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素最好的草書是哪個高清版?書禅,屬于“行禅”的一種,是古代大德高僧所普遍喜愛的一種修行方式以書定心,以心作書,終達“無我”“淨心”之禅修境界據相關資料介紹,“書禅”是湖北歸元寺昌明法師提出來的昌明法師(1917—2007)是中國當代十大高僧之一,其俗名為曹志秀無獨有偶,台灣也有一位姓曹的老書家曹容(1895—1993)一生弘揚踐行書道禅一南一北,一位出家高僧,一位在家居士大德,兩位在禅書界都有廣泛的影響,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懷素最好的草書是哪個高清版?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書禅,屬于“行禅”的一種,是古代大德高僧所普遍喜愛的一種修行方式。以書定心,以心作書,終達“無我”“淨心”之禅修境界。據相關資料介紹,“書禅”是湖北歸元寺昌明法師提出來的。昌明法師(1917—2007)是中國當代十大高僧之一,其俗名為曹志秀。無獨有偶,台灣也有一位姓曹的老書家曹容(1895—1993)一生弘揚踐行書道禅。一南一北,一位出家高僧,一位在家居士大德,兩位在禅書界都有廣泛的影響。
曹容認為:“書道禅,就是藉書法一道以參禅,以求正覺。凡靜止一念慮,不使思想散漫者謂之禅。書法一道,隻要煉到一個功夫,即可以靜慮,可以正心,可以明志,可以養氣,可以全神。心筆合一,是心是筆,非心非筆,水乳交融的靜寂之域,無我,無人,亦無生的自在禅境,是謂書道禅。”曹容先生此言,對書道禅作了很好的解答,他将書之“法”融于“道”中,建立起“書”“道”“禅”的三重境界,其書道禅也可以說是由“書”而“道”進而修“禅”的般若法門。
對于沒有禅修基礎的人來說,曹容先生的觀點也許有點玄,不容易解讀。書法是中國特有的傳統書寫藝術,更是中國傳統人文修養身心的方式,如果用“書法禅”來解讀這種現象,更适合大家對書法傳統的認知,“書”,這裡指的是古今中外一切調養身心的聖賢經典,“法”就是指一切經典名帖裡的技法表現形式,禅是覺悟之道。學習聖賢經典,覺悟人生智慧,這是習書之旨歸;訓練書寫之“法”是工具,目的也是讓習書者用更好的方式表達人生智慧。
自東漢佛文化傳入中國以來,以書法生活的方式修行,便成了不少文人士大夫的日常習慣,因此,書法也成了中國讀書人獨特的養心法。清周星蓮《臨池管見》雲:“作書能養氣,亦能助氣,靜坐作楷法數十字或數百字,便覺矜躁俱平,若作行草,任意揮灑,至痛快淋漓之際,又覺靈心煥發。”
台灣學者、書畫家呂佛庭說:“書法以之修身則與佛法無異,以之取利則與他技無異。”李苦禅先生也認為:“金錢的圈子裡隻産生值錢的藝術,信仰的圈子裡卻産生偉大的藝術。”在有識之士看來,如以修證“書禅”誠意來研習書法,其書法必格高清妙;如以之取利,其書作必俗不可醫。
宋釋大覺跋(傳)懷素草書《佛說四十二章經》雲:“師書妙絕今古,落筆縱橫,揮毫電掣,怪雨狂風,随手變化,隐現莫測,較之《千文》《自叙》《聖母》諸書,更有清逸瘦勁通神之妙,如青蓮花開向筆端,此亦書中第一義也,非師之廓然無聖,何能至此?”其實,懷素的一生,就是以書修行,以書弘道,以文人雅士所好之書法,作為利樂有情的一種方便禅示現世間,這樣更容易被廣大學人所接受,懷素将“如青蓮花開向筆端”之“書禅”和“禅書”展現得淋漓盡緻。
永州佛山禅寺果問法師贊懷素草書偈曰:“方圓顯現天地理,鳳舞拂去人間愁。”果問法師認為懷素是以“書法”作道場,悟道、證道、弘道一生。
懷素以禅入書,并以書悟道、證道、弘道,成就斐然,他是中國禅意書法的集大成者,中國當代國學大師饒宗頤先生稱其為“佛界書皇”,其禅意書法對後世影響深遠。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五台山尼衆佛學院院長如瑞法師表示,古今中外,一切聖賢教誨都是為傳遞智慧,因此,她倡議設立“世界智慧日”,旨在提醒人們反觀内心、認識自己,放下焦慮,回歸恬淡,用智慧指導人生。幾年前廣東四會六祖寺方丈大願大和尚提出将“臘八節”定為“智慧節”,并連續舉辦了四屆“智慧節”相關文化活動,得到了廣大信衆的好評。智慧超越種族、信仰和國界,屬于全人類;隻有開啟智慧,才能平靜地看待世界、安定身心。踐行“書禅”和“禅書”,正是開啟和傳遞人類智慧的一種生活方式。
