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宋體書法特點

宋體書法特點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1 08:12:46

清代刻本宋體字源于楷書,但作為刻版用字更顯規範化。這裡将清代刻本宋體字與楷書結體法則及例字進行對照比較,分析探讨清刻本宋體字相較于楷書的結體變化及原因。

清嘉慶蕭山陳氏湖海樓刻本《湖海樓叢書》是成熟時期的清刻本。其字是典型清刻本宋體字,本文用來與清代楷書著作《間架結構摘要九十二法》的楷書進行對比。發現其結體與楷書九十二法中多條有所不同,現歸納如下。

宋體書法特點(宋體字是如何演變的)1

黃自元《間架結構摘要九十二法》

宋體書法特點(宋體字是如何演變的)2

《湖海樓叢書》内頁

宋體字以方正平穩示人,橫平豎直便于雕刻,與楷書看似平穩實則講究結構“布勢”差别很大。刻本宋體字在這一點上對楷書“九十二法”的如下法則有調整:

宋體書法特點(宋體字是如何演變的)3

“布勢”與平直的對照示例表現

第三法:讓左者左昂右低;

第四法:讓右者,右伸左縮;

第十六法:左右有直宜左收而右展;

第十七法:右撇左直須左縮而右垂;

第三十二法:縱戈之法最忌力弱身灣;

第七十六法:末鈎宜微拖似有帶下之勢;

第七十八法:畫長撇短者右不宜用捺;

第七十九法:左豎不嫌短右豎不嫌長。

楷體文字,講究起承轉合、抑揚頓挫的變化,雖亦講究橫平豎直,但因講究“布勢”原則,結構有“斜”的傾向。文字橫畫的姿态是從左下方往右上方微微上揚,營造出一種具有方向感的力度,這就是書法講究的“勢”。

宋體書法特點(宋體字是如何演變的)4

趙孟頫書法 網絡圖片

而由于橫畫多向右上傾斜取勢,導緻重心左下傾斜,必須來加重右邊,使左右平衡。所以“九十二法”中楷書處理以左半部為主的字,将左邊重心提升,讓右邊重心落下;以右半部為主的字,要将右邊的分量加重的“布勢”法則。

楷書以“勢”為本,正如黃自元所說:“體雖宜斜,字心必正。”楷書之中的“橫平豎直”所形成的穩重之勢是相對而言,整字看似重心穩定,但暗藏較量與牽制。而宋體字平直,平靜無波瀾。

此外,宋體字是在方形的幾何構架内形成的。在雕版印刷之中,需要保持大小勻稱,視覺統一,所以追求飽滿的空間占據,将筆畫向四周擴展。簡繁不一的字被界定在同樣的方正空間。

因此,在楷書的傳承中,需做出結構改造。因雕刻框架的限制,具體表現為對楷書“九十二法”的如下法則進行調整:

宋體書法特點(宋體字是如何演變的)5

“布局”與方正的對照示例表現

第九法:畫短撇長;

第十法:畫長撇短;

第十三法:橫長直短;

第十四法:橫短直長。

“九十二法”中的以上法則主要針對楷書的獨體字。獨體字筆畫數量少,不與其他結構單位發生關系,自成整體。獨體字起着支撐平衡作用的關鍵筆畫,為主筆。“一筆是主,衆筆是臣。”在書寫時必須賦予主筆最顯著地位置、最強的力度。但判斷主筆,應該取決于筆畫在構成字重心的位置和其他筆畫的影響。所以,以上四項法則是突顯主筆的書寫原則。

宋體字是在幾何框格界定的方形文字。以上圖中版刻宋體字“十”為例,在方框内為等長的橫豎,符合了外形框架限定,形成“等勢”的架構。将“主筆”原則表達為平等關系。每一畫都在文字中均勻受力。打破了楷書“九十二法”之中的原則。

宋體書法特點(宋體字是如何演變的)6

變化與統一的對照示例表現

再有,因便于雕刻的需要,在對“九十二法”中的以下四法做出調整:

第十九法:點複者宜偃仰向背以求變;

第四十九法:三撇法以下撇首頂上撇之腹;

第六十一法:當懸針而垂露則無韻;

第六十二法:當垂露而懸針則無力。

楷書中忌諱相同的筆畫、重複的表現,講究變化寄予統一。以楷書中的點畫要求為例,幾點同時出現,要形态各異又呼應統一。如上圖中第十九法對點畫的要求,幾點之間既獨立又共融,節奏性極強,韻味十足。

宋體書法特點(宋體字是如何演變的)7

翁方綱書法 網絡圖片

刻本宋體字在處理點畫的時候,依然遵循“點”活躍的因素,做出了多點同時存在,調整筆畫正反、微調比例、角度的調整。刻本宋體字在保留楷書結體的基礎上,因行雕刻之便,精簡造型、調整規劃、進而統一。在對楷書結體法則的傳承中,與以上四條原則處理方式上的區别,反映宋體字靈活變通、統一且整體的特點。

内容整編自:邱楠《規範化的清代刻本宋體字與楷書結體差異淺析》《藝術品鑒》2019年11月刊,感謝作者及雜志提供資料,如有問題私信聯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