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有言:“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絕學無憂。”
做人,最好要保持純潔樸素的本性,減少沒必要的貪婪和欲望。如此,生活的憂愁會逐漸減少,禍患也會離我們而去。
一個人此生最高級的境界,并不是要賺多少錢,要爬到多高的位置,而是在任何的時間裡,保持内心的“樸素”。
以往,我們還能經常聽到“樸素”二字。而在物欲橫流的今天,人們讨厭樸素了,總認為簡樸的生活就跟“貧窮”有關,會拉低自己的層次。
也許,看得見的奢華,是内心的貧窮。而自我選擇的樸素,則是内心真正的充盈。驕奢淫逸到了一定的程度,也許不是好事,恰恰是災禍的開始。
《莊子·天道》中有言:“靜而聖,動而王,無為也而尊,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争美。”
動靜結合,方能“内聖外王”。以無為而變有為,以退為進,以簡單樸素的姿态去縱橫天地,又有誰能夠比拟呢?
過了五十歲,該知天命,懂“樸素”了。在這些方面越活越簡樸,并不是窮,而是格局。
一、清靜、少欲、不奢求。
心有靜氣,則邪祟不侵。心有暴躁之氣,則心魔叢生,怨恨頻頻,人生将陷入到無休止的痛苦當中。
這一點,我們隻要看看大街上匆匆忙忙的人們就清楚了。處于快節奏生活中的他們,臉上毫無喜悅之色,隻有無窮無盡的憂愁。
人,為什麼會憂愁呢?對于普通人來說,不僅是生活壓力的問題,還是人之“欲望”的問題。這貪婪之心一旦膨脹,他們就不再有快樂的時光了。
他月入一萬,覺得不快樂,認為月入十萬才快樂;等他月入十萬,依舊渴望月入百萬。說得難聽點,哪怕他得到了全世界,也希望得到全宇宙。如此,真的有必要嗎?
人,之所以要活得樸素,就是要壓制這“貪婪”之心,讓它變得理性,不會随便膨脹。這般,人之快樂就多了,不幸就少了。
凡所清福,皆從簡來,凡所好運,皆從樸生。
二、不賺不屬于自己的錢。
有一位名人說過,在錢财名利面前,一個人真正的大格局,不是越賺越多,而是隻賺屬于自己的錢,不賺那些不屬于自己的橫财。
當然,不少人會認為“有橫财不賺,就是傻瓜”。這種想法,符合人之唯利是圖的天性。隻是,他們不知道,有些橫财,不是自己想賺,就能賺的。
那些不屬于自己的财富,要想觸碰它,那是要付出代價的。有些代價,是人之家庭,而有些代價,是人之往後餘生。
為錢而生的人,很多。而那些“為錢而亡”的人,更多。錢這種東西,夠用就好。碰了不屬于自己的分外之錢,就如同打開了“潘多拉魔盒”一般,問題之多,超乎人之想象。
保持樸素的姿态,就是在踐行“君子愛财,取之有道”的原則。
哪怕賺不到大錢,也至少能夠活得心安理得,安穩到老,得以善終。
三、對他人少些期望,回歸到自己的天地當中。
每個人都有一片獨屬于自己的天地。隻是有些人不喜歡一個人過日子,就抛棄了這片天地,選擇群來群往,活成“随波逐流”的模樣。
别人做什麼,自己就做什麼,一點主見也沒有,仿佛跟木偶一般,被人操控着。如此人生,又有什麼意義呢?
人,本該活得潇灑自在,為什麼非要融入到不屬于自己的圈子當中呢?關鍵就在于,對他人的期待太多了,而對自己的期待太少了。
無數人都認為,隻要得到别人的贊許,那就有面子了。他們沒有想過,與其得到别人的贊許,為什麼就不能完全接納自己,得到自己的贊許呢?
人到五十,那是“減法人生”的開始。摒棄不必要的人與事兒,退出那些毫無意義的關系圈,自己想怎麼活,那就怎麼活,何須看别人的臉色呢?
對自己的“社交圈”抱有樸素的想法, 便是堅持“斷舍離”的觀念,本就是一種高級的境界。
四、感受人間煙火,享受平淡時光。
陶淵明說過,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閑來無事的時候,就在南山下種豆子。看到草木繁茂,豆苗稀疏,萬般自然的生機,讓人的内心逐漸安靜平淡下來。
早晨,就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兒。等到了晚上,就與月亮相伴相随回家。你我,以清風明月為伴,與天地星辰為友,融入到了自然當中,純粹而又美好。
老子說過:“和其光,同其塵。”人,不僅要融入到塵世中,還需要融入到自然的生活裡,過點遠離煩惱的日子,享受獨屬于自己的好時光。
人到五十,早已曆經半生,知道自己有什麼命數了。這個時候,少偏執,多坦然,那我們的心胸,将包含了這個世界,包含了整個宇宙。
人,因樸素而心寬,因心寬而自然,因自然而有所得益,樂意無窮。
文/舒山有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