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轼《念奴嬌》中秋
憑高眺遠,見長空萬裡,雲無留迹。
桂魄飛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
玉宇瓊樓,乘鸾來去,人在清涼國。
江山如畫,望中煙樹曆曆。
我醉拍手狂歌,舉杯邀月,對影成三客。
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便欲乘風,翻然歸去,何用騎鵬翼?
水晶宮裡,一聲吹斷橫笛。
簡注:
桂魄,月亮别稱。玉宇瓊樓,見東坡詞《水調歌頭》。清涼國,陸龜蒙詩:溪山自是清涼國。煙樹,孟浩然詩:鹿門月照開煙樹。我醉拍手四句:李白詩: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今夕句,《詩唐風》:今夕何夕。杜甫詩:今夕何夕歲雲祖。蘇轼詞:今夕是何年。鵬翼,見《莊子逍遙遊》鵬翼若垂天之雲。水晶宮,杜甫詩:水晶宮殿轉霏微。一聲句,言吹笛技藝高,能把笛子吹破,事見李肇《唐國史補》。
詞意散繹
站在高處縱目遠望,萬裡無雲長空如洗。一輪明月冉冉升起,沉浸清冷的碧空裡。瓊樓玉宇中的仙女,乘着彩鸾跨着丹鳳,清涼國裡飛來飛去。遙望月中煙樹蒼蒼,真像畫圖一般美麗。
情不自禁拍手狂歌,我舉酒杯邀月同醉。連同我影共有三位。風露之下翩翩起舞,不知月宮今夕何時。我欲乘風飛回月宮,何必要騎大鵬羽翼?水晶般明淨的月宮,我高唱不惜吹裂橫笛。
評析:
元豐五年(1082)中秋,蘇轼在貶居地黃州賞月作此詞。上阕寫賞月引起的遐想。下阕寫在月下起舞,想飛回月宮盡情歡歌。蘇轼此時被貶居于黃州,政治處境很惡劣,但詞的基調卻是明朗的,表現了蘇轼開闊的胸懷。詞中描繪美麗明淨的月宮跟他所處的現實處境形成鮮明對比,實際上是表現了他對理想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全詞清曠飄逸,充滿浪漫色彩,可以與他的另一首名作《水調歌頭》中秋詞媲美。那首《水調歌頭》,表現了他對人間還充滿着留戀之情;這首《念奴嬌》卻全是對于清涼國的向往,這是與他所處政治環境的進一步惡化是分不開的。
前人對此詞評價甚高。明李攀龍曰:坡公襟懷寥廓,故其詞清雅飄逸,至今誦之,令人翩翩然,有羽化登仙之态。
明楊慎曰:東坡中秋詞,《水調歌頭》第一,此詞第二。
附圖三幅,一,黃州。二,中秋。三,蘇轼書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