倫,齊王囧也走上了趙王倫的獨攬大權道路,被司馬颙、司馬乂等擊敗殺死。看來獨攬大權不是好兆頭,往往被當成董卓消滅。

8、梁王司馬肜

司馬肜(?~302年),字子微,河内溫縣(今河南溫縣)人。西晉宗室、大臣,晉宣帝司馬懿第八子,晉景帝司馬師、晉文帝司馬昭之弟。母為張夫人。 司馬肜為人清靜修身,恭敬謹慎。初仕曹魏,封平樂亭侯。建立五等制後,封開平縣子。西晉建立後,受封梁王,拜北中郎将,鎮守邺城;遷平東将軍,鎮守許昌;轉安東将軍,鎮守青徐;入為衛将軍、錄尚書事、太子太保。出為侍中、征西将軍,鎮守關中,與建威将軍周處有矛盾,催促周處攻打氐族領袖齊萬年,然後斷絕後援,使其兵敗戰死。入為領軍将軍、錄尚書事,依附其弟趙王司馬倫。司馬倫篡位後,拜太宰、丞相,主持朝政。司馬倫失勢後,首先上表彈劾,導緻司馬倫被殺,拜太宰、司徒、宗師。 太安元年(302年),去世,追贈本官,谥号為孝。

梁王司馬肜是晉宣帝司馬懿第八子,曾是導緻周處死亡的罪魁禍首。司馬肜依附弟弟趙王司馬倫擔任太宰(太師)、丞相,趙王倫失勢後落井下石彈劾,也是這一群諸侯王中難得的壽終正寝者。

9、長沙王司馬乂

司馬乂(277年―304年),字士度,河内溫縣(今河南溫縣)人,晉武帝司馬炎第六子,晉惠帝司馬衷、晉懷帝司馬熾異母兄弟,母為審美人,西晉宗室,八王之亂中的八王之一。太康十年(289年),司馬乂受封為長沙王,授任員外散騎常侍。其父武帝司馬炎死後改任步兵校尉,永平元年(291年),同母兄楚王司馬玮被賈後殺死,司馬乂被貶為常山王。永甯元年(301年),齊王司馬冏等諸侯王起兵讨伐篡位的趙王司馬倫,司馬乂率軍響應,因軍功升任撫軍大将軍,複封長沙王。永甯二年(302年),河間王司馬颙起兵讨伐齊王,司馬乂在洛陽将齊王捕殺。太安二年(303年),被河間王司馬颙的部将張方殺害,年僅28歲。 司馬乂曾與劉暾等人預謀殺齊王 ,并對齊王的兩千名黨與都夷滅了三族。因此,在司馬乂之弟豫章王司馬熾即位後,司馬乂被追谥為厲王。以其子司馬碩襲封長沙王爵位。

長沙王司馬乂是司馬炎的第六子,晉惠帝司馬衷的六弟。賈後殺死司馬乂的胞兄楚王司馬玮,後來司馬乂跟着齊王司馬冏一起起兵反對趙王司馬倫,在齊王司馬冏輔政後擔任撫軍大将軍。河間王司馬颙起兵讨伐齊王,司馬乂突然背叛齊王司馬冏将其捕殺,甚至将司馬冏及其黨羽夷滅三族。司馬乂獨攬朝政,河間王司馬颙起兵反對司馬乂,東海王司馬越暗中和殿中将領收捕司馬乂押送到金墉城去,後來被司馬越暗中協助河間王司馬颙麾下大将張方将其襲殺。

10、東安王司馬繇

司馬繇(?~304年),字思玄,河内溫縣(今河南溫縣)人。西晉宗室大臣,晉宣帝司馬懿之孫,琅琊武王司馬伷第三子,晉元帝司馬睿叔父,曹魏征東大将軍諸葛誕外孫。個性剛毅,博學至孝。初封東安郡公,誅殺權臣楊駿時,屯兵雲龍門有功,拜右衛将軍、射聲校尉,封東安王。遷侍中、典軍大将軍,轉尚書右仆射、散騎常侍。誣殺東夷校尉文鴦,夷滅三族。專權擅勢,大肆賞罰,為執政官汝南王司馬亮所忌,貶往帶方郡。 永康初年,遷宗正卿,拜尚書左仆射,以母喪去職。永安元年(304年),力勸司馬穎歸降晉惠帝,後為司馬穎所害。

