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時代,信息量的增長速度,往往快于我們的學習速度。久而久之,我們就産生一種知識永遠學不完的焦慮感。
為了消除這種焦慮感,我們不斷刷微博,看朋友圈,浏覽各種APP推送的文章,務求讓自己接觸到更多的資訊,以免自己落後于人。
正如美國未來學家約翰·奈斯比特說的那樣:“我們簡直要在信息的海洋中淹死,但終因缺乏知識而餓死。”
面對這種信息過載的情況,如果處理得不得當,我們就很容易會陷入一種“知識焦慮”的心理循環:
覺得信息很多,總是想去了解。但由于信息這麼多,學習起來很有難度,到頭來什麼都學不到,于是又周而複始覺得信息很多,繼續想去了解。
想一想,你有沒有以下這些感覺:
身處信息的海洋,我們需要找到一個指導自己識别有用的信息,掌握學習知識的方法,這樣才能夠解決自己這種”知識焦慮症“,讓自己真正學到東西。
怎麼做呢?
找到”知識焦慮“的關鍵原因
你為什麼會産生這種”知識焦慮“的心理呢?這就要從我們的學習方式說起。
一直以來,我們學習知識都是基于以下兩種方式:
1,通過實踐摸索,獲得經驗,掌握運用知識的能力;
2,通過老師、教授、父母等人,灌輸我們相關的知識;
這兩種方式,是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最常接觸到的學習方式。
然而随着時代的發展,知識更叠的速度越來越快,很多我們以前掌握的知識,已經不足以應付到生活或工作的所需。
這時,我們就隻能通過自我進修,主動去學習一些對我們有用的知識。
例如你不懂得怎麼理财,那當你刷手機看到一篇“理财如何增長你的财富”的文章,你覺得這篇文章對自己有用,然後就想去學習;接着又看到一篇”你的工資被你的工作方式所限制“,你又覺得有必要改善自己的工作方式,從而提高自己的工資。
這種”短小精幹“的文章,的确可以讓我們在短時間内,掌握到知識的精華部分,了解到作者的主要觀點。
但由于這些文章屬于”碎片化“的内容,論述的觀點往往很難做到全面。如果我們沒有通過文章啟發到自己的思考,提取出屬于自己的養分,我們看完也就看完,隔天就忘記了。
當這類文章的數量慢慢增多,奪取我們的注意力,而我們又沒有給予足夠的時間去消化這些知識,自然而然,我們就很難真正學到東西了。
”知識焦慮“就由此而來。畢竟信息和知識的數量如此龐大,而自己一天的時間又有限,于是就很容易陷入”想學又學不到,學不到又想學“的知識焦慮心理循環。
簡而言之,導緻你産生”知識焦慮“的原因,主要出于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不懂得從海量的信息當中,篩選出自己想要學習的東西;
第二,學習知識的時間不成系統,把看完文章當成是完成學習;
第三,學習知識的速度,遠遠比不上自己接觸到新信息的速度;
在互聯網的時代,信息的總量每天都在增加,當我們想用最短的時間把看到的知識都學會,這樣就容易産生認知偏差。這種認知偏差,就是知識焦慮的源頭。
既然如此,想要解決這種”知識焦慮“,我們就必須找到學習的方法,讓自己對于接觸到的信息或知識,有一個清晰的學習路徑,真正學到東西。
三個學習法則
當各種各樣的信息推送到你面前時,你首先要弄清楚,對待這些信息到底是持有一個什麼樣的目标。
一般來說,我們對待信息的态度會分為兩個目的:
1,休閑性質的學習;
2,實用性質的學習;
面對紛繁雜亂的信息和知識,你必須要清楚自己,到底是為了哪種目的而去學習。
例如刷朋友圈,浏覽資訊,看新聞之類的信息處理,就是屬于一種休閑性質的學習。這種學習,不一定要學到什麼東西,隻要讓自己知道一些這些信息的存在,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就足夠了。
而”實用性質的學習“,則真的要讓自己真正掌握到接觸到的這些信息,而且最好這些信息,能夠對我們的生活或工作産生積極的影響。
因為學習這些知識,僅僅”知道“還遠遠不夠,能夠把這些”知識“運用出來,提升自己生活或工作的質量,才是最重要的。
