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夏小雨
01
孩子學習不好竟然能夠看門診?
當然!
暑假期間,不少醫院都開設了“學習困難”門診,在家長群衆引發了持續的熱議。
因為太過火爆,近期的号源已經全部約滿,真可謂是“一号難求”。
有家長說,要是早些開設這個門診,孩子也就不會有這麼多問題了。
的确,說到學習,家長們真是“一腦門子官司”。
不喜歡學習、字迹潦草、粗心大意、上課聽講不認真、回家作業不仔細,一考試,那結果,真的是,慘不忍睹。
于是,為了糾正孩子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成績,家長們各種方法一起上陣,結果呢,孩子依然是那個孩子,成績也沒見提高,而這親子關系,卻眼見越來越差。
那麼,孩子學習困難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南方醫科大學醫院心理治療師李鶴然醫生介紹說:學習困難有幾種情況,有閱讀識字的困難,也有發育和遺傳的情況。
同時,醫生也指出:學習困難隻是一種表現,背後的原因,其實并不簡單。
02
孩子不愛學習,可能是身體的原因
身體健康,是天下所有認為父母者共同的期望。
健康的身體是努力學習的有力保證。
當孩子的身體發育不足,或者健康狀況出現問題的時候,也必然會影響到他們的學習。
1、閱讀障礙
在中國,大約5%-8%的适齡兒童患有閱讀障礙,每10到20個孩子中就可能有一個,人數可達上千萬。
這個很多人連聽都沒有聽過的概念,在人群中無處不在。
央視紀錄片《我不是笨小孩》,就聚焦了這麼一群孩子。
一段簡單的話,孩子讀出來,卻錯字、加字、漏字、颠倒順序,狀況不斷。
很多人會覺得孩子不認真,但事實是,這段看似簡單的文字,在孩子的眼中,卻是閃爍不定,令人抓狂的。
識字、閱讀、聽寫,正常孩子很容易做到的事,對他們來說卻難于登天。文字在他眼裡是一幅幅奇怪的圖畫,怎麼努力都記不住。
如果孩子出現了這種狀況,就一定要帶孩子及時就醫,接受正規的治療。
2、多動症
這類孩子主要表現為好動、丢三落四、無法集中注意力。
有一部分孩子會随着年齡的增長而有所好轉,但依舊會有30%的孩子症狀會延續到成年。
多動症的主要表現為注意力缺陷、多動和沖動。
有的孩子在課堂上看似很安靜,實際上思維卻完全無法集中在學習上,還有的孩子則會上竄下跳、沖動好鬥、一刻不停歇。
如果孩子有這樣的症狀表現,家長需要帶孩子到正規的醫院就診,千萬不能簡單地給孩子貼标簽。
3、發育不足
當下,在極度内卷的教育環境下,不少家長為了讓孩子赢在起跑線,提早讓孩子認字、寫字。
但是,孩子的學習需要以正常的生長發育為基礎。
如果孩子的手部力量不足,他們就拿不穩筆,自然也就寫不好字。如果孩子的身體沒有發育好,脊柱、肌肉無法維持平衡,他們也無法坐得住。
而有的孩子感知能力不完善,他們不能直觀地感受到冷熱、高興、憤怒等,也就難以理解文字的真正含義。
放慢節奏,允許孩子慢慢來,才是對孩子最好的呵護。
03
孩子不愛學習,可能是心理的原因
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曆,當我們心情不好,煩躁焦慮時,就很難集中注意力。
我們是這樣,孩子更是如此。
孩子是家庭的情感窪地,也是家庭情緒的聚集地。
孩子和家長的内心是完全相連通的。
當孩子有了情緒困擾時,他們會将壞情緒抛給家長,然後就可以抖空自己的内心,輕裝上陣。
而實際上,很多孩子卻成為了家長情緒的承接者,他們接住來自家長的高期望、高标準、高焦慮,這些負面情緒填滿了孩子的内心,讓他們無法靜下心來學習。
曾經看到過《新華網》報道的“厭學訓練營”的故事,頗有感觸。
記者采訪了其中一個叫陳陽的女孩。
她們全家都是名校畢業,自然對孩子的期望值也很高。
背負着全家期望的陳陽别無選擇,隻能拼命讀書。
隻是,成績總是忽高忽低,她所有的努力随着成績的不穩定而變得一文不值。
爸爸直言如果考不上重點大學就打她,媽媽也經常監視她的學習,發現她在做其他的事情,就又哭又罵。
爸爸的嚴苛和媽媽的焦慮,終于毀掉了尚未成年的陳陽。
她越來越壓抑自己,越來越不願意和他人交往,也越來越厭惡學習。
她不止一次地感歎:自己甯可大病一場也不想再學習了!
