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農業高質量的發展?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現象】在山東濟甯,玉米種植用上生物複合肥,不僅比使用傳統化肥增産7.31%,還能改善土壤質量,顯示出生物農業的優勢國家發改委印發的《“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提出,順應“解決溫飽”轉向“營養多元”的新趨勢,發展面向農業現代化的生物農業,滿足人民群衆對食品消費更高層次的新期待作為生物經濟重點發展領域之一,生物農業對于更好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滿足居民消費升級和支撐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推動農業高質量的發展?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現象】在山東濟甯,玉米種植用上生物複合肥,不僅比使用傳統化肥增産7.31%,還能改善土壤質量,顯示出生物農業的優勢。國家發改委印發的《“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提出,順應“解決溫飽”轉向“營養多元”的新趨勢,發展面向農業現代化的生物農業,滿足人民群衆對食品消費更高層次的新期待。作為生物經濟重點發展領域之一,生物農業對于更好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滿足居民消費升級和支撐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點評】
糧安天下,農穩社稷。糧食安全對于我們這個擁有14億多人口的大國而言尤為重要。2021年,我國糧食生産取得“十八連豐”,連續多年站穩1.3萬億斤台階。也要看到,我國糧食供求緊平衡的格局沒有改變,農産品保數量、保多樣、保質量的任務越來越重,化肥農藥減量、白色污染治理、畜禽糞便和稭稈資源化利用等工作也需持續推進,這些對農業生産的綠色安全、高質高效、可持續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生物農業是指通過現代技術手段,改造提升作物品種和農産品性能,維持農業系統良好生産力的現代農業生産方式,包括生物育種、生物肥料、生物飼料、生物農藥等。以生物技術賦能農業生産,有助于提升糧食等重要農産品生産能力和質量,推動農業生産提質增效。我國保存有豐富的種質資源,在作物耐逆、養分高效利用等研究上處于世界領先水平。着力提升良種培育、生産加工、推廣應用等能力,積極推進高抗優質玉米、大豆糧食作物,開展優質生豬、白羽肉雞、奶牛等禽畜和水産品良種攻關及科學飼養,推進綠色智慧種養和農業轉型升級,能更好保障糧食、肉蛋奶、油料等重要農産品供給,推動我國農業産業結構調整和供給側改革。
發展生物農業,有利于全方位、多途徑拓展食物來源,更好落實“大食物觀”。一方面,發展合成生物學技術,探索研發“人工合成澱粉”“人造蛋白”等新型食品,實現食品工業叠代升級,能降低傳統養殖業帶來的環境資源壓力,更好滿足人民群衆日益多元化、健康化、個性化的食物消費需求;另一方面,我國擁有大量的鹽堿、酸化、幹旱等邊際土地資源,利用現代生物技術,推動多學科聯合攻關,開展地力恢複提升,篩選培育适宜的農作物新品種,有助于将“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真正落實到位,在保障糧食安全基礎上實現保質量、保多樣。
我國是全球生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生物産業門類、體系齊全,具備加快發展生物農業的有利條件。深度挖掘利用生物資源,重視生物農業的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加快構建産學研用深度融合的産業體系,不斷推動培育新業态、新模式,一定能推動生物農業高質量發展,為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注入澎湃動能。
(作者為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院長,本報記者常欽采訪整理)《 人民日報 》( 2022年08月05日 05 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