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職場

 > 未來十年國家最吃香的十大職業

未來十年國家最吃香的十大職業

職場 更新时间:2024-06-19 06:18:44

我國集成電路産業處于快速發展期,行業從業人數呈現強勁增長勢頭,到2023年前後全行業人才需求為76.65萬人左右,人才缺口約為22萬人

新能源汽車是全球汽車産業綠色發展、低碳轉型的重要方向,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就業人數增長同樣可觀

“由此,我們可以做一個判斷,勞動力市場的主要牽引力正在從供給側逐步轉向需求側。”

就業市場的供需匹配,不可能一蹴而就。既要關注當下,更要着眼未來至少10至20年,建立完善教育培訓和人力資源市場體系,實現更高的匹配效率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關子儒 吳劍鋒 孫飛 丁非白

2021年下半年以來,比亞迪在山東濟南建設了電池、芯片生産基地以及汽車整車生産基地。這一産業布局,迅速傳導到了就業端。

公開報道顯示,2022年2月起,比亞迪濟南工廠開啟了招聘窗口,崗位從最基礎的操作工到管理崗,從中專學曆到本科以上學曆,管理崗稅前收入在13000~25000元間,技工8000元上下。整個項目落地後,大約需要用工25000人。如果再吸引一批配套企業,用工量将呈現乘數效應。

“制造業是穩就業的壓艙石”這一重大判斷,在比亞迪案例中得到了生動體現。不久前,比亞迪再次宣布,2022年将招聘15萬人,其中包括2萬名應屆畢業生。如此龐大的用工量,源于新能源汽車銷量的激增和産能的急劇擴張。

近年來,以新能源汽車、半導體、生物醫藥等為代表的先進制造業迅速崛起,傳統農業、服務業、高耗能産業等轉型升級加速,釋放出旺盛的就業需求,創造出一大批高質量就業崗位,助推穩就業提質擴容雙向發力。

就業需求端的重大變化,折射出我國就業結構調整的新動向。多位受訪專家認為,就業結構的變化,具有多重特征。從産業維度看,第三産業是吸納就業的“蓄水池”;從技能維度看,對高技能複合型勞動者的需求不斷上升;從形态維度看,平台型就業已經成為就業新重點。

先進制造業就業需求猛增

先進制造業的快速發展,釋放出就業新潛能,一批高質量就業崗位蘊藏其中。尤其是半導體行業、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等行業,呈現出旺盛的就業吸引力。

2020年9月發布的《中國集成電路産業人才白皮書(2019—2020年版)》顯示,我國集成電路産業處于快速發展期,行業從業人數呈現強勁增長勢頭,到2023年前後全行業人才需求為76.65萬人左右,人才缺口約為22萬人。

合肥瑞識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汪洋說,國家科技戰略的政策導向,推動很多半導體行業加速發展,加大技術研發投入,一些來自其他行業的企業也轉型做芯片,整個行業人才需求井噴。

人才需求的旺盛,集中表現于上漲的薪酬待遇。2022年初,人才解決方案公司翰德發布的《2022人才趨勢報告》顯示,2022年跳槽薪酬漲幅榜上,半導體行業薪水漲幅超過了50%,位居首位。

新能源汽車是全球汽車産業綠色發展、低碳轉型的重要方向,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就業人數增長同樣可觀。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産銷分别達到266.1萬輛和260萬輛,同比增長均為1.2倍,市場占有率達到21.6%。截至2022年6月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4.06億輛。其中,新能源汽車1001萬輛,突破了千萬輛大關。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領域上遊企業甯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甯德時代”)實現整體擴建擴産,每年招工數量持續增加。以2021年為例,全年公司招工數量約7萬多人。其中,生産技術工人占比約80%,工程師及技術員占比約20%。

甯德時代相關負責人表示,2021年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迅速,人才需求高速增長,尤其是高端研發人才、工程師、高級技術工人等各類型高層次人才,是争相競逐的對象。近年來,公司新建投産産線較多,在福建、四川、江蘇、廣東等地均有新産線落地投産,對生産技術人員需求量明顯增長。

處于擴張區間的行業企業提供了較好的薪酬條件。甯德時代相關負責人表示,2018~2021年公司累計向上萬人次授予超5000萬股限制性股票,提供有競争力的薪資和完善的配套福利保障,解除人才的後顧之憂。

近年來,生物醫藥産業的行業人才需求持續增加。特别是研發型人才、複合型的一般性人才,在生物醫藥人才市場中十分搶手。

無錫藥明康德新藥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擁有研發人員28841人,超過公司所有員工總數的八成。上海美迪西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近兩年員工數量翻一番,科研人員增長速度超過整體員工增長速度。

總體看,生物醫藥行業薪資水平漲幅可觀,研發和制造類職位的薪酬水平更高。2022年6月,智聯招聘發布的《生物醫藥/醫療人才需求與發展環境報告》顯示,生物醫藥平均招聘薪酬9949元/月,高于全行業平均水平的9889元/月,其中生物工程、醫藥制造、醫療設備/器械崗位月薪分别高達11350元、10309元、10205元。

在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程傑看來,就業需求的擴張,歸根到底來源于經濟的新增長點。半導體、新能源、生物醫藥等行業是新一輪技術革命的前沿領域,技術創新帶來更高的生産效率和競争能力,市場需求擴大必然帶動就業需求擴張。

技術創新不僅帶來了新的人才需求,也對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複合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成為稀缺資源。

程傑說,現在的人才市場既要求具備較高的學曆,掌握通用性知識和專業技能,更要求具備較強的學習能力,尤其是認知型分析能力,能夠适應快速變化的技術、市場等工作任務,勝任跨領域、跨專業的複合型工作崗位。