有教育專家說:
有些家長隻看重分數帶來的利益關系,而不是育人關系,孩子的喜怒哀樂,生命成長,心理需求,都被家長忽視,取而代之的隻有冷冰冰的分數。
學習是一件需要甯靜和安心的事情,隻有那些内心清澈透明,背後有家長的支持的孩子,才能享受學習帶來的樂趣,也才能在學習中投入更多的精力,願意為了自己的目标而不斷努力。
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僅是他們心靈最好的養料,也是他們學習路上強大的助推器。
04
孩子不愛學習,可能是家庭關系的原因
曾經聽過一句話:如果父母很在意孩子的分數和成績,必然是親子關系有缺陷。
在我們周圍,有不少家長“唯成績論英雄”,在他們的眼中,隻有成績和分數,而在他們的心中,将成績與好壞聯系在一起,他們會固執地認為,隻有成績好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表面上看,他們關心孩子的成長和未來,但實際上,關心的背後,是一種“自私”。
他們真正關心的,是孩子是否能赢過别人,是否能在競争中勝出,是否能給他們帶來滿足感。
這樣的家庭,無疑,親子關系是冰冷而沒有溫度的。
孩子無法感知家庭的溫暖,他們想改變狀況,又沒有更多的辦法,因此,他們就隻能選擇用各種“叛逆”的行為來反抗,來獲取他們渴望的關心。
知乎上,有一個熱議的話題:有沒有人真的很讨厭自己的媽媽?
一個網友說:我不是讨厭媽媽,我是恨她,真的很恨她!
從小,媽媽工作很忙,經常出差。
小小年級的她,哭着要求媽媽早點回家陪她玩,她好希望能像别人家的孩子那樣,放學後拉着媽媽的手一起回家。
于是,她就開始不寫作業,甚至,考試時,故意答錯,她覺得,隻有這樣,媽媽才會被老師“請”到學校,她才有機會和媽媽一起回家。
隻是,她小小的反抗并沒有被媽媽所看見,因為成績不好,她在學校被老師訓,回到家被媽媽罵。
她失去了一切,也因此,她瘋狂地恨媽媽,開始和她對着幹,她逃學、叛逆,幹着所有媽媽不喜歡的事。
像這樣的家庭還有很多。
有數據顯示,全國有大約5000萬名孩子有學習障礙。
在他們的背後,也許就有一個親子關系緊張、相處不和諧的家庭。
沒有溫暖的家庭打底,孩子也很難專注于學習。
05
撕掉孩子身上的标簽,讓孩子做回純真的孩子
作為家長,我們要正确的看待孩子的學習問題。
雖然孩子的學習困難有着多方面的因素,但不可否認,很多困難的根源其實在于學習習慣上。
多回頭看看,我們是否在日常的生活中重視過孩子學習習慣的養成?是否督促過他們的學習?是否和孩子一起面對這些問題?
即便孩子會有種種問題,但每個孩子都會有他們獨特而閃光的方面,值得我們用生命去呵護。
正如導演李瑞華說的那樣:
相信種子,相信歲月。我們種下的種子,每一顆都不一樣,需要時間來慢慢看到它們的改變。
要相信孩子,不是在小學階段、在他們人生的初始階段,就因為他們的不完美徹底否定他們。
在假期的最後一段時間裡,就和孩子一起,查漏補缺、調整狀态、降低期望、放平心态,讓孩子盡享假期的快樂,共同迎接新學期的到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