學者季羨林先生曾判斷,氣象博大的中國化大乘佛法,是中國拿得出手的、有實力倒流國外的重大文明成果。而唐代高僧“開士”懷素是禅宗書法藝術的集大成者,因此,我們可以把懷素作為研修“書禅”和“禅書”的典範,并以此為線索,梳理“禅書”這一特殊書法史,将中國的經典書法文化傳播出去,讓世人接受并喜歡中國書法文化。希望通過“書禅”和“禅書”的體驗,讓更多參與者的靈性,消融東西方文化的分歧,讓基督徒更靠近上帝,讓佛教徒更靠近佛,讓人更靠近自心,讓所有的生命更柔軟地相互依存友愛,這股生命的正能量,無分國籍種族,隻要有心、有緣,都會有所覺醒,讓“書禅”和“禅書”成為世界的福音。
零陵密碼為解讀懷素草書密碼,我常思考:為何草聖懷素在永州零陵這片土地上誕生?“零陵”這一地名是否含有人類原始生命智慧密碼的某些信息?
這些年來,本土學者在這方面作了許多探索,可“零陵”在我心中仍然是沒有解開的謎,遂想從各種典籍中尋求答案。
近代高僧宣化上人說:“零是世間生生化化之源。”南懷瑾先生《易經系傳别講》提到:“零就是一個圓圈,沒有數,但大家不要誤會了,沒有數并不是了無一物,它卻是無限的數、無量的數、不可知的數,不可見、不可盡,乃至無量無邊,這就是零,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就是從這裡來的。”魏德東居士在《方立天老師的最後一課:佛學泰鬥的震撼告别》一文中引用方立天先生人生的最後留言:“無,是宇宙之母……緣起性空,一切皆空,四大皆空,畢竟是無。”
讀了這些智者對“零”的解讀,方知原來“零”與“無”和“空”等,都具有無上妙義,是世間無量無邊的萬物生命之源!其實,“零陵”也包含佛家之“色空”,道家之“有無”觀,“零”是“空”、是“無”,“陵”是“色”也是“有”。
從字典中還可以了解到“陵”有“大土山”之義,如山陵、丘陵等。20世紀80年代以來,随着考古的不斷發現,永州是人類文明之源的話題被廣泛關注。這裡有人類最早的栽培水稻、人類最早制作的陶制品、人類最早的現代人化石(這比曆史書上認定的最早人類考古提前了3.5萬年至7萬年)。以上考古遺迹相繼在永州道縣被發現,引起了全世界考古學的關注。另外還有學者提出,現在的江永女書是由母系氏族遺留下來的字符演變而成的,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女書就是目前所知的人類最早的文字符号了。
如果說考古為永州是人類文明之源成為可能提供物證的話,那麼中國曆史上永州最早的兩個古地名,古人早已将人類文明的發源地巧妙地寓意其中了,永州又名“零陵”,戰國時期設蒼梧郡,郡治在郴縣(今湖南郴州),轄地大緻在長沙郡南、桂林郡北的地區即西漢的桂陽郡與零陵郡地區。由此看來,零陵在蒼梧郡内,細琢磨“零陵”與“蒼梧”兩個地名,不得不贊歎古人的智慧,其實古人早已用這兩個地名,巧妙地回答了人類“人從哪裡來,又到哪裡去”的終極追問。
人的一生不正是從“零”來又到“陵”去的生命過程嗎?人來到這個世間不正是要參透“無”的智慧,獲得解脫的嗎?這不正是佛指引衆生修行的方向嗎?
佛陀的智慧最早是否來源于永州蒼梧零陵大地?蒼梧與“參無”同音也,先人是否告知後代世人,隻要“參悟”透了生命真相,就如有鳳來儀,天下太平了呢?
《詩經·大雅》裡有“鳳凰鳴矣,于彼高岡;梧桐生矣,于彼朝陽”的詩句,意思是說:梧桐生長得茂盛,引來鳳凰啼鳴。所以人們常說:“栽下梧桐樹,自有鳳凰來。”《山海經·海内篇》記載:“有鸾鳥自歌,鳳鳥自舞,鳳鳥首文曰德,翼文曰順,膺文曰仁,背文曰義,見則天下和。”“德仁義,順天下”,這不是儒家的核心思想的精華嗎?《無量壽經》曰“佛所行處,國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儒家“天下和”的大同世界與“天下和順”“國豐民安”的理想佛國是多麼一緻!
