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後踏入職場
“我傾向于把愛好和工作分開,如果工作内容是自己擅長的,就再好不過了,但最好不要和我的愛好混合起來。愛好,可以‘浪費’時間;但面對工作,我希望簡潔、透明和高效,而不是耗時間。”
當我問及00後的同學,關于職場選擇标準時,她如是說道。
作為新生代職場人群,上興趣班長大的95後、00後,也開始逐步成為職場主力軍,他們的職場偏好,正在影響着職場。例如,在《Z世代職場現狀與趨勢調研報告》中,便将Z世代的擇業選擇,從行業選擇、崗位内容和職場環境三個維度,做了數據化的呈現:
行業選擇:Z世代依然“紮堆”互聯網,20%以上的00後在IT/互聯網公司就業,超3成00後期待成為互聯網人;
崗位内容:5成以上Z世代“感受不到工作的價值和意義,感覺自己是‘工具人’”,渴望在情感上得到平等對待;
職場環境:64.5%的95後和58.5%的00後,認同“公司能包容個性,管理者給予員工更多話語權”,寬容自由的工作環境更受Z世代青睐。
在另一面,Z世代在職場中的“存在感”,日漸凸顯。據教育部統計數據,2022屆高校畢業生規模,将首次突破千萬,很多公司在春招季,将面對第一批00後大學生;在人口結構上,Z世代占勞動人口數的30%(2021年統計數據),未來幾年,這一占比會逐步升高。
随着職場人群年齡機構發生變化,這屆年輕人,正在“整頓”職場,思考未來人和工作的關系,以及下一代工作方式。
“理”比“管”重要
過去,我們曾講過一個觀點,對于今天的Z世代員工,“理”比“管”更重要。
因為,現在的人很難被“管”,他們不需要被“管”,隻需要你把“理”做好——把人理理好,合适的人在合适崗位創造價值;把事兒理理好,拆解成量化的工作目标。在咨詢類、創意類等腦力行業,但凡開始強調 “管”,可能就說明你們公司,已經沒有什麼業務了。
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管理者和HR會有一個明顯的感知,就是Z世代的年輕人,正在遠離那種口号式的團建。我在公司裡曾做過一個調研,看看大家對于團建的想法,95後普遍表示提不起興趣,甚至半開玩笑地說,還不如直接發錢。
當然,我認為團建并非沒有意義,而是過往的團建方式,正在讓年輕人“無感”。所以,在後續的團建的活動上,我們會嚴格控制會議時間。例如,三天的團建時間裡,我們的集體會議,可能就安排在某個上午時間,然後再安排個晚飯聚餐,其餘時間遊玩放松,自由活動,大家也很開心。
管理學的本質是人,人變了,工作方式也得變。如果要吸引Z世代年輕人,管理者需要做好這三件事兒:認知同頻、過程透明和明确激勵。
首先,是認知同頻。
無論是老闆,還是員工,需要明确的一點,彼此最佳的關系是互相成就,而不是誰占誰便宜。隻要雙方都心裡咯噔了,那麼基本結局都不太好。互相成就需要的是同頻,尤其是認知上的同頻,其次是狀态上和目标上的同頻。
為什麼認知第一位?因為,你不需要花費時間去解釋,去說服,互相說的話都能立刻明白。其次才是你的野心與老闆的野心是否是一樣的,價值觀是不是一樣的,工作節奏和狀态是不是一緻。
當然不同人會不同排序,但基本上來說這幾點都很重要。
長期親密關系,講的就是同頻,不然的話,相處起來會很别扭,即使能短暫地在一起。企業亦是如此,最重要的不是找最牛的人,而是找最合适的人。
其次,是過程透明。
大多數公司都有20%及以上的人是基本無效生産力,甚至并産生負價值的。他們還會同化第二梯隊的人,把他們變得油膩,尤其是尚未形成明确職場觀的Z世代,更容易被帶偏。
據我們長期的實戰和觀察,但凡一個組織裡「懶惰者」、「老油條」和「無法被激勵者」這一些員工濃度超過30%,那麼這個組織是不可遏制地走向衰敗的(不要在這個比例上擡杠)。
企業要做的,就是讓“良币驅逐劣币”——放大過程管理的重要性,讓過程變得透明,讓每個人的貢獻都能被看到,無效生産力也就無法掩藏。
再者,就是明确激勵。
激勵很重要,但是激勵有時候隻适合思路清晰和還想上進的人。有一群人隻要基本工資,不關心激勵。(此處應該用捂臉的表情,就是很絕望的意思)
從價值與價格來說,你也真地不能說他們就違反職業精神了,對于他們不能放養,就需要用KPI,自上而下地量化他們的産出,用流程和制度,規範清楚,懲罰明确,定量完成。
而對于腦力型産業,最需要走精英管理路線,優秀的員工要支付足夠的溢價。
事實上,三個普通的小綿羊不如一頭嗷嗷待哺的狼,三個小綿羊的綜合成本卻往往高于一頭狼。
