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4月6日13時訊(董進)為着力解決群衆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防洪排澇問題,抓實抓好重大民生工程,确保城市安全運行,增強人民群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前,重慶市政府網站發布了《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重慶市統籌沿江防洪排澇和城市建設開展基礎設施災後重建工作試點實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重慶市中心城區394公裡“兩江四岸”及周邊地區将開展統籌沿江防洪排澇和城市建設、開展基礎設施災後重建工作試點,到2025年底,将全面完成“兩江四岸”及周邊地區統籌防洪排澇和城市建設試點工作。
今年初步建立統籌防洪排澇和城市建設協調運行的一體化工作機制
按照“1年補急需、2年強弱項、5年成示範”的要求,明确統籌防洪排澇和城市建設試點目标任務,推進基礎設施災後重建工作,扭轉防洪排澇和城市建設不協調的局面。
到2021年底,初步完成“兩江四岸”朝天門、磁器口、海棠煙雨公園等沿江重點受災地段、洪澇災害防禦薄弱區域的災後基礎設施重建、房屋抗災能力提升工作,初步建立統籌防洪排澇和城市建設協調運行的一體化工作機制。
到2022年底,基本完成“兩江四岸”及周邊地區防洪排澇設施補短闆工作,有序推進濱江護岸生态修複、濱江路網體系完善、沿江房屋建築分類改造等任務,确保洪汛期無重大人員傷亡、經濟受損少、交通不癱瘓、生命線工程正常運行。
到2025年底,全面完成“兩江四岸”及周邊地區統籌防洪排澇和城市建設試點工作,能夠有效應對百年一遇洪水位下的洪澇災害,濱江地區生态環境明顯改善,各類基礎設施、公共空間及房屋防洪抗災能力顯著提升,人水相依、城水相伴、江岸共存、山水相映的山、水、城、人和諧共生格局初步建立。在統籌防洪排澇和城市建設的政策體系、管理機制、技術标準、開發模式等方面形成可複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
編制綜合建設規劃開展“兩江四岸”地方立法工作
《通知》指出,将在“兩江四岸”及周邊地區開展統籌防洪排澇與城市建設、推進災後恢複重建試點工作。具體将從創新防洪排澇和城市建設統籌工作機制、提升沿江設施防洪排澇抗災能力、實施沿江公共空間生态和安全綜合整治、增強城市交通運行保障能力、加強應急調度能力建設等五個方面試點。
創新防洪排澇和城市建設統籌工作機制方面,将建立由市住房城鄉建委牽頭統籌,市發展改革委、市規劃自然資源局、市城市管理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應急管理局等部門分工協作的試點工作推進機制。并編制“兩江四岸”統籌防洪排澇和城市建設試點綜合建設規劃,整合沿江地區的空間布局、用地功能、傳統風貌,統籌防洪排澇、市政交通、港口碼頭、曆史文化保護等各類專項規劃,強化各類城市建設專項規劃在定性、定量、定形、定界、定策上的銜接,制定建設計劃,安排建設時序,指導城市建設。同時,開展“兩江四岸”地方立法工作,統籌城市防洪排澇與規劃建設管理工作。
啟動磁器口、南濱路海棠煙雨段等防洪排澇綜合整治工程
提升沿江設施防洪排澇抗災能力方面包括磁器口防洪排澇綜合整治工程、南濱路海棠煙雨段防洪排澇綜合整治工程、大溪溝防洪排澇綜合整治工程等21個項目。針對沿江防洪設施存在短闆、市政設施抵禦洪災能力不足等問題,在城市建設和沿江設施補短闆中融入海綿城市理念,加固補齊沿江防洪設施,整治排水防澇設施,恢複和完善城市供水、園林綠化、污水、環衛、電力、燃氣、通信等設施,統籌城市防洪排澇與生命線工程建設,體現綠色化、智能化,增強沿江設施防洪抗災能力。
實施沿江公共空間生态和安全綜合整治共33個項目,包括中心城區沿江受災城鎮老舊小區改建提升、中心城區沿江受災存量危舊房改建、菜園壩綜合市場搬遷工程、“兩江四岸”停泊船舶專項整治等。将針對行洪通道不暢、公共空間洪水适應性不足、沿江建築受災嚴重等問題,推進行洪通道清理、公共空間優化、次級河流綜合整治、沿江建築安全隐患整治等工作,探索沿江公共空間彈性利用方式,重現“水清、岸綠、景美、城優”的濱江環境。
實施6座跨江大橋運營健康系統監測工程
增強城市交通運行保障能力方面,将實施嘉悅大橋、高家花園複線橋、鵝公岩長江大橋、雙碑嘉陵江大橋、魚洞長江大橋、石闆坡長江大橋等6座跨江大橋運營健康系統監測工程;對中心城區濱江路、城市主幹道沿線及核心商圈、廣場公園、交通樞紐、曆史文化街區等窗口地帶人行道進行完善提升;推進沿江地區山城步道建設,重點打通、提升濱江與腹地縱向聯系的山城步道,增強濱江可達性與疏散性。
同時,構建沿江特色公交系統,結合過江通勤交通需求,完善兩江水上交通系統,啟動水上巴士、過江索道等特色交通研究,提高多種公交方式之間的換乘效率,提升公交與濱江公共空間的串聯水平,形成兩江特色交通系統。
此外還将完善濱江區域路網體系、推動沿江軌道成環成網。将充分發揮軌道交通大運量、網絡化運營的特點,加快沿江、跨江軌道線路建設,融入中心城區軌道線網,增強“兩江四岸”及周邊地區軌道環線疏解能力,推動軌道交通與防洪工程、沿線建築物的地下空間結構一體化設計。
針對應急調度能力建設,在中心城區搭建中心城區排水防澇應急響應系統,提升應急管理能力。重點推進渝中區防汛監測預報預警和水文服務站建設、沙坪壩區水文監測預警水位标識及監控設備建設。同時,編制超标洪水防禦預案、防洪排澇應急預案;構建兩江水域應急清漂預警體系、環衛防汛應急體系、管網防洪檢測體系、交通預警體系等系統的一體化建設。
(本文來自新重慶客戶端APP,請至各大應用市場下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