未來十年國家最吃香的十大職業(瞭望這些新職業折射就業結構調整新方向)1

在位于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的紹興三花新能源汽車部件産業園,員工操縱智能零部件真空焊接設備(2022年8月2日攝) 翁忻旸攝/本刊

傳統産業衍生新空間

除了快速擴張的新興産業,傳統農業、服務業、高耗能産業等加速轉型升級,也衍生出大量新職業、新崗位,拓展了就業新空間。

近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向社會公示了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與2015年版大典相比,此次大典首次标注了數字職業,共标注數字職業97個,增加了數字技術工程技術人員等15個小類,碳彙計量評估師等155個職業。

“這些傳統産業催生的新職業被納入職業分類大典後,對高校的人才培養、大學生求職導向具有積極意義。”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教授李長安說,這些新崗位的人才需求旺盛,在發展前景、薪酬待遇等方面具有競争力,對年輕人的吸引力大。

農業産業化規模化發展,催生出電氣工程師、程序工程師、無人機駕駛員、農業數字化技術員、農業經理人等新職業。這些農業“新工種”,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農業現代化生産,助力農業轉型升級。

随着智能化養殖的發展,集飼料加工、養豬生産、屠宰加工等于一體的河南省南陽市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大量招收農業技術人才。公司董事會秘書秦軍說,除了招收一線飼養人員,公司還引進了許多電氣工程師、程序工程師、信息工程師、算法工程師、機械工程師等人才,并吸納食品安全、食品科學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由此持續擴大生豬養殖規模,實現經營業績快速增長。

在碳達峰碳中和的發展目标要求下,碳排放管理員、碳彙計量評估師、綜合能源服務員、建築節能減排咨詢師等一批“綠色職業”誕生了。

在山東省循環經濟協會碳交易專委會主任鄭靜看來,碳排放管理員這個職業前景很好,未來幾十年碳達峰碳中和都會是一項重點工作。“很多人看到這個職業的前景,想要跻身其中。”她說。

目前,我國雙碳專業人才主要分布于試點的履約企業、第三方機構、碳排放交易所、部分金融機構和高校等。随着雙碳目标對各行業影響的深入,人才缺口随之出現。多位專家從其他崗位類比推算,未來5至10年中國雙碳人才需求在百萬人,此後還會持續增長。

第三産業是就業的“蓄水池”。尤其是現代服務業的迅速發展,催生出民宿管家、調飲師、研學旅行指導師、家庭教育指導師等新職業。比如,民宿行業的蓬勃發展,使得“民宿管家”在短短幾年間出現了由“零”到“百萬”的規模跨越。

40歲的陳利萍,是浙江省德清縣莫幹山鎮莫梵4号樓的民宿管家,每月工資5000元,年終還有獎金。據了解,德清縣登記在冊的民宿有近900家,民宿管家有4000人左右。

在程傑看來,傳統産業轉型升級衍生的新職業、新崗位,分為三個類型。一類是需求擴張型,這類崗位是市場需求擴張的結果,工作任務、技能要求沒有發生太大變化。二是技能強化型,對原有崗位的工作任務、技能等全面升級,以适應市場需求的新變化。三是新興崗位,其工作任務、技能、認知、方法等都是全新的,需求更緊缺,亟需建立與之相配套的技能培養體系。

快速适配就業結構調整

就業需求的變化,折射出我國就業結構調整的新動向。人才培養、技能評定、薪酬體系、權益保障等若幹人力資源相關領域,都須作出相應調整,以快速适配新形勢新變化。

就業結構的調整,取決于經濟結構的變化。近年來,我國實現了從加工制造向智能制造、從技術跟随向技術引領的轉變,這使得知識型、技能型人才需求快速增加。這要求勞動者的專業知識技能跟随需求增加。

“近年來,就業結構變化的最大特征是技能需求轉變,随着機器人和人工智能全面滲透進勞動力市場,社會對高技能勞動者的需求不斷上升。”程傑說,“由此,我們可以做一個判斷,勞動力市場的主要牽引力正在從供給側逐步轉向需求側。”

就業市場的供需匹配,不可能一蹴而就。既要關注當下,更要着眼未來至少10至20年,建立完善教育培訓和人力資源市場體系,實現更高的匹配效率。

還是以制造業為例,要引導更多人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就須在完善人才培養模式和人才評價機制上下功夫。

今年,人社部推出《推進技工院校工學一體化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實施方案》,将開展工學一體化工作作為實現技工院校人才培養模式變革、提升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突破口;出台《關于健全完善新時代技能人才職業技能等級制度的意見》,以新“八級工”制度為更多技術工人拓寬成長新天地……一系列舉措均旨在為技能人才培養注入強勁動力。

李長安說,技能人才培養更加适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符合企業發展實際,是推動技能人才隊伍提質擴容的必然要求。除了職業教育實行“雙師制”,非研究類普通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标,同樣要緊跟市場經濟發展和企業實際需求。

“順應經濟與就業結構變化,關鍵任務是建立适應新技術革命要求的人力資本積累體系。”程傑說,教育培訓體系要做好充分準備,更加重視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等基礎學科建設。同時,開展全生命周期的人力資本投資,完善終身學習體系和職業技能培訓制度。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力資本積累是一個長期過程。程傑認為,應高度重視保持充分和高質量的就業創造能力,在努力保持中高速經濟增長的同時,進一步激發服務業和新興産業的就業帶動潛力,不斷提高勞動力生産率,為我國人力資本積累創造窗口期和緩沖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職場资讯推荐

热门職場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