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小事新鮮事,歐弟歐妹看歐洲
衆所周知,在古代,朝鮮地區作為中國的屬國,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而漢字也在朝鮮的曆史中也發揮着重要影響。
最近有網友在追韓劇看歐巴時,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韓國人的身份證上除了标注韓文名字,後面還總是跟着一個中文名,這是為什麼呢?
圖片來自網絡
韓國人:不好意思,拼音不夠用說到韓國人身份證上的漢字,歐妹不得不“吐槽”一下令人頭秃的韓語了,韓語和漢語在文字上最大的區别在于,韓語使用的是一種特殊的文字,這種文字類似拼音,叫做表音字。由于是拼音文字,辨認起來非常有難度。
舉個例子,比如拼音“yan”的意思有很多種可能性,由于同音字實在太多了,如果不組合起來聯系上下文看,根本不明白是哪個字。
因此,韓國人為了區分姓名,不得不在身份證上加上漢字來區别人名。
圖片來自網絡
其實韓國人早就想擺脫中文了, 早在1945年,當時的南韓政府就意識到,作為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一直使用别國的文字好像說不過去,于是便下令要求所有國民都不允許再用韓文字中的漢字了。
不過令人尴尬的是,漢字廢除後,韓國人民的生活陷入了極大的不便。
歐妹想想也是,如果有人在路上大喊一聲“張志”,立刻會有十幾個張緻、張智、張置、張至、張治一臉懵逼的回頭。。。于是,政府隻好重新恢複了漢字。
不過1948年開始,韓國一直大力推行去中國化,并立法将漢字廢除。因此,在幾十年内,韓國年輕人幾乎已經喪失了漢字的認知能力。
其實大多數韓國人都感到廢除漢字給生活帶來了很多不便。比如學習曆史的韓國年輕人發現,無法看懂韓國人自己寫的史書,因為古代書籍上全部都是漢字。
2014年,在韓國實施的一項民意調中,有超過一半的韓國人認為,不懂漢字會感到生活不便。還有67%的韓國人贊成學校教科書中應加入漢字。
就在去年,韓國教育部聲稱,從2019年起,韓國小學五到六年級的教材将标注漢字及其讀音和釋義。而韓國家長們也已經開始重視孩子的中文教育了。
吸吸“歐”氣,帶你“洲”遊!此刻點關注,時刻有精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