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雷音寺:覺行圓滿,求智求
雷音寺是敦煌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經過專家們的研究發現,其實雷音寺的前身就是“仙岩寺”,早在西晉時期就已經存在了,而在唐朝時名字更改為“崇教寺”,後面又經曆了五代時期改名為“大聖仙岩寺”的過程。
這時候可以看出來對雷音寺的重視程度要比西晉時期要高出一些。而在元代它的名字則是“皇慶寺”,從清朝開始就改名為“雷音寺”并且一直沿用到了今天二零二一年。
除了名字的更替,它的成長也是頗為曲折。早在公元一九八七年敦煌的莫高窟就成為了世界級的文化遺産,但是這時雷音寺并不為大家所知。而在公元一九八九年月牙泉鎮也被劃撥了土地,漸漸發展起來。
又過了一年以後當地才決定投資重新修建起雷音寺。經過了一年多的工期,終于在公元一九九一年的年終雷音寺落成在開光。總的來說,雷音寺的發展确實和敦煌離不開關系。
作為古絲綢之路的重鎮,敦煌自然是在當時一個極為重要的城市,在世界地圖上來看,敦煌為伊斯蘭、希臘、印度和中華四個在世界上極具影響力的文化體系唯一的交界處,在這裡可以看到多元的文化特色,以為文化與文化之間的包容性。
從宋朝開始一直往前看,一直追溯到漢代,敦煌一直都是所有高僧求法和修煉的必經之處,而同時也是佛教文化傳入和發揚的關鍵場所。
許多高僧例如玄奘、鸠摩羅什、法顯、竺法護、支簍迦谶和安世高等等都在這裡發生過許多有趣的故事。這些高僧選擇了敦煌,從側面也可以看出來敦煌是一個非常安甯還有吉祥的一個聖地。
偷偷告訴你們,早在唐朝的時候敦煌就有“善國神鄉、福德之地” 如此高的評價了,正因如此,我們可以說從古至今敦煌都是一個備受重視的地方。
作為一個占地面積達到一百八十多畝的寺廟,雷音寺現在是整個敦煌市最頂級的佛教場所,大量的信仰者會在這裡進行佛教活動。
雷音寺由内院、大光明殿、大雄寶殿、天王殿和山門五大院落從内到外在一條中軸線上排列組成。其中除了内院其它都屬于朝拜區域,是對所有遊客和行人開放的,但是到了内院則類似于其它景點的工作區,是不對外開放的。
外院除開剛才提到的四大院落還配有雲水樓、客堂、五觀堂、祖師堂、鐘鼓樓、四大菩薩殿、琉璃殿和極樂殿等配殿在兩側。
而内院的核心區域則是選佛場,除了選佛場還有正覺院、僧伽院、芬陀院以及蘭若院,都是非常有特色的建築,隻不過因為是不對遊客開放的,所以不能進去參觀所以顯得有些許可惜。
盡管有些部分不對外開放,但是這并不妨礙雷音寺是一個接觸和了解佛教文化的好地方,特别是信仰佛教的遊客,這裡應該是一個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地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