“狼性員工”有強烈的自驅力和目标感,管理者要做好“教練”的角色,進行自下而上的OKR管理,輔導他們制定目标(也就是O),和達成目标的關鍵成果(也就是KR)。
再次強調,老闆也必須認可自己是和員工相互成就的基本關系。不然你打造不出一條心的團隊。更何況,你相信的事情,未必能感動年輕員工。
你就需要通過制度設計,讓年輕員工“先看到,再相信”。
例如,過往房地産行業奉行KPI,獎勵最終成單的人,而房地産相關業務,需要涉及不同部門的協作,這也被稱之為“交圈”。KPI的局限性在于,忽視了前期的跨部門協作。旭輝集團為了實現全員目标導向,借助飛書OKR将目标進行分解和關聯,讓前端工作的價值可視化,進而讓每位員工都能在成果中,挖掘自身價值,激發員工創新性地解決問題。
這就是我說的“同頻 透明 激勵”,每一環都不能少。尤其對于快速擴張的企業,如果你的第一第二批員工,都不能接近90%-100%理解、執行公司的戰略和目标,那麼擴大得越快,隐患越大。
“搶人大戰”新姿勢
所以,我不認為企業文化是“洗腦”,這一代年輕人是很難洗的,他們腦子裡有自己相信的東西。
所以你把自己說到喉嚨都破了,也無法說服不相信你的人。所以,企業文化認同的第一步,就是漏鬥的設置,不是一路人,别進一家門。
不然,當不認同的人進來後,你花很多成本去宣傳企業文化,是沒有用的。你要在第一道關卡,就甄選出基本相信的人,然後再去強化宣傳。
在金三銀四的春季招聘節點,就是很好的驗證管理方式、工作方式的時間節點。
今年,我在各大招聘平台,看到了有關協作方式和工具的内容。諸如元氣森林、理想汽車、傳音手機和KEEP等行業“新勢力”,在其招聘主頁上,将“用飛書辦公,團隊協作超高效”、“飛書辦公,崇尚高效、創新”和“全員用飛書,溝通高效,坦誠清晰”等信息,列入了職位描述中,創新性公司的老闆、獵頭和職場KOL也在朋友圈安利飛書。
深究一步,現象的背後,是共識,共識就是企業需要年輕的優秀員工,員工需要能“好好幹事兒”的平台,能做出成績,實現個人增值,而不是被“老闆的理想”而感動,這是很現實的問題。
第一感,很重要
年輕的員工招進來,遠沒有萬事大吉,還需要塑造“第一感”。這個沒做好,很容易讓年輕員工産生偏離,甚至懷疑道“我是不是被忽悠了”。
打造好的第一感,需要好的協作方式和工具,要有産品功能端的承接,讓一線的工作場景有“體感”。
在一項針對年輕人的調研數據中,揭示了年輕一代對技術及未來工作的看法:
97%的人認為,科技已經成為過往教育場景中的一部分,其中,98%的人表示,雇主提供的技術,是影響他們擇業選擇的一項指标;
82%的Z世代,渴望在工作中使用尖端技術;
88%的人認為,科技和自動化将通過防止偏見,創造出更公平的工作環境。
在新人入職時,使用的辦公設備和自動化協作程度,是決定“第一感”的重要因素。
例如在蘋果M1芯片在受到市場歡迎後,很多國際企業大規模采用M1芯片的Mac電腦,作為員工辦公設備。沃爾瑪曾為節約長期成本,并推進員工效率,為員工采購蘋果Mac電腦。
除了生産力的考量外,辦公設備的選配,同樣是打造先進生産力的雇主品牌的需要。
此外,在自動化協作上,年輕員工更關注辦公效率。
例如,在新人入職和培訓場景,元氣森林使用飛書後,從開通賬号到入職手冊、培訓資料,都會在線上自動推送給新員工,并開啟了“人财中心”,讓機器人自動回答新員工的高頻、通用的問題,避免人工回答的繁瑣,以及無人應答的“職場冰冷感”。
我認為,當大量重複的工作出現時,就是對生産力的最大浪費,人也容易疲掉,新員工也會對企業文化産生懷疑。
其次,在業務一線,理想汽車借助飛書構建了“信息網”,門店與總部在銷售服務、質量服務和技術支持服務方面的信息,實時互聯互通,對于客戶定制化需求和特征問題,還可以申請連線專家支持,繼而提升門店服務水準。
因此,當下年輕人的職場偏好,正在沖擊着傳統管理學的“邏輯自洽”。尤其随着公司變大了,“小九九”就很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情,久而久之,就衰敗了。
但你要說他們大錯特錯了,那倒也沒有。“一把手”要做的就是盡可能減少團隊裡的“小九九”,找到共頻的人,把過程透明化,明确好獎勵規則,讓更多的佛系的“綿羊”,成為有戰鬥力的“狼群”。
以上,洋洋灑灑,是一些可能帶有偏頗的心得。無須每個人認可,畢竟你隻需要影響那些認可你的人,并一同前行。
<end>
編輯:Mark
總編:沈帥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