司馬繇是諸葛誕的外孫,曾借着鎮壓楊駿之亂攀附誅殺文鴦三族,粗怒輔政大臣叔父司馬亮而被貶。晉惠帝起兵讨伐司馬穎時,曾力勸司馬穎投降。但是司馬穎很快擊敗朝廷軍隊,忌恨司馬繇,将其處死。

11、河間王司馬颙

司馬颙(?―306年),字文載,河内溫縣(今河南溫縣)人,晉宣帝司馬懿三弟安平獻王司馬孚之孫,太原烈王司馬瑰之子,晉武帝司馬炎的堂兄弟,西晉宗室、八王之亂中的八王之一。司馬颙初襲封父爵,鹹甯三年(277年),改封河間王。少年時有名聲,輕錢财厚待賢士。晉武帝贊歎其為藩王的表率。趙王司馬倫篡位時,響應齊王司馬冏起兵,因功授任侍中、太尉,加三錫之禮。 永甯二年(302年),李含假稱受帝密诏說服司馬颙讨伐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任太宰、大都督、雍州牧。後又廢太子司馬覃,立成都王司馬穎為皇太弟。 永興三年(306年),東海王司馬越率義軍讨伐司馬颙,司馬颙接連挫敗,義軍逐占據關中,司馬颙保守孤城。同年,司馬越以诏書征召司馬颙入朝任司徒之職,司馬越之弟南陽王司馬模派将軍梁臣将司馬颙掐死,他的三個兒子也一同被殺。

司馬颙是安平獻王司馬孚孫子,在趙王倫篡權時支持趙王倫,甚至派大将張方支援趙王倫卻遇上趙王倫被齊王司馬冏等廢殺,司馬颙轉而支持齊王囧。齊王司馬冏獨攬朝政引起諸侯王不滿,河間王司馬颙聯合成都王司馬穎共同舉事,傳送檄文給長沙王司馬乂征讨司馬冏,後來齊王囧被長沙王乂殺死,司馬乂掌管朝政。司馬乂被司馬穎聯合河間王司馬颙部将張方殺死後,司馬颙獨攬朝政,并廢掉皇太子司馬覃,立成都王司馬穎為皇太弟。後來東海王司馬越起兵讨伐司馬颙,司馬颙慌亂之中不知所措,甚至擊殺首席大将張方與司馬越談和,司馬越征召司馬颙進京擔任司徒,路上被掐死。

12、成都王司馬穎

司馬穎(279年-306年),字章度,河内溫縣(今河南溫縣)人。晉武帝司馬炎第十六子,晉惠帝司馬衷、晉懷帝司馬熾的異母兄弟。生母程才人,西晉宗室、八王之亂中的八王之一。太康十年(289)受封成都王。元康九年(299年),由于結怨于賈谧,皇後賈南風下诏出為平北将軍,鎮守邺城(今河北臨漳西南)。永甯元年(301年),趙王司馬倫篡位,齊王司馬冏傳檄讨逆。太安元年(302年)齊王司馬冏專權,河間王司馬颙上表數其罪狀,司馬穎起兵響應。太安二年(303年),與司馬颙合謀攻長沙王司馬乂。永興元年(304年),司馬越囚禁司馬乂,向穎、颙聯軍投降。司馬穎除去朝中的司馬乂後,增封二十郡,拜丞相,又立為皇太弟。這時期的成都王司馬穎達到了他的權力頂峰。八月,王浚與司馬騰讨伐司馬穎,司馬穎等挾晉惠帝逃離冀州而奔洛陽。此後,其舊部公師籓、汲桑、石勒等繼續在冀州為司馬穎而戰。十二月,太宰司馬颙下诏廢黜司馬穎的皇太弟之位将其遣回封地成都。光熙元年(306年)九月,頓丘太守馮嵩将成都王司馬穎和他的兩個兒子抓住送往邺城。範陽王司馬虓不忍心殺害司馬穎遂将其幽禁在邺城,十月,司馬虓暴斃,範陽王長史劉輿矯诏将司馬穎及其二子一并賜死,司馬穎死時年僅二十八歲。