換言之,學習知識就是為了去運用知識。這也是解決知識焦慮的核心理念。
那怎麼才能做到這一點呢?這就需要你設定一個應用的目标,用來檢驗知識的掌握程度。
例如你看某些書是為了提高你的寫作能力,當你學完相關的知識之後,寫文章時懂得怎麼開頭,怎麼構建論點,怎麼分層論述,最後怎麼結尾,這就說明你掌握這些寫作知識了。
所以你設立的”學習目标“,就要有針對性了。你不知道寫文章怎麼開頭,你就要學習文章開頭的寫法,朝着這個目标主動接觸相關的知識。而與這個目标無關的知識,就不用浪費時間去學習了。
基于這個意識,接下來你就需要運用三個學習法則,幫助自己更好地學習知識了。
而這三個法則就是:
1,找到關鍵的學習知識;
2,根據知識框架填充知識;
3,學會主要的學習方法;
這三個法則,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随意運用,并沒有先後次序之分的。
找到關鍵的學習知識
什麼是”關鍵的學習知識“?
就是跟我們的目标,契合度非常高的知識。好比你學習口才,想讓自己說話更為流暢,那麼一些關于提高口齒流利程度,提升思維敏捷程度的知識,就是屬于”關鍵知識“。
至于怎麼提高幽默口才,怎麼組織語言,怎麼構建表達,就是”次要知識“,這些知識,并不是解決”讓說話更流暢"這個目的的。
所以,當你在學習之前,最好問自己兩個問題:
第一,有哪些信息,是跟你設立的目标有密切關聯?
第二,接觸到的這個知識,最能解決哪個實際問題?
這兩個問題,可以幫助我們篩選學習知識的範圍,找到學習的“關鍵知識”。
隻有找到“關健知識”并持之學習,我們才能夠通過它們強化自己的認知思維,掌握到提高自我能力的渠道。
當然,“關鍵知識”很重要,但同樣也不要忽略“輔助知識”。所謂“輔助知識”,就是那些能夠幫助我們理解核心關鍵知識的内容。
如果說“大聲朗讀”是能夠讓我們口才變得更為流利的“關鍵知識”,那麼“大量閱讀”,就是讓口才變得流利的“輔助知識”。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大量閱讀”,就是讓我們口才變得更有深度“關鍵知識”。
所以當我們面對不同的知識時,一定要根據自己設定的學習目标,有效區分“關鍵知識”和“輔助知識”,從而針對性地去學習。
最重要的是,這個“關鍵知識”,能夠幫你解決到一個實際的問題,而非泛泛之談;即便書中沒有明說,你設立的學習目标,也能夠有一個檢驗的行動步驟。
根據知識框架填充知識
學會了一個知識點之後,你對于某個領域的認知,還是不夠系統的。隻有當你把學到的各種知識點串聯起來,形成知識體系,你才真正掌握到那個領域。
所以,我們的學習,一定要有一個整體的框架,根據這個框架學習不同的知識點,讓它們連接成知識體系。
但怎麼搭建或者找到這個框架呢?
這個流程可以分為三步:
第一:根據學習的目标,搜集相關的知識;
想一想,當前的你,缺失哪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呢?
不管你的口才不好,無法提高銷售業績,還是你寫作能力不好,想提高你的寫作技能,你首先要懂得這個領域,都包括“哪些知識”。
如果你不知道學習的這個領域包括哪些知識,你就無法找到核心知識,構建你的應用學習目标了。
而看一本與銷售或者寫作有關的概論類的書籍,是比較好的方法。
第二:根據領域的知識分布,構建學習的方向;
當你知道某個領域大概是有什麼知識組成,接下來你就可以構建學習的方向了。
因為即便是學習銷售,也有不同的方面,門面銷售,網絡銷售,銷售推廣等等,都會應用不同的知識。
所以當你找到關鍵的知識後,根據自己設立的應用目标,構建學習方向。例如哪些知識要優先掌握,哪些技能可以稍微了解,都能夠塑造出你的能力模型。
第三:根據學習方向,找到并運用關鍵知識。
現在你已經知道這個領域是由哪些知識組成,也有了自己的學習方面,那麼最後一步,就是找到關鍵知識,将其轉化為自身能力了。
怎麼轉化為自己的能力呢?
