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描寫西安古城十二景點新韻詩詞

描寫西安古城十二景點新韻詩詞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8 04:16:35

原創 胡春良旅遊作家

大雁塔,詩語梵音好登臨

□胡春良

描寫西安古城十二景點新韻詩詞(西安的人文經典坐标)1

說起中國最有名的僧人形象,估計沒有人能出唐僧之右;說起受災受難最多的僧人形象,估計也很難有人能和唐僧一拼,在《西遊記》中人家可是九九八十一難,而且“敢問路在何方”的毅力和堅定的信仰,足以驚天地,泣鬼神。而生活中的唐僧的原型呢,也是一位大德高僧。還有一座塔呢也因他而聞名于世,這塔就是西安的大雁塔。2014年有兩次機會和大雁塔親密接觸,雖然未能登臨,但大雁塔已經鮮明地印在心上。曆代浩蕩的詩意和煌煌詩篇,在金铎聲聲之中,在經文梵音之中,讓大雁塔成為人文坐标的經典。

作為大雁塔廣場的标志和精神載體的大雁塔位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為保存由天竺經絲綢之路帶回長安的經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層,後加蓋至九層,再後層數和高度又有數次變更,最後固定為今天所看到的七層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層邊長25.5米。

大雁塔作為現存最早、規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樓閣式磚塔,是佛塔這種古印度佛寺的建築形式随佛教傳入中原地區,并融入華夏文化的典型物證,是凝聚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結晶的标志性建築。1961年3月4日,國務院公布大雁塔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爾多哈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産委員會會議上,大雁塔作為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大雁塔名字是如何的來的呢?這在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記》可以找到答案。《大唐西域記》卷九載:在摩伽陀國的因陀羅勢羅婁河山中,有雁塔,相傳雁投身欲開悟小乘教徒。也許這一記事就是雁塔名稱的出處。

這個記載提到的是一個很有意味的傳說故事。相傳很久以前,摩揭陀國(今印度比哈爾邦南部)的一個寺院内的和尚信奉小乘佛教,可吃三淨肉。一天,空中飛來一群雁。有位和尚見到群雁,信口說:“今天大家都沒有東西吃了,菩薩應該知道我們肚子餓呀!”話音未落,一隻雁墜死在這位和尚面前,他驚喜交加,遍告寺内衆僧,都認為這是如來佛在教化他們。于是就在雁落之處,以隆重的儀式葬雁建塔,并取名雁塔。

描寫西安古城十二景點新韻詩詞(西安的人文經典坐标)2

玄奘于629年至645年間,在印度遊學時,瞻仰了這座雁塔。回國後,在慈恩寺譯經期間,為存放從印度帶回的經書佛像,于652年,在慈恩寺西院,建造了一座仿印度雁塔形式的磚塔,這座塔就叫雁塔。名稱延續至今未變。大雁塔是玄奘仿照印度的雁塔而建,故沿襲印度塔之原名。塔名前加一“大”字是代表大乘佛教的意思。也有人說是相對于“小雁塔”之故。但我更傾向于“大”代表大乘佛教這種說法。

大雁塔是和唐玄奘緊緊聯系在一起的。當時大慈恩寺是唐長安城内最著名、最宏麗的佛寺,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是皇家主持建造的寺院,有着顯赫的地位和宏大的規模。玄奘是大慈恩寺第一任住持方丈,被尊稱為“三藏法師”。玄奘于唐貞觀三年(629年)從長安出發,遊學西域。他單人獨騎沿着“絲綢之路”,克服重重艱難險阻,經過整整三年的艱難跋涉和五萬餘裡孤征,終于達到佛教聖地天竺,如願以償地就學于著名的那爛陀寺拜戒賢長老為師。後又用了五年時間在天竺佛國尋道,遍遊全印衆國。當返回那爛陀寺時,已位居這座佛教最高學府的主講,僅次于恩師戒賢。

唐貞觀十九年(645年),玄奘攜經卷657部、佛像八尊和大量舍利,載譽回到長安。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大慈恩寺落成,玄奘任該寺首任主持,并專心緻力于佛經翻譯事業。

大雁塔也是屬于詩的。大唐時代的“雁塔詩會”曾是大雁塔最輝煌的一頁曆史。也是盛唐詩歌的群英“沙龍”,文人的情懷,詩人的境界,是文化的燦爛綻放。

描寫西安古城十二景點新韻詩詞(西安的人文經典坐标)3

千百年來,登臨大雁塔,賦詩抒懷的詩人多達數百人,留下諸多詩作。“雁塔詩會”之所以在文化史上留下了濃重的篇章,首先有皇帝和朝廷官員的參與和推動。也就是說國家層面的文化構建。

