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母嬰

 > 怎樣降低懷孕幾率

怎樣降低懷孕幾率

母嬰 更新时间:2024-12-18 18:45:46

怎樣降低懷孕幾率?對于大部分人來說,想要懷孕就是很正常不過的事,但是仍然有一部分人想要擁有自己的孩子卻非常難,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怎樣降低懷孕幾率?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怎樣降低懷孕幾率(怎樣提高懷孕幾率)1

怎樣降低懷孕幾率

對于大部分人來說,想要懷孕就是很正常不過的事,但是仍然有一部分人想要擁有自己的孩子卻非常難。

現在社會的環境惡化以及生活習慣或者飲食安全等各方面問題,造成一部分夫妻婚後很難懷孕。

我自己身邊或者朋友的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他們想要擁有自己的孩子,需要通過試管等科技手段的幫助。當然做試管嬰兒的話,還要承受巨大的經濟和身體的壓力和痛苦!

造成不孕的原因有很多,有自身身體的原因,也有精神或者工作壓力造成的!這個我們就不再詳細說了。今天重點結合我的自身情況聊聊怎樣能增加懷孕的幾率!

我自己身體條件自認為還是不錯,沒有不良嗜好,飲食規律,作息規律,所以在結婚以後立馬就懷上了一胎。而且在懷一胎的時候年齡也不大,懷孕期間的産檢也是基本上沒怎麼做,記得四維彩超做了,後期做了幾次胎心檢測、身高、體重等常規檢查,其他的也就是生産當天在醫院做了一些産前需要做的檢查,總之一胎因為自己的自信、盲目和無知,就這樣也算過去了。

而在打算要二胎的時候,也是匆忙地順利地懷上了。但是正如上一篇文章所說,在三個月的時候不幸地生化流産了。

雖然醫生說是自然的選擇,優勝略汰,但是我感覺這個結果,還是因為自己的盲目自信和無知!

因為要二胎的時候我已經30多歲了,已經過了最佳生育年齡,而且雖然老大已經5歲,但是我感覺自己的身體走了下坡路,有些亞健康狀态!而且在懷孕3個月之内一直也沒有去醫院做過任何檢查!種種原因造成了這次生化流産!

不過也是因為這次流産,讓我開始對自己的身體有了了解和重視!流産後因為炎症去醫院做了檢查拿了藥,而且見效也快!同時也在治療期間了解到治未病科,并且想要改善身體的亞健康狀态!通過幾個療程的中藥,一直困擾我的精神不振,腿像灌鉛一樣沉的症狀消失了,身體感覺無比的輕松!算是因禍得福吧!

接下來兩三年正如我上篇文章所說,因為工作的規劃,二胎計劃又一次推遲,直到去年才又把它提上日程!

這一次再也不敢掉以輕心了。備孕前我又提前找中醫開了中藥調理身體,準備好之後又和老公一起去醫院做了優生優育檢查。優生優育檢查是免費的,不過又自費檢查了幾項醫生建議要做的檢查,這次是不能再出任何纰漏了,因為我馬上36了,不能再耽擱了。

等所有的檢查結果出來之後,又拿着結果去找醫生,看什麼時候可以備孕。不過幸好我倆的身體都還好,沒有什麼問題,醫生建議直接可以備孕了!

前期的準備工作已經做好,隻剩下抓住時機,看什麼時候更易懷孕,也就是找準排卵期!

這個我是上百度查的,

1.可以推算排卵期推算,對于月經周期規律的人,排卵一般是在月經的第14天,也就是下次月經前的14天,

2.體溫檢測(排卵期體溫會高于平時),

3.彩超觀測卵泡發育情況,

4.有排卵痛,排卵期間會有類似于月經痛的感覺,

5.觀察白帶情況,排卵期白帶呈稀薄、透明、拉絲狀

6.排卵試紙,通過排卵試紙也能掌握排卵期

這麼多條我真的不知道怎麼入手。最後我先選了自己容易察覺到的第五條,觀察白帶情況。為什麼呢?其實自己一直能感覺到白帶每個月會有一段時間不一樣,上廁所的時候會有很長的像鼻涕或者蛋清一樣的白帶,拉很長,之前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還感覺挺尴尬的。不過現在通過百度搜索再加上自己的情況,終于知道,這是在排卵的征兆。

所以在備孕的這段時間一直觀察白帶情況,自己感覺身體也更敏感了,能察覺到很細微的變化。與此同時,我在排卵期感覺到了排卵痛,很輕微,但是能感覺到。

但是其他的幾條沒有嘗試,因為覺得有些麻煩,第一個月先試一下,如果不成,之後再做别的打算。

第一個月排卵期過後,就是等待,等待看月經是否會如期而至。很幸運的是一個月就成功了,我的月經比較正常,一胎的時候當天沒來,就測出懷孕來。這次也是當天沒來,第二條就用提前準備好的早孕試紙測出兩道杠!

當然,懷孕之後我就按照正常的孕檢時間去醫院做檢查,一次不落的。目前已經懷孕33w多。

總的來說,我們要相信科學,相信自己!備孕和孕期必須要做的事:

1.不管什麼年齡,孕前一定要養好自己的身體,有不舒服的提前進行調理。

2.孕前做好優生優育檢查

3.找準排卵期

4.定時做産檢

5.補充營養,調整作息,養好習慣

相信屬于我們的小天使,終歸會來到我們的身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母嬰资讯推荐

热门母嬰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