如前文所說,需要搭建一個具體的應用目标,然而針對這個應用目标,構建一個行動的檢驗系統。
例如你學習銷售,關鍵知識都包括“拜訪客戶——銷售轉化——售後跟進——問題處理”這些,你有了具體的學習方向。
那麼“拜訪客戶”,構建行動的檢驗系統,就是理解客戶的需求,然後懂得發起談話,對客戶進行說服,這些都可以從現實生活找到檢驗的渠道,包括“你請女朋友看電影”這種事情,你也可以運用你的“銷售能力”去約對方出來。
當你懂得如何掌握這些關鍵性知識,并在實際工作當中運用出來,根據反饋對自己的能力進行改善,那麼這些知識最終會變成你的能力了。
同時,你也不要忽略那些輔助性知識,說不定這些知識,可以讓你更了解銷售的流程和概念,這些知識,不一定有一個實際操作檢驗的步驟,但了解總比不了解要好。
所以要注意學習。
學會主要的學習方法
當然,如果你不知道怎麼學習,那麼就算你找到關鍵知識,找到學習的方向,還是沒有用處。
一般來說,我們常用的學習方式大概會有三種:
第一,系統學習法。
在積累知識的過程中,按照一個完整的體系去梳理和整合知識的方法。例如圍繞着某個主題來搜集相關的資料,就是系統法的應用。
你想學習做一道菜,那麼按照這個目标,把那些相關而零散的信息整合起來,以一個中心邏輯點去不斷搜集缺失的内容,你就能讓這個主題變得系統起來。
訓練方法:
1,試着構想一個簡單的主題,然後圍繞這個主題搜集相關的資料;
2,看一本書,思考這本書都是由哪些知識點才組成一個系統結構;
第二,網狀學習法。
對分散的知識進行有序整理,從而讓它們變成結構清晰、邏輯有序的知識體系,這就是蜘蛛網形式的學習法。
例如每一本書都由很多知識點組成,隻要我們懂得分類,把學到的知識分到某一個類别,當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我們就能夠将它們變成一個整體系統。
網狀學習法跟系統學習法的不同之處在于,前者是把學到的東西分門别類,讓相關的知識在同一個類别上形成系統;而後者,就是根據一個特定的目的一個分類去學習,其他不相關的知識就不浪費時間接觸。
訓練方法:
思考一下,你可不可以把接觸到的知識分到某個類别上?是個人成長,思維認知,還是心理運作?
第三,遷移學習法。
把學到的知識,通過遷移到不同的應用領域,以此獲得更好的理解和學習。
例如《孫子兵法》,本來是用來指導打仗的,但我們現在沒有戰争,是不是就無法掌握到這本書的精髓呢?這時,如果你可以遷移到商業競争上,那麼就能夠更好理解到兵法的要旨。
好比“ 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這些法則,在你面對競争對手的時候,懂得釋放一些假消息,誤導對方的判斷,或者發布新産品時,懂得避開對方的鋒芒,這些都是兵法的運用。
很多時候,某個領域的知識,其應用範圍不僅僅局限于其領域之内,也可以遷移到其他地方去運用。隻要我們善于發現不同地方之間的共同點或相似點,用其他領域的方法,也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問題,甚至解決問題。
當然,在具體實際操作上,我們可以交叉運用這三種方法來構建學習方向。
隻要你懂得通過這種方式去學習,你就可以篩選出真正有用的信息,讓自己學到東西,從而克服你的知識焦慮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