早在寺塔建成初期,時為太子的李治就率百官親臨賦詩,當上皇帝後,又親谒慈恩寺賦詩一首:“日宮開萬仞,月殿聳千尋。花蓋飛團影,幡虹曳曲陰……”唐中宗時,專置修文館,招納文人雅士,往往随駕遊宴。其中每年九月九重陽節,皇帝都要親臨慈恩寺登高遠眺,吟詩作賦。學士們則紛紛唱和,曾被編輯為四十卷詩集,廣為傳誦,雁塔詩會一時蔚然成風。天寶十一年(752年)秋,杜甫與岑參、高适、薛據、儲光羲相約同登大雁塔,憑欄遠眺觸景生情,每人賦五言長詩一首,流傳千古不衰,今大雁塔六層懸挂有這些詩會佳作。

“雁塔題名”,也是大唐的風華傳唱,千古風流,快意情懷。唐代許多著名詩人登臨大雁塔都留下傳誦至今的佳句,尤其是唐代詩人岑參的《與高适、薛據同登慈恩寺浮圖》:“塔勢如湧出,孤高聳天宮;登臨出世界,磴道盤虛空”傳誦千古。

唐中宗神龍年間,進士張莒遊慈恩寺,将名字題在大雁塔下,此舉引得文人紛紛效仿,尤其是新科進士更把雁塔題名視為莫大的榮耀。凡新科進士及第,除了戴花騎馬遍遊長安之外,還要一起曲江流飲作詩品評(皇帝也必于曲江邊的樓上垂簾觀看),杏園探花參加國宴,然後登臨大雁塔,推舉善書者将他們的姓名、籍貫和及第的時間用墨筆題寫在牆壁上留念,象征由此步步高升,平步青雲。這些人中若有人日後做到了卿相,還要将姓名改為朱筆書寫。在雁塔題名的人當中,最出名的當屬白居易。他27歲一舉中第,登上雁塔,寫下了“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詩句,表達他少年得志的喜悅,豪俠意氣的自傲。到了明代,長安雖已不是國都,但當地的文人學士追慕唐代雁塔題名的韻事,在每次鄉試(相當于省級考試)結束後,考中的舉人都要相攜登塔,題詩留名。直到現在,大雁塔有的門楣和石框上還有前人的部分題詩留存。

描寫西安古城十二景點新韻詩詞(西安的人文經典坐标)4

曆代文人墨客也為大雁塔留下了不朽詩詞。除了唐高宗李治的《谒大慈恩寺》、岑參的《與高适薛據同登慈恩寺浮圖》此外還有章八元的《題慈恩寺塔》:“十層突兀在虛空,四十門開面面風。卻怪鳥飛平地上,自驚人語半天中。回梯暗踏如穿洞,絕頂初攀似出籠。落日鳳城佳氣合,滿城春樹雨蒙蒙”。北宋呂大防的《禮慈恩寺題詩》:“玄奘譯經垂千秋,慈恩古刹聞九州。雁塔巍然立大地,曲江陂頭流飲酒”。王璞的《登西安大雁塔》:“大雁淩雲起,突兀接蒼穹。巍然直指霄漢,偉岸勢尤雄。乘興登臨遠眺,千裡清秋無際,照眼彩霞紅。不覺随飛鳥,飄舉入晴空。山陵小,郊原闊,郁蔥蔥。拔地層樓栉比,瑰麗勝瓊宮。周秦徒有陳迹,漢唐俱成故事,談笑數遺風。今日長安市,舊貌換新容。”又如杜甫的“高标跨蒼穹,烈風無時休”;劉滄的“及第新春選勝遊,杏園初宴曲江頭;紫豪粉壁題仙籍,柳色箫聲拂玉樓”等。詩人氣勢磅礴的描寫與富于哲理的感歎,常常在人們登塔時引起共鳴。真可謂翰墨詩海,疊嶂華彩,讓大雁塔詩意千古。

2014年國慶節期間,同友人和女兒一起再次遊覽大唐故地,由于在秦嶺野生動物園耽誤了較長時間,已無暇拜訪大雁塔,隻是匆匆從大雁塔前經過,就是那千年緣分的回頭一瞥,足以在心裡驚起波瀾,一如前世的相約,心靈的晤談,通徹的震撼。雖然兩次均沒有機會登臨,但梵音、詩意,已是快意登臨,酣暢古今。

胡春良,山西夏縣人。夏縣作家協會副秘書長、夏縣詩詞楹聯協會副秘書長、中國工業攝影協會會員。在《中外文化交流》《商業文化》《山西旅遊》《中國文化報》《山西日報》《太原日報》《黃河晨報》等數十種報刊發表論著、報道、詩文千餘篇;詩文獲“紀念安徒生誕辰200周年國際征文詩文類作品”三等獎,“相約北京”全國文學藝術大賽一等獎等各種大獎,并被入編《中國當代詩典》《中國實力詩人詩選》《中國最美愛情詩選》《中國詩人年度詩歌選集》等書籍。

秦巴美好江山,攜手與您共創美好生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