司馬穎是司馬炎的第十六子,響應河間王司馬颙讨伐齊王司馬冏專權,擊敗長沙王司馬乂,立為皇太弟。王浚與司馬騰讨伐司馬穎,河間王、太宰司馬颙下诏廢黜司馬穎的皇太弟之位将其遣回封地成都。後來頓丘太守馮嵩将成都王司馬穎和他的兩個兒子抓住送往邺城,範陽王司馬虓将其囚禁。司馬虓死後,範陽王長史劉輿矯诏将司馬穎及其二子一并賜死。

13、東平王司馬楙

司馬楙(?―311年),字孔偉,河内溫縣(今河南溫縣)人,晉宣帝司馬懿三弟安平獻王司馬孚之孫,義陽成王司馬望第四子,晉武帝司馬炎的堂弟,西晉宗室、諸侯王。 司馬楙初仕曹魏,擔任參相國軍事,封樂陵亭侯。西晉建立後,封東平王,曆任散騎常侍、尚書、大鴻胪、侍中、撫軍大将軍。後因得罪執政的汝南王司馬亮而被免官。永甯元年(301年),趙王司馬倫篡位稱帝,任命司馬楙為衛将軍、都督諸軍事。司馬倫失敗後,執政的齊王司馬冏改任司馬楙為平東将軍、都督徐州諸軍事,鎮守下邳。成都王司馬穎執政時,升任衛将軍。晉惠帝司馬衷北征時,任命司馬楙為車騎将軍。之後因兵敗逃回封國,并前赴洛陽向晉惠帝謝罪。光熙元年(307年),晉懷帝司馬熾即位後,改封司馬楙為竟陵王,授任光祿大夫。不久因向晉懷帝建言除掉東海王司馬越的黨羽何倫失敗後,險遭誅殺,幸虧司馬楙及時逃走才免于一死。永嘉五年(311年),漢趙軍隊攻陷洛陽,司馬楙被亂兵殺害。

司馬楙是安平獻王司馬孚之孫,義陽成王司馬望第四子,晉武帝司馬炎的堂弟。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成都王司馬穎掌握朝政期間都對司馬楙進行封賞升職,卻因為向晉懷帝建言除掉東海王司馬越的黨羽何倫失敗後,險遭誅殺,永嘉之亂時被成都王司馬穎的舊部石勒軍隊殺害。

14、東海王司馬越

司馬越(?―311年),字元超,河内溫縣(今河南溫縣)人,晉宣帝司馬懿四弟東武城侯司馬馗之孫,高密文獻王司馬泰長子、晉武帝司馬炎從兄弟。 西晉宗室,晉惠帝至晉懷帝時期權臣,八王之亂的參與者之一。初任騎都尉,後遷散騎侍郎加侍中,曆任散騎常侍、輔國将軍、尚書右仆射等職并因參與誅殺楊駿受封五千戶侯,不久複任侍中,加奉車都尉,晉爵東海王。永康初年(公元300年)加中書令,又升任司空兼中書監。在八王之亂後期,司馬越在先後擊敗了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颙等諸王的勢力之後開始掌控西晉政權,并在晉惠帝死後立太弟司馬熾為皇帝,是為晉懷帝。司馬越自任太傅輔佐朝政,輔政期間不思團結官員一緻對外,反大權獨攬,殺戮朝臣,弄得人人自危,各方紛紛起兵讨伐,司馬越無奈之下自請出征石勒,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司馬越在項城憂懼而死,至此八王之亂終結。東晉年間追谥孝獻。以元帝之子司馬沖襲封。