自古以來,零陵的九嶷山是衆神修行彙聚之地,戰國詩人屈原的《離騷》有這樣的描述:“百神翳其備降兮,九嶷缤兮并迎。”另在《九歌·湘夫人》中也記載“九嶷缤兮并迎,靈之來兮如雲”。如今,民間仍然流行着“萬山朝九嶷”的說法,十方修道者源源不斷地彙聚于九嶷山這天然神居地,不時有修行者在此悟道,獲得生命解脫,以及對宇宙真相的認知,久而久之,“九嶷山”與“蒼梧”(參無)與“零陵”等修行智語逐漸演變為地名。這些地名揭示的正是萬物從“零”(無)來又到“陵”(陵墓)的宇宙真相,人來世間須參透“無”的空性智慧,從而獲得解脫,達至樂之生命狀态。
永州(零陵)是書法的聖地、思想的沃土、哲學的搖籃,也是生命智慧之源。在這片土地上誕生草聖懷素,以及理學鼻祖周敦頤、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家李達等,不正與“零陵”這方土地所蘊含的生命的終極智慧息息相關嗎?
一個偶然的機會,看到清康熙時《永州府城圖》,地圖的東北方赫然标有“懷素塔”,思考很久,遍布中國的佛塔和寺廟,千千萬萬,以高僧名字來命名并用來鎮一方水土的寶塔,極為罕見。為何要建“懷素塔”?難道先賢在告知後人,要懂得生命的實相,要胸懷“素心”?素心其實就是真心,也就是人人具足的自性!懷素塔,何嘗不是人人心中那原本自有的素心塔呢?
懷素是“零陵人”,但卻沒人知道懷素誕生的具體地址,也沒人知道他的墓地。素師用自己的一生圓滿地實證了人從零(空)來到陵(空)去的生命實相,正如如來佛一般無所從來,亦無所去;但懷素留下來的草書作品,卻蘊含着無量無邊的人生智慧,就如古零陵地名所蘊藏的文明密碼一般。
總之,如果說“遠遊取法”讓懷素從“草民”到“草聖”奠定了重要的基石,“參悟自然”是其轉凡成聖的關鍵,那麼“經禅悟道”,就是懷素草書超凡入聖之本;“書禅合一”是其以書悟道、證道、弘道之生活常态;零陵山水及風土人情所寓之生命智慧,則是其開啟生命智慧的重要泉源。
自唐以來,悟懷素草書妙道而大有成就者,曆來不乏其人。宋朝草書大家黃庭堅,以及被譽為當代“草聖”的林散之,無不深受懷素草書妙道之影響。
懷素的草書,為中國書法尤其是草書的持續發展和自我更新貢獻了永不枯竭的生命力、創造力及靈感源泉。
在今天,中華文化偉大複興的曆史背景下,如何開辟草書的新時代和新境界,從懷素轉凡成聖的成因及其草書的豐富内涵中,我們可以獲得新的感悟和啟示。
林散之先生曾說:“書法要寫得不俗就不簡單,一般人寫到形式美就不簡單了。”數千年來,書寫者衆,能超凡脫俗,載入丹青史冊者,有幾人?能稱聖者更是寥寥。
黃賓虹先生《講學集錄》曾說:“歐人對于藝術不講用筆,其最高境界乃同于我國之能品耳。我國藝術向重用筆,以成德為尚,于能品上有妙品、神品、逸品,以成功之作能品為起點。歐人則以能品為極。何以成斯之像?蓋我國藝術家人品高尚,其所作不為名利奪,故有超人之成功。”黃先生此論或有偏頗,但中國曆來有大成就的藝術家,無不深受儒釋道文化的影響,他們所追求的是至高無上的道,确為公論。因此,在他們作品中所自然流露出來那種天地間的浩然正氣,是亘古常新的。懷素禅意書法如也,他以自己生命的融入感和悲天憫人的情懷,字字藏真,從而成就了其草聖的品格。
前賢書迹,如醒世鐘。作為一名書家,我們應思考書學的目的是什麼,是成聖、成大成就者,還是追求貴雅書品?是做一位附庸風雅的書法名利客,還是想從書學中識得人性的真面目,從而得明心見性的人生大智慧,進而提升自己的人生格局?
當代書家者衆,若自懷素從“草根”書家到“草聖”的成因中得到啟發,勤自參悟,在書學路上以“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治學态度來研習書法,便不會迷失方向,得草聖淵妙者将代不絕人。
(文/曹蘭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