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百家姓裡面的張姓

百家姓裡面的張姓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8 11:17:08

中華百家姓之張姓

百家姓裡面的張姓(中華百家姓張姓)1

百家姓裡面的張姓(中華百家姓張姓)2

張姓簡介

張(zhāng),弓長也。張姓,中華姓氏之一,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張揮為該姓始祖。曆史上,西漢時期張耳被劉邦封為趙王,張耳的十七世孫張軌(255年-314年)建立前涼王朝。

張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24位。至2007年,根據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對中國戶籍人口的統計分析顯示,張姓人口在中國姓氏中排在第3位,共有8750.2萬人,占中國人口總數的6.83%。

張的本義是“使弓弦”,把弦繃在弓上,将要開弓,與“弛”相對。引申為開弓、上弦、捕捉、伸展等意義。張,也是星名,屬朱雀七宿中的第五宿,天象的排列形狀似弓。張是擅長制造弓箭的氏族崇拜的原始天象圖騰,進而成為氏族名、地名和姓氏。

張姓來源

張(Zhang)姓源出主要有:

1、源于姬姓:

①出自上古黃帝之孫揮,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 這一支張姓以青陽(即清陽,在今河北清河縣東面)為發源地,是為清河張氏。民間有“天下張姓出清河”的說法。

②出自黃帝姬姓的後代,屬于以字為氏。春秋時,晉國有大夫解張,字張侯,他的後代以其字命氏,也稱張氏。

2、源于改姓而來:

①出自聶姓。三國魏将張遼原姓聶,其家族為了避怨而改張姓,其子嗣便以張為姓。

②出自賜姓。世居雲南的南蠻酋長龍佑那,于三國時被蜀相諸葛亮賜姓張,以後其子孫便以張為氏。

③源于古奚族。張忠志,奚族人,居住在範陽,因善騎射,被範陽守将張鎖高收為義子,遂從義父姓張。後張忠志屢立戰功,官至禮部尚書,封趙國公。

④由少數民族改姓而來。古代的烏桓、女真、羯、鮮卑、匈奴、契丹等少數民族,有改姓為張姓的。今阿昌族、納西族、僳僳族、瑤族、壯族、黎族、高山族、藏族,以及赫舍裡氏、紮拉裡氏、章佳氏、章錦氏、紮庫塔氏、愛義氏等十幾個滿族姓氏,都有人改姓張。

百家姓裡面的張姓(中華百家姓張姓)2

得姓始祖

百家姓裡面的張姓(中華百家姓張姓)4

張揮,号天祿,青陽之子,是古代重要武器弓矢的發明者。因弓箭的誕生對社會影響大,所以黃帝封揮為弓正,職掌弓矢制造。後又取弓長之意,賜姓張于濮陽,封地清河。後逝葬于帝丘(今河南省濮陽縣)。因此,張揮成了張姓人的始祖。

百家姓裡面的張姓(中華百家姓張姓)2

姓圖騰

百家姓裡面的張姓(中華百家姓張姓)6

張姓圖騰形象地說明了張氏先祖"創制弓箭""善施弓弦"的曆史畫面。

黃帝的孫子揮公,自幼聰明過人,愛動腦筋。一次,他觀看夜空,從星星的組合中得到啟發,經過研究,發明了弓。在當時人類基本以狩獵為生,弓的發明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大事,于是黃帝封揮為專門制造弓的官叫“弓正”,也稱“弓長”。颛顼帝為表彰揮的功績,就把“弓”和“長”合成一個“張”字刻在象牙上,賜給揮為姓。這就是張姓。 弓”代表蓋天圖,一般作天穹的“穹”。 “張”像一個人手持蓋天圖。他手中所握的“弓”表示日升湯谷經中高天落入禺谷的形象符号,“弦”為地平線,代表日夜的分界線。日夜兩個蓋天圖和起來就是渾天圖,代表一整天。頭上三根羽毛象征着博山天齊,與日月同輝。

百家姓裡面的張姓(中華百家姓張姓)2

人口分布

宋朝時期,張姓大約有490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6.3%,為宋朝第三大姓。張姓第一大省是山東省。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東、河南兩省,大約占張姓總人口的27.7%,其次分布于四川、河北、陝西、湖南、湖北、山西、甘肅、江西八省,又集中了54.5%。全國形成了華北、西北和中原地區張姓人口聚集中心。

明朝時期,張姓大約有560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6%,為明朝第二大姓。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蘇、浙江、江西三省,大約占全國張姓人口的36%,江蘇省成為張姓第一大省。全國形成了南方贛浙蘇、北部晉魯冀豫陝兩大塊張姓人口聚集地區。

當代,張姓的人口已達到近8500萬,為全國第三大姓,大約占全國人口的6.79%。[10] 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張姓人口的增長率是呈上升的态勢。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山東、河北三省,大約占張姓總人口的27.5%,其次分布于江蘇、四川、安徽、遼甯、黑龍江、湖北六省,又集中了28.5%。河南居住了張姓總人口的10.1%,為當代張姓第一大省。全國形成了以長江為界的高比率的北方張姓區和低比率的南方張姓區。

百家姓裡面的張姓(中華百家姓張姓)2

郡望堂号

郡望

郡望共有26個,分别是清河郡、範陽郡、太原郡、京兆郡、南陽郡、敦煌郡、安定郡、襄陽郡、洛陽郡、河東郡、始興郡、馮翊郡、吳郡、平原郡、河間郡、中山郡、魏郡、蜀郡、武威郡、犍為郡、沛郡、梁郡、汲郡、高平郡、河内郡、上谷郡。

堂号

總堂号:清河堂

分堂号:百忍堂,金鑒堂,孝友堂,親睦堂,冠英堂,燕贻堂,敦睦堂,宗嶽堂,敬誼堂,源流堂,一本堂,二銘堂,九如堂,九居堂,九裔堂,三立堂,三知堂,三治堂,三箧堂,于斯堂,大本堂,大忍堂,五眼井張祠,中和堂,文星祠,文星堂,文德堂,世恩堂,世德堂,本立堂,四益堂,永思堂,永慶堂,芝泉堂,存着堂,存善堂,光裕堂,曲江堂,亦政堂,守經堂,聿修堂,孝思堂,志合堂,芹馀堂,兩銘堂,序源堂,祀先堂,青湖堂,東聚堂,忠文堂,忠孝堂,尚義堂,尚德堂,味芹堂,明倫堂,明義堂,垂裕堂,和德堂,金陵堂,念德堂,建本堂,草聖堂,持紀堂,思存堂,思孝堂,思則堂,追遠堂,衍慶堂,叙倫堂,峻德堂,淩雲堂,務本堂,培本堂,萃敬堂,崇本堂,崇德堂,敦本堂,煥文堂,清河堂,張在公祠,紹忍堂,報本堂,萬石堂,敬宗堂,敬睦堂,敬愛堂,敬翠堂,棣萼堂,順德堂,集成堂,複古堂,诒謀堂,敦九堂,敦本堂,敦厚堂,敦倫堂,尊經堂,尊禮堂,道生堂,裕裔堂,睦族堂,愛敬堂,誠心堂,雍睦堂,義芬堂,源遠堂,福人堂,嘉順堂,嘉會堂,壽康堂,聚星堂,鳴珂堂,種德堂,毓秀堂,橫渠堂,樂育堂,德成堂,德征堂,馀慶堂,慶馀祠,燕诒堂,燕翼堂,樹德堂,積慶祠,積慶堂,笃親堂,親睦堂,凝遠堂,濟美堂,彜倫堂,懷義堂,懷德堂,寶鑒堂,繼忍堂,鐵耕堂(共136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