司馬越不是司馬懿直系子孫,而是司馬懿的四弟東武城侯司馬馗之孫,晉惠帝司馬衷的遠房叔叔,還沒出五服。司馬越勢力遠不如汝南王司馬亮、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等人,卻作為“打醬油”的參加了誅殺外戚楊駿、反水擊敗司馬乂等戰鬥,直到最後劫持司馬楙的徐州之地并把3個弟弟司馬騰、司馬略、司馬模分别據守幽州、青州、許昌(今河南許昌)三個重鎮,司馬越成為讨伐河間王司馬颙的盟主,如同袁紹。司馬越奪回晉惠帝司馬衷後毒殺司馬衷,以皇太弟司馬熾為皇帝,司馬越獨攬大權。司馬越誅殺功臣引起各地叛亂,最後憂懼而死。石勒追上護送司馬越靈柩的部隊,将司馬越剖棺焚屍,說“ 此人亂天下,吾為天下報之,故燒其骨以告天地”。

15、 南陽王司馬模

司馬模(?-311年),字元表,河内溫縣(今河南溫縣)人,晉宣帝司馬懿四弟東武城侯司馬馗之孫,高密文獻王司馬泰第四子,東海孝獻王司馬越之弟,晉朝宗室。司馬模年少好學,甚有名望。初封平昌公,曆任冗從仆射、太子庶子、員外散騎常侍。永興元年(304年),時值八王之亂,司馬模授任北中郎将、都督荊州,鎮守邺城。永興二年(305年),挫敗成都王司馬穎的舊将公師藩的叛亂,升任鎮東大将軍,鎮守許昌。光熙元年(306年),進封南陽王。同年,奉其兄司馬越之命,殺害河間王司馬颙及其三子。永嘉元年(307年),改任征西大将軍、都督秦雍梁益四州諸軍事等,代替已故的司馬颙鎮守關中,同年,升任太尉、大都督。永嘉五年(311年),漢趙軍隊攻打長安,司馬模兵敗投降漢趙,被漢趙河内王劉粲所殺。

司馬模是東海王司馬越的弟弟,跟着司馬越擊敗成都王司馬穎與河間王司馬颙,并奉命掐死司馬颙。劉聰攻陷洛陽,司馬模向劉聰投降,被殺。

16、琅琊王司馬睿

司馬睿(276年—323年),字景文,河内溫縣(今河南省溫縣)人,東晉開國皇帝(318年—323年在位)。晉宣帝司馬懿曾孫,琅邪武王司馬伷之孫,琅邪恭王司馬觐之子,晉武帝司馬炎從子。太熙元年(290年),襲封琅邪王,參與讨伐成都王司馬穎。作戰失利後,離開洛陽,回到封國。晉懷帝即位,拜安東将軍、都督揚州諸軍事。後來,聽從王導建議,南渡建康,籠絡結交江左士族。永嘉七年(313年),拜丞相、大都督中外軍事。永嘉之亂,晉愍帝被俘,西晉滅亡。建興五年(317年),在晉朝宗室與南北大族擁戴下,即位為晉王,年号建武。太興元年(318年),正式即位,史稱晉元帝,開啟了“王與馬共天下”的局面。 永昌元年閏十一月初十日(323年1月3日),王敦之亂後,郁郁而終,時年四十七,葬于建平陵,谥号元皇帝,廟号中宗。

司馬睿是司馬懿的曾孫、司馬伷的孫子,參加了讨伐成都王司馬穎的戰鬥,失敗後回到封國,沒有繼續參與混戰也就避免了“站隊”,避免了被劉聰、石勒等人“團滅”。司馬睿在江南建立起東晉王朝,可惜東晉王朝一直都是權臣輪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